瀋陽下雪天打雷,俗話說“雷打雪,人吃鐵”,雷打雪真是凶兆嗎?

辽宁 121℃ 0
摘要:2021年11月8日淩晨,立冬日剛剛過去,瀋陽有一些居民卻被轟隆隆的雷聲驚醒了,在迷迷糊糊中還以為自己活在夏天。古怪的是,窗外正下著大雪,就連很多老人都說,自己活了大半輩子,還是頭一次見到傳說中的“雷打雪”。因為民間曾經流傳著“雷打雪,人吃鐵”的說法,很多人說“雷打雪”是一種凶兆,預示著未來一年將出現大災難。罕見的“冬雷”現象為何會出現,它們真的預示著災難嗎?為什麼夏天雷多,冬天雷少?

2021年11月8日淩晨,立冬日剛剛過去,瀋陽有一些居民卻被轟隆隆的雷聲驚醒了,在迷迷糊糊中還以為自己活在夏天。古怪的是,窗外正下著大雪,就連很多老人都說,自己活了大半輩子,還是頭一次見到傳說中的“雷打雪”。

因為民間曾經流傳著“雷打雪,人吃鐵”的說法,很多人說“雷打雪”是一種凶兆,預示著未來一年將出現大災難。罕見的“冬雷”現象為何會出現,它們真的預示著災難嗎?

為什麼夏天雷多,冬天雷少?

要想知道冬天為什麼會打雷,我們首先要明白打雷這種非常常見的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打雷現象主要出現在春季和夏季,而且越是接近赤道的低緯度地區,天氣越熱,越容易下雨,那麼打雷就越頻繁。

因為天氣熱的時候,水汽很容易蒸發到空氣中形成上升氣流,這些氣流在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形成積雨雲不再上升,慢慢凝結成水霧和小冰晶。但是高溫導致大量的暖濕氣流不斷湧入雲團,讓水霧、冰晶和氣流在雲團裏翻滾摩擦,形成了大量的電荷。

而不同的氣流也會形成正負極不同的雲團,我們可以把它們當成兩個“幫派”。在氣流的推力下,帶正電子的雲團和帶負電子的雲團四處亂飄,在擦肩而過的時候發生了摩擦。一開始兩個雲團之間,還只是你一拳我一脚地試探,隨著氣流的“拱火”,兩邊很快打作一團。隨著“參戰”的正負電子越來越多,“肢體接觸”越來越頻繁,兩種電荷就會中和放電。

巨大的電流通過一條狹窄的通道瞬間釋放出去,這些熱量足以將周圍的空氣加熱到30000攝氏度的高溫,把空氣分子撕成电浆,發出明亮的閃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閃電。

而强烈的電流在空氣中通過時,也會造成沿途的空氣突然膨脹,推擠周圍的空氣,使空氣產生劇烈的爆炸,衝擊波向四周傳播開來,此時所產生的聲音就是雷聲了。

夏天之所以雷聲多,就是因為氣溫高,暖濕氣流極不穩定,這樣的對流運動非常頻繁,所以打雷往往和著豪雨一起出現。

但是冬天卻很少聽到雷聲,這是因為冬天氣溫很低,氣流非常穩定,很少出現抬升現象。所以天上的雲團很平靜,無法通過摩擦產生大量的電荷。另外,我們國家冬天氣候比較乾燥,雲團中缺乏濕潤的空氣進行導電,所以像打雷這樣的放電現象就很難發生了。

“雷打雪”預示著什麼?

既然冬天氣溫低,對流弱,為什麼還是會打雷呢?

對比了瀋陽立冬前兩天的溫度變化可知,在兩天時間內瀋陽的最高氣溫從20℃直接跌到了0℃。寒潮的突襲不僅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也讓暖氣流沒有反應過來。由於冷空氣的密度大,它會在暖濕氣流的下方快速向前推進,迫使暖濕氣流上升,在高空中形成對流雲團。這些上升到對流層的雲團經過兩天的摩擦,積累了大量電荷,在冷空氣的侵襲達到頂峰的時候,電荷最終爆發出了雷電。

這個時候,氣溫已經降低到了-2℃,前兩天的陣雨天氣,也就變成了凍雨和暴雪,使得常見於夏天的雷電和冬天的暴雪,這兩個本來不能同時產生的現象,在同一天爆發出來。

很多人認為這樣不正常的天氣現象是來年爆發大災難的預兆,畢竟民間曾經流傳著“雷打雪,人吃鐵,遍地賊”的說法。意思就是,冬天出現了雷雪天氣將會出現大饑荒,吃不飽飯的人只能砸鍋賣鐵填飽肚子,賊也顧不得人人喊打了,可謂到處都是賊影兒。

上面這些都是北方的說法,而在南方地區雖然寒潮會在南下過程中迅速衰减,不會出現“雷打雪”現象,但是如果寒潮的威力巨大,導致南方地區降溫幅度很大,形成凍雨現象,也會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比如閩南地區也有“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的說法。

這些民間流傳的說法彙聚了中國老百姓上千年的生產生活智慧,對我們現在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不過,“雷打雪”天氣雖然預示著暴雪灾害,卻不太可能造成這麼誇張的影響。

在古代的時候,由於農業保護和糧食儲存技術落後,所以自然灾害對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危害非常大,容易引發大饑荒。但是,進入現代社會以後,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准大幅提高,糧食儲備非常充足,肯定不會出現嚴重的饑荒了。

突發暴雪的危害

雖然自然灾害的影響沒有古代那麼大了,但是這次突如其來的寒潮,也確實給很多農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東北和內蒙古地區一直有曬“地趴糧”的習慣,也就是將收穫的玉米堆放在露天的院子裏晾曬。

但是,突如其來的暴雪卻讓很多農民慌了神。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農牧民張偉旭,在暴雪前剛剛把秋收的3萬斤玉米曬在院子裏還沒來得及賣,就被大雪掩埋了。眼看著玉米就要捂壞了,張偉只能“和時間賽跑”,趕快將玉米刨出來。

在强降雪過後,當地氣溫出現了明顯的回升,一旦等到積雪融化滲透到玉米裡面,就會大大新增黴變的風險,到那時候一年辛勤的努力恐怕全都要白費了。

在鄰居和農牧局的幫助下,張偉的玉米好不容易被搶了回來,可是在這些被刨出來的玉米中,已經有一大半玉米的水分達到了32%,而收糧的標準含水量是要低於30%的。沒有辦法,只能用烘乾機慢慢處理,但是由於烘乾效率低,賣糧的農民也很多,肯定會有一部分玉米因為來不及處理而發黴。

除了給農民帶來了許多麻煩,暴雪也讓牧民們損失慘重。大暴雪損壞了很多用彩鋼瓦搭建的牛棚,導致新生的小牛犢直接被凍死。而存活下來的牛羊也缺乏充足的食物,因為玉米剛挖出來,玉米秸稈還沒來得及打捆帶回家,暴雪就將農田掩埋了,很多牧民家裡都缺少草料,不得不向村委會求助。

值得警惕的是,這才11月份,北方多個省市都出現了嚴重的暴雪灾害,今年的氣候狀況看來不容樂觀。專家警告,明年初或有極端寒潮出現,到時候交通出行可能會存在較大問題。

所以,我們確實應該在家適度囤積一些糧食蔬菜,當暴雪天氣來臨時,就能够更好地應對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