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業大學在天津,四川美院在重慶,這種“名不副實”的异地辦學,其實是有淵源的,畢竟天津曾經做過河北首府,重慶當年跟四川是一家子。
不過聽起來可能比較雷人的是,西藏民族大學居然在陝西咸陽。
陝西與西藏,八竿子打不著,而西藏民族大學設立在咸陽,並且西藏民大雖然位於咸陽,但其歸屬管轄之權仍舊是西藏的,不歸陝西管。
新中國建立之時,西藏仍舊處於舊時代,由貴族、奴隸主、僧侶等群體掌握,直到1951年的時候,隨著《十七條協議》的簽署,西藏和平解放。
但西藏解放之初,情勢仍舊非常嚴峻,整個雪域高原情况複雜,百廢待興,原本大量的西藏舊貴族上層群體,處處使絆子,極力阻礙西藏的整體改革,妄圖恢復農奴制,以維護其自身的不堪利益,甚至公然進行了反叛。
縱觀當時西藏的實際情況,為了積蓄力量保存實力,同時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力量,為將來西藏的改革與發展做準備,國家準備為西藏在內地辦學。
1957年的時候,根據周總理的訓示,鄧小平等主持召開了相關會議,對當時西藏的整體環境情形進行了分析探討,决定籌建西藏公學。
同年的十月,國家將陝西咸陽的原西北工學院校址交給了西藏地方,用於籌建西藏公學,而這就是西藏民族大學的前身,1958年西藏公學正式開學,當時有學生3415人,另有教職工人員共716人,具備了相當的規模。
次年開始,西藏公學開辦語文專修科,而這也是西藏歷史上創辦最早的專科專業,也是西藏高等教育的一個起步標誌。
隨著西藏地方的民主改革取得巨大勝利成就,西藏的發展突飛猛進,而對於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西藏公學也在國家支持下迅速壯大。
西藏地處高原之上,當時各方面的環境都與內地相差甚遠,為了給人才培養提供更加優越的環境,西藏公學也並沒有重新搬遷,而是繼續留在咸陽,當時內地大量的人才在此接受培養,然後被輸送到西藏,參與到各方面的建設。
1965年,西藏公學更名西藏民族學院,而後在1970年被意外短暫裁撤,次年恢復,不過當時西藏地方决定在西藏林芝籌建新校,並在1972年將諸多專業遷往林芝。
由於這段歲月,當時的西藏民族學院形成了咸陽、林芝兩地辦學的狀況,前者為總院而後者作為分校,林芝分校在1978年變成了西藏農牧學院。
而被保留在咸陽的西藏民族學院,繼續進行擴建,先後創建歷史系、外語系、體育系等各方面專業,並且在1977年就開始進行大學生招收工作,1979年隨著語文系開始招收藏語本科,也使其成為西藏史上首個現代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的學校。
在2015年的時候,西藏民族學院被正式更名為西藏民族大學,依舊是陝西咸陽辦學,而首長上方仍舊是西藏,並非陝西,共有五十四個本科專業。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