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營員成為“全村的希望”

黑龙江 98℃ 0
摘要:44歲的袁桂芳是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尖山子鄉索東村的蜂農,這個冬天她有了個新身份——“農民營員”,圓了自己的“大學夢”。農民教育學院校服上寫著——“我是全村DE希望”,這是他們的期待和目標。截至今年10月,雙鴨山技師學院農民教育學院招生人數逐年遞增,已有營員近7000人,年培訓人次近萬人,營員創業和就業率達83.4%。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沒機會上大學,沒想到現在還能再和同學們一起坐在教室裏上課,這感覺跟做夢一樣。”44歲的袁桂芳是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尖山子鄉索東村的蜂農,這個冬天她有了個新身份——“農民營員”,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袁桂芳(右一)在雙鴨山技師學院農民教育學院學習。新華社記者楊思琪攝

11月中旬的一天,晚6時,夜幕低垂,雙鴨山技師學院的教室裏座無虛席,教師宋麗麗正在教授如何更好地直播“帶貨”。袁桂芳和幾十名同學聽得認真,細心記著筆記,時不時和老師互動。

以往冬季農閒時節,東北農民有“猫冬”的習慣。2016年以來,雙鴨山技師學院與黑龍江尚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探索“互聯網+農民教育”模式,合作創建農民教育學院,通過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管道,為農民“量身定制”免費技能培訓。這些農民通過學習種植養殖、電子商務、會計、植保無人機等技能,為自己“充電”。農民教育學院校服上寫著——“我是全村DE希望”,這是他們的期待和目標。

鄧守民(右)和妻子在蔬菜大棚裏摘蕃茄。新華社記者楊思琪攝

“學了電商,我種的蕃茄從原來一斤4塊錢,賣到了8塊錢,一年收入20多萬元。”談起農民培訓,雙鴨山市尖山區安邦鄉建勝村村民鄧守民非常興奮。2018年12月,他在電商班學了淘寶運營、短視頻編輯等技巧,開始把自家種植的蔬菜“搬上”互聯網。

記者採訪期間,鄧守民的手機經常響起,多是來自客戶的訂貨電話。“這蕃茄味兒香、口感好,以前只能賣給本地的攤販。現在它們可出息了,賣到了海南、北京。”他一邊展示手機裏自己製作的視頻,一邊向記者介紹。視頻中,一筐筐新鮮的蕃茄配上歡快的音樂和文字,格外誘人。

雙鴨山技師學院農民教育學院教師正在講電商課。新華社記者楊思琪攝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誰來培養”是個難題。“農村‘60後’‘70後’居多,缺乏年輕人才儲備。”雙鴨山市農業農村局總經濟師周玉東說,農村急需具有新知識、新思路、新資源的農村後備力量。

“以前自己對農村瞭解不够,通過培訓豐富了認知,幫助老百姓獲得更多實惠。”雙鴨山市集賢縣腰屯鄉萬勝村黨支部副書記牟占志曾是學院營員,2018年競選成為村幹部。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發展連片種植,成立農業機械服務公司,購置收割機、整地機等十餘臺大型農機,幫助村民降低種植成本,並組織農機手外出工作,每年人均增收兩萬元。

“只有符合農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才能把他們招得來、留得住,讓他們學得會、用得上。”雙鴨山技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傳波說,學校不斷探索,通過聘請有經驗的生產能手、直播大咖、農企負責人等擔任教師,結合農民需求開設課程,幫助他們補齊思想理念、知識技能上的短板,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營員們在雙鴨山技師學院農民教育學院學習。新華社記者楊思琪攝

據介紹,職業培訓集中在每年5月至8月、11月中旬到3月中旬的農閒時間,包括7天線下學習、25天線上學習、2天考試。學院還結合營員多次參訓的特點,按照學習意願、課堂表現、今後規劃等建立營員檔案,為學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務。

越來越多營員學以致用,感受著“二次創業”的快樂。今年44歲的營員湯德成經營著一家酒坊。“原來在本地銷售,現在全國發貨。”湯德成說,學了會計課之後,自己學會成本核算,酒坊管理更加精細化,網上報稅再也不用求人幫忙。

截至今年10月,雙鴨山技師學院農民教育學院招生人數逐年遞增,已有營員近7000人,年培訓人次近萬人,營員創業和就業率達83.4%。其中,393人擔任村幹部,345人注册公司或創業。

記者:楊思琪、孫曉宇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