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日報11月26日報導,距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僅剩72天,在經過了連續的寒潮後,北京冬奧會最後一次方面測試檢查並未發現任何問題,各場館仍按照原計畫進行著數項賽事。這一切順利進行的背後,冬奧會氣象服務保障工作絕對是功不可沒。
要知道,與常規室內體育活動不同,冬奧會許多項目需要在室外山區舉行。而室外比賽本身對環境的要求就是極高的,氣候條件更是至關重要。比賽時,除了運動員的裝備和自身實力外,對於風速、風向、氣溫、濕度的要求是極為嚴格的,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運動員的成績、安全受到影響。
北京的冬天大多是以風多、乾冷為主,就是因為這種獨特的氣候特徵成為了我國冬奧會氣象問題的難點之一。為了氣象條件可以得到保障,北京冬奧組專門製定了部署,經過科研團隊4年的努力,終於在北京冬奧會氣象服務保障問題上取得了突破,一舉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
11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冬奧會新聞發佈會上,北京氣象局工作人員表示,冬奧會氣象保障問題已經全面準備就緒,在此次冬奧會上實現了“兩個首次”。
一是通過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區,將氣象立體化觀測,首次在我國山區複雜地形開展中、小、微尺度三維立體的氣象觀測實驗分析,實时獲取最新氣象數據,形成科學式觀測報告。本次氣象部門共在3個比賽場地安裝了441套氣象觀測設備,以獲取即時資料。
不僅如此,氣象部門還在張家口賽區安裝了多套雷射測風雷達,以保障運動員不受氣象影響。雪上賽道地形複雜,從高處向下滑落時,很容易受到風力等因素影響。通過安裝雷射測風雷達可及時為運動員做好提前準備,這對於滑雪項目順利進行和運動員的發揮有著重要作用。
第二就是我們研發了可自動控制冬奧會天氣的系統,實現了精確到分鐘的天氣預報功能。通過多方位氣象資料快速融合、機器輔助等功能研究開發成功覆蓋了張家口和延慶比賽場地的1萬多平方公里,可以將比賽場地的氣象資訊從原來的1天新增至10天,為冬奧會的氣象服務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正是因為氣象研究團隊所研製的高精度氣象預警,我國冬奧會已經對8場比賽,4項訓練進行了調整。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