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我國再添三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西藏 71℃ 0
摘要:北京时間11月26日下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2届執行理事會上,2021年(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佈,江蘇省裏運河—高郵灌區、江西省潦河灌區、西藏自治區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3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26項,是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佈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中國灌溉工程的建設發展伴隨和支撐中華文明的歷史發展。

剛剛,喜訊傳來——

北京时間11月26日下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2届執行理事會上,2021年(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佈,江蘇省裏運河—高郵灌區、江西省潦河灌區、西藏自治區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3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26項,是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佈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這三項工程何以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們的“簡歷”有何不凡之處?

江蘇省裏運河—高郵灌區

工程遺產位置標示圖

春秋時期,吳王興建邗溝,揭開了古運河建設史的篇章。裏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的邗溝,“裏運河—高郵灌區”,在江蘇省高郵市境內,通過閘、洞、關、壩等水工設施,連通了高郵湖和高郵灌區,實現了水在“高郵湖—裏運河—高郵灌區”之間的調配,兼顧了灌溉和漕運兩大功能。“湖—河—灌區”是開放的複雜系統,從蓄水、調水、漕運、配水到灌溉,是協調運行的有機整體,實現了動態平衡,通過閘、洞、關、壩等水工設施實現水系連通,促進了區域生物多樣性,詮釋了“天人合一”、人水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這個系統中,水資源的空間和時間分佈上的不平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明顯提高。江蘇高郵“裏運河—高郵灌區”工程遺產是我國古代巧妙利用河湖水系、合理調控河流湖泊,水系連通工程的典範,是系統論思想在古灌溉工程中的成功實踐。

江西省潦河灌區

潦河灌區地處江西省西北部,位於宜春市奉新縣、靖安縣及南昌市安義縣三縣境內,屬修河水系支流潦河流域,是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排澇、水土保持等功能的大型灌區。現時主要由7座引水閘壩、7條主幹渠、362座主要渠系建築物、213條支渠、456條鬥農毛渠組成。灌區土地面積105.95萬畝,耕地面積48.87萬畝,設計灌溉面積33.6萬畝,現狀有效灌溉面積25.4萬畝。

北潦閘壩(蒲陂)

潦河灌區起源於唐代。據已有文獻記載,坐落於靖安縣香田鄉車下陳村畔北潦河上的蒲陂工程(今解放閘壩),興建於唐代太和年間(827-835年),距今已1100餘年,是灌區內最早的灌溉水利工程;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奉新縣從善鄉(今幹洲鎮)群眾在蒲陂上游約3公里處修建了烏石潭陂(又名洋濠堰);此外,明代地方群眾在烏石潭陂上游約1公里處修建了香陂。三座陂堰水利歷經多次重修,分別成為今北潦幹渠、洋河渠、解放幹渠三座水利系統的前身。潦河灌區在上述三座水利系統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是江西省興建最早的多壩引水灌區。

洋河閘壩(烏石潭陂)

基於不同地理條件基礎上的潦河灌區傳統水利系統,是江南丘陵地區現存最完整的傳統灌溉水利系統,也是中國傳統農業水利建設水准和理念的集中體現,雖然建設規模和資料難以和現代水利相比擬,但其包含的“人水和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理念,卻閃耀著現代科學發展思想智慧的光芒。

解放閘壩(香陂)

西藏自治區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

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現時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薩迦土多水少,水資源彌足珍貴,蓄水池灌溉是薩迦人民農業生產的必然選擇。為充分有效利用水資源,宋元時期開始,當地先民克服高海拔、高寒冷等困難,逐步在沖曲河沿線建立起蓄水灌溉系統。薩迦灌區北流的沖曲河在寺北面分成三道支流,由一座三門水閘控制,三支流通向三汪蓄水池,其間亦各有一水閘控制,這套灌溉系統周圍即水澆地。歷經幾個世紀的修建,到明清時期,灌溉系統的利用和管理體系已趨完善。在蒙元時期,薩迦作為西藏的首府,農業較周邊地區發達興盛,很好地戰勝了半乾旱氣候帶來的灾害。

薩迦灌區

薩迦蓄水灌溉工程系統的佈設,基本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高海拔地區的一項偉大的“人類奇迹”。薩迦蓄水灌溉工程系統,是中國藏區先民的智慧結晶,更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傑出代表。雖然有些蓄水池或廢棄,或改建,但據不完全統計,仍然在使用的蓄水池還有400多座,滋潤著西藏的萬頃良田,惠及人口達30多萬,約占西藏自治區總人口的10%,反映出其獨樹一幟、源遠流長的鮮活生命力。由於這套完善的蓄水灌溉系統,日喀則已發展成“世界青稞之鄉”。時至今日,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仍然沿用著古代的工程形式和管理管道,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活態傳承。

中國灌溉工程的建設發展伴隨和支撐中華文明的歷史發展。特有的自然氣候條件,使灌溉成為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延續至今的灌溉工程遺產都是生態水利工程的經典範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申報與永續保護利用為契機,深入挖掘並向世界展現中國灌溉歷史文化,研究總結其科學技術、文化價值及管理經驗,對助推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晨)

來源:光明日報

标签: 西藏 潦河 薩迦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