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浦“每個人都可擁有一方舞臺”

上海 60℃ 0
摘要:2021年11月1日,全市首個全面呈現人民都市重要理念的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迎來開館以來的第20萬名參觀者。阿路說,“在這裡,每個普通人都可以擁有一方舞臺。”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楊浦濱江時,提出“人民都市人民建,人民都市為人民”重要理念。2021年11月1日,全市首個全面呈現人民都市重要理念的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迎來開館以來的第20萬名參觀者。

  兩年來,楊浦濱江從“百年工業鏽帶”轉型為“百姓生活秀帶”。“秀”與“鏽”,一字之差,卻揭示了一個城區發展的內在思路——人民的主體性貫穿始終。楊浦發生的變化,生活和工作在這裡的人們感受最深。

  老廠房改造成高品質公共空間

  從丹東路至渭南南路,全長近1公里的楊浦濱江岸線聚集了眾多工廠,其中以上海化工廠占地最大。上海化工廠前身為1924年日商開辦的明華糖廠,後經歷多次修建、改造,於精糖倉庫南側加建的2層建築被保留下來,帶著一身鏽跡,靜靜立於黃浦江畔。

  本週末,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楊浦濱江綜合開發管理決策諮詢委員會將在明華糖廠成立。而自修繕重開以來,糖廠還舉辦過各種大學生招聘會、社區健康師講堂、保護未成年人主題論壇……老廠房在建成後的第97年,又重新活躍在百姓生活中。

  楊浦區對濱江區域的規劃研究歷時十餘年,每一步都深思熟慮,精雕細琢。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曾獲世界建築節年度景觀大獎。2020年6月,楊浦區發佈《楊浦濱江全力爭創人民城市建設示範區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到2022年初步將濱江建成人民城市建設的示範區,其中老建築活化利用是重要一環。

  楊浦濱江南段岸線上,規劃保護保留的歷史建築總計24處66幢。楊浦對老建築保護分為“有形的記憶”和“無形的記憶”兩種思路:“有形的記憶”是通過對歷史建築和遺存的原樣保留,讓其所在地塊的風貌得以原味重現;“無形的記憶”則是將工業元素提煉並融入公共空間的肌理和細節中。

  用細心匠心,貼近百姓的心

  阿路是土生土長的楊浦人,一天,他和老伴兒到濱江散步,偶遇了由楊浦YOUNG劇場舉辦的“一人一故事”互動戲劇《相遇》在江邊上演。“我小時候經常在秦皇島路碼頭玩耍,長大後又在這裡認識了我的妻子。”聆聽完阿路的故事以後,演員開始即興地以形體、對話、音樂等形式現場演繹,並引導他和妻子出演當年的自己。

  江風吹拂下,毛麻倉庫前的望江平臺成了沒有邊界的“劇場”。在路人和觀眾的真誠鼓勵下,阿路重現了當年在江邊向妻子求婚的情景。“沒想到50多歲還當了回‘演員’。”阿路說,“在這裡,每個普通人都可以擁有一方舞臺。”

  在人民都市的建設中,楊浦不僅從大處著手,為百姓打造高品質生態空間、文化空間、體育空間、服務空間,更在細節上發力,以細心、耐心、巧心讓人們感受到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暖意、愜意和詩意。

  最近,楊浦“詩歌單行道”第二季在上海都市空間藝術季的“15分鐘生活圈”展場四平社區亮燈了。“詩歌單行道”由同濟大學與社區聯合精心策劃,而那些“寫”在地上的詩句,每一首都來自當地居民對社區的最深記憶。

  “這些詩的作者不一定是平時學校裏成績拔尖的學生或人們普遍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但不妨礙他們在這裡表達充滿靈氣的眼界和感受。”策展人鄭露蕎說,1028弄就像是一條“銀河”,讓社區裡的每一個角色都能展現光彩。

  以人民為中心的都市,尊重每個人生活在其中的記憶。這一方方遍及社區的“舞臺”,不僅以獨具匠心、真摯鮮活的管道,保留住了屬於“阿路”和“魏老闆”們的故事,同時也讓他們獲得歸屬感和身份認同,處處感受到動人的城市表情。

  看得見的更新與看不見的共治共亯

  楊浦濱江南段共有9個黨群服務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處。它們除了提供便民服務以外,每一個網站都是一處人民建議徵集點,就濱江區域的開發、建設和管理各個方面,在一線接受居民提出的“點子”。

  綠之丘每日開放觀景台,最初就是被居民“投訴”出來的。“我是大橋居民,見證了濱江工業帶幾十年的發展。綠之丘作為一個公共地標建築,可否開放室外觀景平臺,讓我們進去懷念一下往日時光?”在人民建議徵集平臺上收到的工單中,很多是楊浦居民帶著感情的建言。

  而除了問計於民以外,楊浦濱江還將成立濱江綜合開發管理決策諮詢委員會,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在內的專業人士成為首批專家組成員。

  “人民都市”理念提出之初,人們考慮得更多的是這座城市可以給人提供什麼。建設“人民都市”,不只是簡單的“供給”關係,而是一個調動多方積極性、發揮多元作用的共建、共治的過程。

  楊浦深化拓展“一線工作法”,讓構建治理共同體的實踐也在社區遍地開花。江浦路街道的遼源花苑三個社區的圍牆倒了,合併成一個社區,居民為何叫好?社區規劃師陸勇峰道出了個中緣由:“更新項目跳出一個社區的邊界,並在此過程中充分調動每一位居民參與,平衡多方利益。”看得見的社區更新,背後是看不見的共治、共建與共亯。

  多年來,楊浦區通過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走出了一條老工業區轉型創新創業區的陞級道路。打破“圍牆”,聯動融合,本質上是實現“人民都市”的開放共亯。

  未來,楊浦將全面建設集聚3000家以上創新企業的“長陽秀帶”線上新經濟生態園,打造市級公園都市先行示範區,全面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裏改造,以“人民都市”理念建設世界級濱江……這需要發動廣大人民的參與,更需要城市管理者時刻懷着對人的最大尊重和敬畏心來建設人民的共同家園。

标签: 楊浦濱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