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穩!這個超大都市再一次按住疫情

四川 58℃ 0
摘要:這距成都報告本輪首例本土病例,僅僅過去21天。作為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集水陸空交通樞紐為一體的超大都市,能在不到一個月時間,成功戰勝德爾塔病毒,無疑為超大都市的抗疫做出積極探索。自去年底以來,成都先後遭遇三場輸入性本土疫情的考驗。作為其中受到波及的超大都市,成都面臨比一般大中城市更為複雜和嚴峻的考驗。

文|凱風

這是超大都市與疫情的又一次交鋒。

11月23日,成都所有中高風險地區全部清零,全市未出現疫情外溢、社區傳播和院內感染,雪山下的公園都市、烟火裏的幸福成都“滿血”歸來。

這距成都報告本輪首例本土病例,僅僅過去21天。作為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集水陸空交通樞紐為一體的超大都市,能在不到一個月時間,成功戰勝德爾塔病毒,無疑為超大都市的抗疫做出積極探索。

當疫情防控成為常態,當“動態清零”成為不能放弃的底線,成都的疫情防控,能為全社會提供什麼借鑒?

01

自去年底以來,成都先後遭遇三場輸入性本土疫情的考驗。

雖然疫情傳播速度一次快過一次,抗疫難度一次高過一次,但這三場疫情,成都全部做到了零外溢、零社區傳播和院內感染,且全部不到一個月時間成功清零,全都實現了疫情防控與烟火生活並行不悖的初衷,體現出超大城市面臨意外事件衝擊的韌性。

這一輪疫情波及全國21個省份數十個地市,也是今年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涉及範圍最廣、傳播風險最高的一次。

作為其中受到波及的超大都市,成都面臨比一般大中城市更為複雜和嚴峻的考驗。

原因很簡單。成都是中國人口第四大市,2020年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人,城區人口規模超過1300萬。

無論是人口規模之龐大,還是人口密度之高,抑或人員流動性之複雜,都遠非一般都市可比。

不僅如此,成都還是國際性交通樞紐

作為“6軸7廊8通道”的國家綜合交通立體網絡的關鍵一環,由水路、鐵路和航空構築的開放的交通網絡,為成都帶來四通八達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也讓其在關鍵時刻必須經受起人口大流動的挑戰。

同時,成都還是首屈一指的世界旅遊名城,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彙聚於此。

就在疫情之前的國慶黃金周,成都共接待遊客1873.7萬人次,位列全國三大旅遊目的地之一。雖然11月已非旅遊旺季,但仍有無數遊客從四面八方而來,無疑加劇了疫情防控的難度。

此外,作為經濟最强的十大都市之一,成都製造業、服務業高度發達,承載了上千萬就業人口。

都市的正常運轉,不僅關乎經濟增長目標,更關乎無數人的生計,任何行業都經受不起停擺的代價。

種種因素的存在,决定了超大都市不可能像中小城市通過一刀切“熔斷”管道來應對疫情,更無法隨意借助“封城”等極端手段來切斷疫情傳播鏈條。

一邊是生命,一邊是生計,橫在中間的還有生活。如何實現生命安全、經濟民生與烟火生活的並行不悖,才是最難的。

成都,率先做出了探索。

02

疫情防控,是對都市治理能力的一場大考。

關於抗疫,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廣為流傳,即“瓷器店裡抓老鼠”,如何抓住老鼠又不打破瓷器,既要按住疫情防止擴散,又要保障烟火依舊,這是對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巨大考驗。

成都之所以能迅速控制疫情,離不開四個字:快、嚴、准、新。

快,說的是與病毒賽跑,德爾塔病毒的傳播力超出想像,爭分奪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長期以來,外界對於“成都速度”的印象多體現在經濟領域——城市建設之快、產業擴張之猛、經濟發展之强,但在疫情這種遭遇戰阻擊戰中,“成都速度”更是不遑多讓。

且不說成都已能做到24小時之內調查清楚一個病例的傳播鏈條、一天就能為數百萬人做好核酸檢測,僅從本輪成都疫情的時間表就能看出速度有多快。

11月2日成都首次報告本土案例,到11月14日就無新增本土病例,再到11月23日全部中高風險地區清零,抗疫速度之快,為遏制疫情擴散貢獻了巨大力量。

嚴,說的是屬地、部門、組織和個人“四方責任”管理機制,劃小網格、落到終端、形成閉環。

疫情衝擊而至,最怕的是各自為政,看起來都在層層加碼,但防控大網依舊存在不少漏洞。

相比而言,四方責任機制的明確,既能避免層層加碼的弊端,又能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機构和人,管理部門有管理部門的責任,個人也有個人的責任,誰出了問題誰來負責,只要形成閉環,疫情就很難再出現持續外溢擴散的可能。

准,說的是差异化、精細化防控機制,這是對一刀切模式的有力糾偏。

這次疫情中,成都推出了“紅橙黃”風險點管理模式,對重點社區重點人群,非重點社區和普通人群進行差异化管理。

正是這種差异化、精細化的防控模式,讓成都得以合理把控防疫尺度,在對中高風險區繃緊防控之弦的同時,不對正常社區過度加碼,不對普通人群過度限制,從而保障了正常生活的進行。

新,指的是成都正在發力的新經濟新場景,開始頻繁出現在疫情防控中。

從無人機巡查到移動核酸檢測車,從方艙實驗室到作為疫情防控“總客服”的12345熱線……諸多新經濟、新技術、新場景,都開始發揮其積極作用。

顯然,無論是快和新,還是嚴和准,都離不開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强大的社會動員能力、落實到人的責任機制和人民至上的服務理念,支撐這一切的,正是現代化的都市治理能力。

03

强大的醫療實力,也為成都迅速按住疫情提供了堅實支撐。

當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放開躺平之際,中國仍舊選擇了“動態清零”的路線。動態清零之所以可行,除了高效而嚴格的防控體系之外,更重要的是醫療資源和物資保障能力的支撐。

成都,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為國家中心都市,成都最令人引以為傲的不是經濟總量,而是醫療、教育、文化等綜合領域的支撐。

據悉,現時,成都擁有200多家核酸檢測實驗室、6個方艙實驗室和1個氣膜基因擴增實驗室,全市核酸檢測能力提升至100萬管/日以上。

如果以“10混1”管道,成都一天可覆蓋1000萬人次,兩天多就可完成全市常住人口的核酸檢測。即使按照“5混1”,3-4天也能完成一輪全市所有人的核酸檢測。

這一核酸檢測能力在全國位居前列,背後正是成都綜合醫療實力的體現。

根據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最新發佈的《2020年中國醫院排行榜》,成都共有4家醫院上榜TOP100醫院,21個專科排進全國前五,位居超大特大城市前列;其中,四川大學附屬華西醫院,連續十二年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協和醫院。

根據統計公報,2020年成都共有39家三甲醫院,各類衛生機构床位數15.4萬張,衛生科技人員19.5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2萬人,注册護士9.39萬人,位居全國前列。

醫療如此,其他方面的物資保障也是如此。

現時,成都日均肉類交易量在1000噸以上,蔬菜水果日均交易量在1.2萬噸以上,這對於一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都市絕對不是小數位。

不過,作為國際交通樞紐和國家消費中心都市的潜在競爭者,成都歷來就是水陸航空貨運的集聚地,經濟腹地廣闊,商業形態豐富而多元,根本不用擔心物資短缺,更不用擔心疫情之下的物價波動。

這正是成都面對德爾塔病毒凜然不懼的重要底氣之一。

04

疫情防控是個長期戰役。

隨著疫情日益常態化,疫情防控容易從最初的群情高昂陷入疲態,容易出現厭戰心理、疲倦心理、僥倖心理、抱怨心理,疫情防控難度遠甚於以往。

成都這一輪疫情防控,最令人動容的當屬樂觀從容、主動負責和守望互助的都市精神。

成都理工大學因疫情封校,數萬人的餐飲成了問題,教師上完課又去支援食堂。在幫廚的“大軍”中,不乏教授、博導的身影。

成都高新區某社區因風控管理被困社區的裝修師傅,獲得了社區妥善安置,轉身當起志願者為社區居民運送物資。

市民、學生和音樂人紛紛將隔離生活寫成歌,一首名為《有你就不冷》的歌曲不脛而走,“度過寒風刺骨的冬夜,明天一定是燦爛晴空”,寫出了成都的豁達、樂觀、從容、淡定。

“今天的任務就是要抱(保)住綠馬(碼)!”,“寧願把腦殼睡扁,也不要出去冒險”,疫情面前,無數市民變成了段子手,一掃整個社會的緊張感。

……

這樣的故事還很多。平時以樂觀、灑脫、開放、包容著稱的成都市民,面對疫情迎難而上、舉城同心,將都市性格中最真摯的一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成都速度”讓人驚歎,“成都溫度”則讓人動容。天府之國,有的不只是氣候和生活上的“巴適”,還有濃濃的人情味和都市“主人翁”意識。

這大概就是抗疫的都市命運共同體的內涵所在。

05

常態化防控有多難?

前不久,上海迪士尼核酸檢測現場煙花綻放的場景令不少人感到觸動。煙花與疫情防控同框,這正是常態化防控的精彩寫照。

這種場景,不只發生在上海,在廣州、成都等超大城市可謂屢見不鮮。

這些都市借助一流的都市治理能力、高效且務實的應急體系、强大的醫療和物資保障實力、官民同心守望互助的都市精神,為全國乃是世界千萬人口大市探索出一條可行的疫情應對之道。

這條路,既不是西方一些發達都市所謂的完全放開或躺平,也不是一些中小城市流行的一而再再而三的一刀切熔斷,而是讓生命、生計、生活都得以安然無恙的常態化、差异化、精細化防控。

一刀切模式,固然能迅速按住疫情,但背後的代價不可謂不高。更關鍵的是,疫情在短期內很難一勞永逸,不存在畢其功於一役的選項。

面對偶發疫情,我們需要的是“動態清零”的務實態度,如果每一次遭遇偶發疫情衝擊就來一次“熔斷”,無論底子多麼厚的都市,恐怕都經不起這般折騰。

相比而言,常態化防控,考驗的是都市的底子、內功和人文關懷。

底子說的是醫療保障、物資保障和科技支撐,內功講的是治理能力、動員能力和發展韌性,人文關懷則是對普通市民和企業境遇的持續關注。

我們看到,在疫情“清零”的第一時間,成都就向全體市民發出感謝信,普通市民在宏大的政治話語中亦有一席之地;同時出臺多項舉措助企紓困解難,允許在特色商業街區、商圈、景區等設定外擺比特等,切實緩解因疫情而帶來的各種衝擊和影響。

這是超大城市之為超大都市的題中之義。

亂雲飛渡仍從容,風雨無阻更向前。一個都市之所以强大,不僅在於對於危機和意外的抵抗力,更在於通過化危為機創造更强的改革和增長動力。

有句老話說,那些打不倒我們的,終將使我們變得更强大。超大都市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現,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點。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