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上書:“川,貫穿通流水也。”故而“川”字的本意為河流、水道。而通常有河流經過的地方,都會出現平地,故而“川”又引申出了山間或高原上平坦而地勢低的地帶的意思,即“平川”。
不過在現代人的眼中,“川”這個字更多時候是和一個美麗的地方掛鉤,這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並且擁有可愛的國寶大熊猫,此地便是“四川”,今兒筆者就和大家聊聊“四川那些事兒”,以及“四川”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它真的擁有4個“川”嗎?別急,咱細細說。
第一階段:名稱時刻在變的時期
根據現時考古資料可知,早在距今25000年前的時候,四川就出現了人類文明,我們都很熟悉的三星堆遺址、寶墩文化,都出自四川,這時候的它叫做“古蜀文明”,它和“華夏文明、良渚文明”並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
下麵我們跟著時間走,夏朝時,它叫“百濮地”,因為這裡居住著濮人;商周時,它叫“蜀”;等到劉備在成都稱帝,它則改名為“蜀漢”;直到北宋出現,才第一次出現了4個“川”的記載。
第二階段:4個“川”
北宋時期,天下被分為15個路(相當於現在的省),而四川,當年包含了西川路和陝西路2路,故而被稱為“川峽路”。
等到北宋咸平四年,國家又對其進行了更加細緻的劃分,今四川地區被分為4個路,分別是: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臺)、利州(今廣元)、夔州(今重慶奉節),它們被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就此,4個“川”出現。
第三階段:“消失”的2個“川”
隨著宋朝滅亡,元朝上位,四川再次迎來了改變,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在全國各處設定了中書省,故而四川變成了“四川行省”,它的轄境包括今四川中東部、重慶大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等,範圍相當大。
而到了明代時期,四川的轄區又進一步擴大,甚至包括了今貴州省遵義市和雲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四川一步一步,成為全國的翹楚,總面積一度達到57萬平方公里。
不過過大的面積,也造成了許多新的困擾,地方勢力不斷出現,加上漢中乃進入四川盆地的必經之路,擁有非常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為了制衡這些地方勢力,朝廷便將漢中地區,給劃到了陝西省,也就是說,漢中所處的利州,被分了出去,就此,4“川”失去1“川”。
等到後來新中國成立,國家為了實現南水北調工程,開始修建三峽,而三峽很大一部分都在重慶境內,為了讓重慶更好發展,於是我國决定,將重慶定為直轄市,故而重慶所在的夔州,被分了出去,就此,4“川”失去第2個“川”。而留下來的2個“川”,則分別是益州(今成都)和梓州(今三臺)。以上,便是四川名字的變化史,以及“四川”究竟為哪4個“川”。
參考資料:《四川得名的文化解讀》《四川省曆史沿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