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山東的小學國中高中大學都有這門課

山东 94℃ 0
摘要:每一所小學、國中、普通高中和大學,都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山東是全國第一!近年來,山東堅持立德樹人,找准路徑、創新方法,聚合學校、家庭及社會多方力量,讓全省青少年上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課……今天,大眾日報推出系列報導第四篇——《面向青少年,傳承文化基因》。從11月23日起,大眾日報推出“兩創”系列報導。截至目前,山東有省級文明家庭585戶,全國文明家庭37戶。

大眾日報記者劉一穎宋亞魯

每一所小學、國中、普通高中和大學,都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山東是全國第一!

近年來,山東堅持立德樹人,找准路徑、創新方法,聚合學校、家庭及社會多方力量,讓全省青少年上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課……

今天,大眾日報推出系列報導第四篇——《面向青少年,傳承文化基因》。

從11月23日起,大眾日報推出“兩創”系列報導。23日開篇聚焦“兩創”平臺建設,刊發《搭建平臺,打造“兩創”高地》,以及本報評論員文章《踐行“兩個結合”扛好“兩創”擔當》;24日刊發《以文化人,潤物無聲的力量》;25日刊發《為政以德,深厚土壤滋養政德》。用戶端開設專題,並推出了系列融媒作品,包括系列視頻訪談——會客廳·“兩創”大家談、“漫畫山東·歷史文化人物”系列手繪產品、“60秒看山東·文化與生活”系列視頻、“文化創意大賽”系列產品等。

以下為文章正文。

面向青少年,傳承文化基因

“仄聲貼上聯,平聲貼下聯。從家鄉景區中找對聯,以‘劉公島’為上聯,下聯可以對什麼呢?”近日,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田村小學,面對老師的提問,一年級五班學生宋佳瑩說出自己的答案:“環翠樓!”

740公里之外,金鄉縣實驗小學,“誠信之源數金鄉,範式張劭美名揚……”聽著老師唱的國劇《雞黍之約》,一年級九班學生陳俊宇,感覺“十分好聽、好玩”。

同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各有精彩。現時,山東每一所小學、國中、普通高中和大學,都開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山東堅持立德樹人,找准路徑、創新方法,聚合學校、家庭及社會多方力量,讓全省青少年上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課,扎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文化基因代代相傳。

精選“講什麼”——

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主題化表達

“11月19日,在我最喜歡的思政課上,馬明沖老師講了三個關於誠信的小故事:商鞅立木為信、楊震不受‘四知金’、季布一諾。”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2021級大學生孫晶涵,在朋友圈分享了她的思政課收穫:初入大學,進入人生新階段,我們要加强誠信道德建設,認認真真做事,坦坦蕩蕩為人,努力拼搏,讓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省教育廳思政處處長陳成標介紹,立足山東文化資源豐厚的優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省出臺《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方案》《關於推進全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見》,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創新“六大行動”之中。煙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德育課程四位一體化實施重要內容,著力推進。濟寧堅持“抓校長、校長抓”工作機制,實施“一校一導師”制度,構建起傳承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工作鏈條”。

“小學生要記牢,文明禮儀很重要。上課聽講要專心,舉手發言要積極……”11月24日10點,濟寧市永豐街中心小學廣場,跟著音樂節拍,二年級學生們開始做文明禮儀健身操。

不學禮,無以立。“立足學校生源情况及百年校史,學校以‘文明禮儀教育’為抓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大隊輔導員常穎說,“校園處處藏著文明禮儀的細節:推出校本課程《崇德尚禮花競開》,(下轉第二版)創編文明禮儀健身操,教學樓、辦公樓設計理念也以‘禮’‘德’為覈心。”

如何講好、講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傳統文化中心主任耿成義說,山東成立了傳統文化體驗教育主題聯盟,設中華詩教、中華經教、中華樂教、書法教育、數位國學等10個主題,已有1000餘所學校加入。全省各校立足本校資源和特色,提煉表現形式,形成主題化表達。

以文化人,潤物無聲。山東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全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汲取知識、提升素養。

探索“如何講”——

創新管道方法,宣導體驗教育

流動影視背景牆上,龍舟競渡;音箱裏傳出《離騷》吟誦:“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東營工業區東凱實驗學校四年級學生趙彥博走進數位國學體驗館,學習端午傳統習俗。“我還在觸摸體驗機上,製作了端午香囊。”他說。

體驗參與,是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的最好管道。校長趙文剛介紹,學校借用科技力量打造數位國學體驗館,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近年來,山東積極探索傳統文化教育的創新途徑,以實施傳統文化體驗教育,帶動並推進了全省傳統文化教育整體發展。耿成義說,推進體驗教育,要為青少年營造特定的環境和情景。

濱州市三河湖實驗中學初一年級學生胡文凱,在三河莊園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推車”。“爸爸和我還參加了親子農耕體驗。雖然出了很多汗,但爸爸誇我鋤地鋤得好,比他小時候還棒!”他開心地說。

“農耕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傳承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農耕文化理念,以及農耕文化宣導的自然、和諧、包容的發展原則。”濱州市三河湖鎮副鎮長徐鳳玲說,為青少年提供親身體驗農耕文化的平臺,基地精心打造了農耕體驗園、農耕文化館、水文化館等,截至目前,接待青少年8000餘人。

禮敬先師、入泮禮、手讀論語、趣味手作,是“齊魯文脈長山水聖人鄉”研學線路重要內容。山東省書香研學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肖申介紹,為更好地引導青少年感悟傳統文化之美,公司組建“研學專家委員會”,精心設計研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品研學課程,盡可能新增體驗元素。

“山東人做饅頭有多出圈”“古人追星有多上頭”“吃貨的清奇腦回路”等話題頻上熱搜,它們都來自新近開播的文化綜藝節目《齊魯文化大會》。節目不僅融入時代元素、人文精神,也十分注重綜合運用AR特效、3D掃描科技等新技術、新手段。一眼看去,青少年是參賽者中的主力軍。

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啟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山東不斷創新活動管道,積極開展戲曲、詩詞、書畫、高雅藝術、傳統體育、中醫文化進校園等實踐活動。孔子博物館依託展覽陳列和豐富的館藏文物資源,創新推出“孔子學堂”覈心社教品牌,並組織開展“孔子學堂進校園”活動。調研資料顯示,近兩年,全省高校開展中華傳統文化主題活動近3000項,參與學生77.92萬人次。

發動“誰來講”——

推進家校共育,激發協同育人活力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趁著課間休息機會,濟寧市第七中學初一一班學生陳思含到學校“尋根留聲朗讀亭”,慷慨激昂誦讀。沒多久,正在上班的陳大軍收到老師發來的女兒誦讀作品。他點開一聽,不由得笑了。“我們一家三口都很喜歡看書,家裡書架就有三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王志民表示,推進“兩創”,家庭建設是很重要的著力點。“如果每個家庭家風優良,整個社會的思想道德面貌和風氣也必然會提升。”

近年來,山東持續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積極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充分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中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山東有省級文明家庭585戶,全國文明家庭37戶。

立足豐厚的文化資源,打造家庭教育的專業平臺。孟子研究院深入挖掘孟母教子思想資源,依託孟母教子與家長教育研究所,成立家長學校,開設以家教、家風、家訓為主要內容的孟母大講堂。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趙永和說,家長學校成立以來,組織師資力量赴多地開展公益講座100多場,直接受益群體達1萬餘人。

通過“家庭家教家風”APP,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是臨沂市蘭山區柳青街道金信社區居民劉丹今年養成的習慣。創新家庭教育管道,拓寬家庭教育路徑。臨沂市婦聯研發運營“家長掌上學校”,推出“家庭家教家風”APP,設有“家庭”“家教”“家風”3個板塊,涵蓋“家庭婚姻”“家風家訓家規”“科學教養”等十幾項內容,現時註冊用戶達22.3萬人,各大應用市場下載總量突破100萬人次。

■專家點評

加强優秀傳統文化學科融合滲透

□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傳統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義

教育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學校是主陣地,青少年是主要群體。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全面融入國民教育,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在這方面,山東走在前列。

我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推動高校以必修、選修等管道開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識課程,編寫推廣使用《中國傳統文化讀本》(大學生版)。我省成為全國第一個在小學、國中、普通高中和大學四個學段全面開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省份。

現時,我省普通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力圖以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特別是儒家文化經典的學習,激發並引導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精神認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持續更新教育觀念,構建經典化、人文化、常識化、技能化相結合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加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科融合滲透,逐步形成“傳統文化+學科滲透”一體化教育格局。

要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實踐納入教師培養體系、教師繼續教育體系和全社會終身教育體系,納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