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多所民校更名“脫鉤”,公校師資撤出後民校還香嗎?

贵州 69℃ 0
摘要:近日,廣州20多所民辦學校改名。記者獲悉,華附、省實等公辦名校,已經開始陸續將派駐民辦學校的校長、師資撤回。政策明確,“公參民”學校,要麼轉公辦,若繼續為民校,須切割與公立學校在名字、教師、財務、招生、行政、辦學等方面的關係。未來民校辦學質量還好嗎?公校、民校如何選擇?通知規定,公辦學校不得向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新增派具有事業編制的教職工。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蔣隽

近日,廣州20多所民辦學校改名。記者獲悉,華附、省實等公辦名校,已經開始陸續將派駐民辦學校的校長、師資撤回。政策明確,“公參民”學校,要麼轉公辦,若繼續為民校,須切割與公立學校在名字、教師、財務、招生、行政、辦學等方面的關係。

未來民校辦學質量還好嗎?將如何變局?公校、民校如何選擇?

羊城晚報·羊城派資料圖

“公參民”脫鉤兩年過渡期

至少23所民校更名

根據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的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3所民辦學校經教育局同意後進行更名。白雲區12所、海珠區4所、花都區2所、黃埔區4所、番禺區1所。

仔細分析,這些學校原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含知名大學或中學名。包括中大系,華師系、廣外系,華附系、廣附系、廣雅系、六中系等。

例如,中山大學附屬小學改為廣州市海珠區中山小學,廣州市北大附中為明廣州實驗學校改為廣州市為明學校,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改為廣州市外語實驗學校,廣州市白雲區華師附中新世界學校改名為廣州市白雲區華新學校。

廣州白雲廣雅實驗學校改為廣州市白雲區廣州雲雅實驗學校,廣州白雲廣附實驗學校改為了廣州市白雲區金廣實驗學校,廣州市海珠區六中珠江中學改為廣州市海珠區珠江中學;廣州市白雲區六中珠江學校改為了廣州市白雲區珠江實驗學校;廣州市南武實驗學校改為廣州市海珠區南實初級中學,廣大附中花都實驗學校改為廣州市花都區花廣學校,黃埔區玉岩天健實驗學校更名為廣州市黃埔區天健學校等。

公立名校撤回派駐民校校長、師資

改名,只是開始。記者獲悉,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廣東實驗中學等多所公辦名校,已經開始陸續將此前派駐民辦學校的校長、師資等撤回。

“此前派駐天河、白雲等區民辦學校的校長、老師已經回到本校。國家政策是兩年過渡期,但學校計畫一年左右就將派駐所有民校的校長和老師撤回。”一比特撤回公立名校的校長告訴記者。“按市教育局要求,所有的公參民學校明年年底前要完成脫鉤。”一比特公校校長說。

今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門發佈《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公參民”義務教育學校若不符合要求,可視情况轉為公辦學校或終止辦學。

通知規定,公辦學校不得向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新增派具有事業編制的教職工。已經派出的,分階段分步驟有序引導退出。

通知規定,公辦學校單獨舉辦、公辦學校與地方政府及相關機構合作舉辦的義務教育學校,應辦為公辦學校;公辦學校與其他社會組織、個人合作舉辦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符合“六獨立”要求(即獨立法人資格、校園校舍及設備、專任教師隊伍、財會核算、招生、畢業證發放)的,可繼續舉辦民辦學校,但應在履行財務清算等程式,並對民辦學校及相關組織、企業等使用公辦學校校名或校名簡稱進行清理後,公辦學校逐步退出;經協商一致且條件成熟的,也可轉為公辦學校。政策規定的過渡期為2年。

也就是說,“公參民”學校,要麼轉為公辦學校,若繼續為民校,須切割與公立學校在名字、教師、財務、招生、行政、辦學等方面的關係。

囙此,對於家長、公眾來說,能看到的也許只是更名,但深層的人事、財務、辦學切割,難以真正體會。

羊城晚報·羊城派資料圖

公校資源撤出對民校的影響

公校資源撤出對民校會帶來什麼影響?白雲區教育局發出訊號,完成更名的12所學校辦學地址、辦學層次、辦學規模、辦學範圍均保持不變。

廣州市民辦教育協會會長陳峰認為,很多掛公辦學校的民校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跟著“師傅”學習有了自己的教學模式,“滿師”的不會有什麼影響。但部分民校面臨的問題是,公校派駐的校長和師資要撤出,但自己還沒培養好替補隊員和接班人,還沒形成自主管理力量,相對而言就會受到影響。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名譽校長吳穎民表示,過去民辦教育借助了很多公辦教育的名氣和品牌,現在要將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的資源劃分清楚,但公辦學校依舊可以支持民辦學校,只是不能掛牌、不能收取品牌費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民校教學資源會有一定的改變,可能資源比原來有明顯的差距。

“名校辦民校”走入歷史

教育界普遍認為,縱觀民辦學校發展史,“公參民”曾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通過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緩解城郊地區或欠發達地區教育資源供給衝突,有利於解决區域辦學水准參差不齊的難題,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在諸多民辦學校中,最受家長和社會矚目的,是“名校辦民校”。

廣州的知名中學原本都有初中部,2002年,廣州啟動了一系列國家示範性高中建設,示範性高中對校園面積等硬體有明確要求,為了達標,高中學校開始剝離國中,國中學校引入民營資本,開啟了“民校辦民校”熱潮。

但隨著“小升初”政策的變化,2006年民校聯考、2011年民校大小聯盟考試、2014年民校免試面談以及後來的“密考”,民校兼得資本效益與名校教學輸血,很快在生源“掐尖”、升學成績方面拔得頭籌,獲得學生和家長青睞同時,一定程度加劇了升學焦慮和“擇校熱”。

如今國家對“公參民”進行規範,理清公校和民校界限,標誌著“名校辦民校”完成其歷史任務,將逐漸淡出教育視野。

民校還香嗎?

家長和公眾的關心比較務實:今後民辦學校還能讀嗎?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弄清未來民辦義務學校路在何方。

義務教育民校將大幅减少

陳峰認為,未來民校會有三大趨勢。一是數量,民校總體規模和數量會縮小;二是質量,民校在本次政策的優勝劣汰之下,質量會有一定程度提升;三是定位,民校將從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變成教育發展的有益補充。

吳穎民表示,過去除部分提供優質特色教育的民辦學校之外,大部分民校是為沒有戶籍但又進不了公校的群體服務的。隨著政府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權利的全面保障,以及政策對民辦教育質量的要求提高,這些普通民校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其减少是必然的。

此外,教育部通知出臺之後,江蘇、湖南、四川等省紛紛公佈了“規範民辦”檔案細則,大致透露三個方向:不再審批新民校(含新校區);不得同意已有民校擴大辦學規模;壓減民校在校生占比,省域範圍控制在5%以下,縣域範圍控制在15%以下。

廣州雖然沒有還沒有明確民校控制比例,但可參攷隔壁“兄弟”都市深圳。近日出臺的《深圳市民辦義務教育收費管理辦法》提到,到2025年,深圳義務教育階段民校,將從現時占比33.6%下降為15%。

廣州義務教育民校占比幾何?廣州市教育局發佈的“2020學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市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411所,在校生150萬人,小學992所、國中419所。其中,民辦中小學359所,在校中小學生44.24萬人,專任教師共約2.68萬。其中:民辦小學145所,在校生約31.67萬,專任教師1.71萬;民辦普通國中196所,在校生約11.37萬人,專任教師8606人。

以此數據計算,廣州義務教育民校學生占比約為29.3%。若以深圳的15%為參攷,還有很大壓減空間。

羊城晚報·羊城派資料圖

民校必須發展特色

未來經過淘汰,能生存下來的民校,必將是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學校。

吳穎民指出,公民同招之後,報名人數超過招生名額的民辦學校電腦搖號派比特,民校不能再“掐尖”,很大程度上從賣方市場變為了買方市場。

一比特校長表示,未來能生存的民校是兩種,一種是高品質的普通教育,另一種是個性非常突出、特色非常鮮明特色教育。

吳穎民認為,未來民辦學校面臨生源選擇性降低、多樣性新增、同台比拼加劇的趨勢。學校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分層走班、因材施教;二是打造特色,鍛造優勢。面對不再整齊的生源,民辦學校必須打造質量和特色,吸引一些家庭願意放弃免費的公辦教育前來就讀才能生存下去,囙此民校必須提高師資待遇留住好老師,加大軟硬體投入研發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而另一方面,2017年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禁設義務教育階段的營利性民辦學校。強調民辦學校的非營利性質。

也就是說,對於投資民校的資本來說,不能賺錢的同時還要加大投入,自然會有一些資本主動退出,留下公益基金和真正有教育情懷的投資者,讓教育回歸教育本身。

建議

推進教育評估改革家長轉變觀念

對於家長來說,面對民校變局,需要清晰民校狀況,轉變教育觀念。

家長要明白,教育不是簡單地滿堂悶罐、回家刷題。現時,公辦學校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資源、教育實踐等方面,相對處於引領者和輸出者地位。公辦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是因為存在一套可參攷借鑒的模式,有一些共亯的資源,包括是教材教案、教學方法和辦學理念等,以前民校有了名校的加持後,學校整體實力能保持在高水準。今後,民辦學校要獨立發展,重點在於打造區別於公校的教學特色。家長要很明白,想給孩子怎樣的教育,從而選擇公校還是民校。

廣州市執信中學校長何勇建議,引導公眾理性選擇學校,應推進教育評估改革。“改進結果評估,强化過程評估,探索增值評估,健全綜合評價。如果能從學生入學及畢業情况、素質教育落實情況、全面發展情況及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情况等多維度考核學校、老師、學生,且所有考核指標和結果公開、透明,全部向社會公佈,讓公眾看到每個學校的教育能力、辦學水准,不同孩子在不同學校獲得的發展進步,讓大家都理解接受‘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長自然能够理性選擇,不再只盯著分數選擇學校。”何勇說。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民辦學校數量壓減,其原本承載的學生、老師如何妥善安置、接收?地方財政要加大投入,支持民辦教育發展自身教學特色,同時縮小公辦校辦學質量差距,消除薄弱校。(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pai.ycwb.com)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陳婉允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