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亮點回眸

湖南 60℃ 0
摘要:11月17日下午,省委書記、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張慶偉主持召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時強調。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湖南樣本”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亮點回眸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掀起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熱潮。”11月17日下午,省委書記、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張慶偉主持召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時強調。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動力。回望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省委深改委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將改革作為關鍵一招,堅持以改革增動力添活力、以改革破難題促發展,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湖南樣本”,推動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來,國資國企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要素市場化配寘改革、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全面加强基層治理、市州重點工作績效評估改革等一批重大改革獲得中央肯定、形成湖南特色、取得創新突破,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提供強大動力。

  激發經濟活力

  推動高品質發展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湖南聚焦重點領域,狠抓落地見效,讓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互為依託,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刀刃向內、壯士斷腕,打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三去一降一補”取得重大成果。2016-2020年,累計壓減淘汰粗鋼產能395萬噸,關閉退出煤礦540處,化解產能3802萬噸,處置完成137家“僵屍企業”;分兩次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0.155元/千瓦時,電力市場化交易累計降低用電成本近30億元。

改革“組合拳”,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建立產業鏈鏈長制,推行“一鏈一策”,打造形成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資料3個萬億產業和先進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等11個工業千億產業,從“製造大省”邁向“製造强省”;園區及園區企業畝均效益評估制度逐漸完善,“五好”園區建設有了堅實制度保障。

以改革為動力,創新引領動能加速集聚。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統攬,健全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深入實施芙蓉人才計畫,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了兩番,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等帶動效應凸顯,創造了引人矚目的“自主創新長株潭現象”。2020年我省高新技術企業達8621家,比“十二五”末增長三倍多,躍居全國第十、中部第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3.8%。

在改革助推下,開放崛起格局加快形成。堅持把建設湖南自貿試驗區作為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的重大舉措,以制度創新為覈心,有針對性地設定7大領域121項重點任務,種好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在功能平臺、要素保障、財稅金融、優化環境等方面集成更多精准有效的配套政策,推動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大力實施“五大開放行動”,建成立體化、多功能的水陸空電口岸平臺體系。2020年全省進出口總額4874.5億元,增速高出全國10.4個百分點。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批千億級的農業優勢特殊產業鏈加速形成;持續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投資項目逐步實現“全程網辦、一網通辦”;穩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華菱集團這家曾連年虧損的湖南最大國企逆勢上揚,實現華麗蝶變……改革向縱深挺進,高品質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回應羣衆關切

  創造高品質生活

近日,55歲的黃鳳華來到長沙市望城區政務大廳人社局視窗辦理异地組織退休事項,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10多分鐘就走完了流程。

這樣的速度,得益於2019年4月起推行的“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聚焦解决企業、羣衆“辦事難、辦事繁”問題,湖南分批推出329項“一件事一次辦”服務事項,大幅綜合流程、精簡資料,推行跨縣辦理、市內通辦、省內聯辦、跨省通辦,辦理環節平均壓縮70%,申報材料平均减少60%,辦理時間平均縮減80%,羣衆滿意率達99.7%,“身在湖南、辦事不難”正成為常態。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五年來,湖南積極回應羣衆關切,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發力。持續推進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三個“三年行動計畫”,打響打好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衛戰,扎實推進長江岸線整治,堅決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堅決“守護好一江碧水”。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加快構建“三線一單”管控機制,首創“五級河(湖)長體系”,建立區域補償、流域補償、要素補償“三位一體”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構建起以“一湖三山四水”為主體的生態安全屏障。

文化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深化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在全國率先成立省文資委,建立“一企一策”社會效益考核量化評價指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持續做大做强。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面覆蓋,基層文化陣地不斷夯實。

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全面規範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製定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打好消除大班額攻堅戰,大班額、超大班額降幅居全國首位。全力推進“雙一流”建設,不斷推進產教融合,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水准高出全國平均水準4.17個百分點,位居中部六省第一。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著力推動三醫聯動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覆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基本構建,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制度逐步完善,城鄉居民門診、住院次均費用增幅從18%降到6%以下。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立多種形式醫共體133個、醫聯體573個,縣域內住院就診率達到90%以上。

房地產市場發展長效機制加速完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政策定位,加快健全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致力推動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改革,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保障了人民群眾“住有所居”。

  突出制度創新

  推進高效能治理

湘西自治州花垣縣創新“黨建引領,互助五興”農村治理模式,將黨的工作進一步下沉到鄉村“神經末梢”,有效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婁底市新化縣油溪橋村探索村級事務積分考評管理,將積分與村集體收入分配掛鉤,有效破解村民自治難題……這是湖南以改革促進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動案例。

五年來,湖南堅持黨建引領,堅持制度創新,推出一系列重大體制機制改革,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堅持對標看齊、令行禁止,始終貫徹堅持和加强黨的全面領導這條主線,扭住優化協同高效這個著力點,對標中央成立11個黨委議事協調機构,對標健全黨的領導體系、政府治理體系、群團工作體系,運行暢通、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逐步構建。

加強和改進黨對地方立法工作的領導。修訂《省委領導地方立法工作規程》《湖南省地方立法條例》,制定出臺《湖南省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若幹規定》《湖南省地方性法規立法後評估辦法》,人大和政府經常性溝通協調機制不斷完善,社會公眾參與立法途徑持續擴大。

創新推進“政協雲”建設。運用大資料服務精准履職,打通連接黨委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埠,建立與社會公眾常態化的雙向互動機制,形成“永不落幕”的協商民主新形式。

率先探索開展政治建設考察。2017年底,率先探索開展政治建設考察工作,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開展“政治體檢”。今年以來,進一步完善深入推進政治建設考察的意見和辦法,率先構建起以專項考察為龍頭、平時考核與重大鬥爭一線識別為支撐、專常結合的政治建設考察制度體系。截至目前,省市縣三級政治建設考察累計考察領導班子7000多個、領導幹部7.4萬多名。

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機制。始終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認真落實省委全面加强基層建設“1+5”檔案,扎實開展黨支部“五化”建設,五年來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6147個,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明顯提升。充分發揮“紅色引擎”作用,夯實基層治理、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組織基礎。暢通聯系服務羣衆“最後一步路”,大力推進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

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深化對金融、涉砂涉礦、工程建設招投標等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加强社保、醫保等領域問題專項治理,常態化懲治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拓展。

三湘大地上,各項改革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制度優勢正加速轉化為治理效能。

“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始終離不開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省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曾劍光表示,省委改革辦將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深化改革,敢於下深水、涉險灘,勇於破藩籬、掃障礙,以改革為湖南高品質發展賦能,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建設貢獻改革力量。

(文/劉笑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