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4名隊員在雲南哀牢山失聯遇難,牽動各方關注。11月23日,南都記者從救援人員處瞭解到,失聯人員曾沿水流行進,用油漆留下標誌,“戶外生存能力還是非常强大的”,遺體被找到時呈現出失溫特徵。
南都此前報導,11月15日,雲南省鎮沅縣政府接到報告: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4名隊員,於11月13日進入鎮沅縣者東鎮樟盆村哀牢山後失聯。據介紹,失聯地位於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形陡峭、樹木茂密、溝壑縱橫,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環境十分複雜,加之連日陰雨大霧,給搜救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
11月23日,此前從長沙馳援參與搜救行動的嶽麓藍天救援隊隊長譚章向南都記者介紹,他們從21日早開始探索峽谷區域,哀牢山陡峭崎嶇,沒下雨時氣溫大概在六、七度,下了雨會降到零度左右。隊伍所帶的海事衛星電話在山裡找不到訊號,為防失聯,“我們出發的時候,指揮部給我們的一個指令:在危險的情况下可以生火燒林,讓直升機或無人機看到訊號後過來解救。”
譚章向南都記者表示,身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發生迷路的情况,由於缺乏失聯人員的具體定位,搜救人員只能進行地毯式蒐索。“失踪人員的戶外生存能力還是非常强大的”,痕迹表明,他們曾經順著河流、溪流往下遊走,用油漆在石板上面留下標誌,應該是希望沿著水道找到村莊。
南都此前報導,11月21日18時33分,搜救指揮部接到搜救人員報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縣水塘鎮,調查樣地東南方向直線距離1.85公里處發現3名失聯人員,已無生命體征。首批救援隊於11月22日0時32分到達發現地點,迅速將3名失聯人員遺體向接應點轉移。同時,以發現地點為中心向四周對第4名失聯人員開展地毯式蒐索,11月22日8時32分,發現第4名失聯人員,已無生命體征。
譚章向南都記者表示,其中一名遇難人員“衣服掀到上面,肚子露出來,臉上帶著微笑,這是典型的失溫症狀”。4人的遺體被發現時分隔兩處,有可能是中途决定由一名隊員外出求救,剩下三人原地保存體力。
據媒體報導,4名失聯人員中,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都曾當過兵,此次進山為開展森林資源調查,攜帶有RTK(實时差分定位)設備、森林羅盤、工兵鏟、鐵鍬等工具以及乾糧、礦泉水等約1天半的口糧。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由原武警黃金第十支隊組建,2020年9月掛牌正式成立。原武警黃金第十支隊組建於1979年,支隊官兵“穿越荒野密林、翻躍峽谷山崗”,長期奮戰在滇黔等地,探獲多金屬礦床12處,被原地質礦產部評為“金礦地質勘查三等功組織”。轉型後,該中心立足滇黔地質調查,面向南方地區開展林草等自然資源綜合調查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
今年4月,有當地媒體報導曾介紹了該中心一次樣地森林資源調查任務的步驟:“前面兩人手持砍刀,砍界標號、鑒別樹種、量測胸徑、油漆劃線、丈量樹高,後面兩人用RTK定位儀採集地理座標,定位起點、書寫標樁、架羅盤儀、每木檢尺、記錄平板。”據介紹,森林資源調查目的在於查清森林資源數量、質量、結構和分佈,掌握森林資源現狀與動態,形成資料存檔、上報。
采寫:實習生陳麗玲南都記者林子沛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