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廁所、大民生”。近年來,我市堅持把農村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的總原則,努力讓農村改廁從過去的“將就用”變為如今的“講究用”,進一步提升農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
帶頭示範激發羣衆改廁意願
2018年下半年,黔江區小南海鎮新建村黨支部書記張太福到村民董紅香家文宣農村改廁。讓他意外的是,一向支持工作的董紅香,卻總是推三阻四:“祖祖輩輩都用這樣的廁所,習慣了,不改不改,麻煩!”
張太福見勸說無果,只有自己家先改,給村民做個樣子。2018年8月,他帶頭改建自家的旱廁。他還組建宣講隊,通過開院壩會、發宣傳單、講解衛生廁所的益處,動員黨員幹部帶頭改、意願强的農戶優先改。
當年10月,張太福家的水沖式廁所建成了。他邀請村民上他家參觀:5平方米的廁所亮亮堂堂、乾乾淨淨,牆面和地面都貼上了瓷磚,潔具、熱水器、浴霸一應俱全。村民紛紛稱讚:“確實安逸!”
參觀完張太福家改造後的新廁,董紅香動心了,幾天後主動提出改廁。緊接著,其他村民也漸漸轉變觀念,2019年,全村100多戶村民完成了改廁。
“改廁第一目標是要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實現滿意,讓農戶由‘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副書記文明維說,有部分農民不願改掉延續多年的生活習慣,覺得改廁純屬多此一舉,囙此工作實施起來有阻力,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和村社幹部做過細的工作,堅持農民是改廁的主角,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充分調動農民改廁的積極性。一是要做好示範帶頭,“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幹部”;二是要加強宣傳引導,結合健康知識講解改廁的好處;三是要把農村改廁和生態環境改善、產業發展結合起來考慮,讓大家明白改廁實質上是改善居住環境,是農旅融合的基礎條件。
以民為本推廣節水式廁所
巴南區接龍鎮荷花村是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當地結合生態優勢,先後建起葡萄採摘園、休閒魚塘等,發展鄉村旅遊。村民陳浩在當地建起葡萄園,吸引市民前來採摘、遊玩。
遊客雖然來得不少,但卻留不住客,問題就出在廁所。
有一次,遊客詢問哪裡有廁所,陳浩把她帶到了離果園最近的農戶家。這家農戶把遊客帶去了旱廁,看到廁所臭氣熏天、蚊蠅亂飛,這位遊客扭頭就走,葡萄也不摘了。
陳浩知道這位農戶家裡有新建的水沖式廁所,但他就是不用。農戶解釋說,使用水沖式廁所,一個月要新增10元左右的水費,一年就是100多元,他覺得沒有必要花這筆“冤枉錢”。
後來,陳浩聘請了這位農戶到基地務工,他答應把新廁所拿出來供遊客使用,原本閒置的廁所才重新“上崗”。
現時,我市農村改建後的廁所90%以上都是水沖式廁所。水沖式廁所會產生一定的水費,但綜合其他改廁模式,水沖式廁所更簡便,成本低,效果也更好。
我市探索試點“首村首廁過關制”
巴南區石灘鎮天臺村村民張孝倫家房屋後面有座土坡,他圖方便,將新建的戶廁修在土坡附近。而按照技術規程,廁屋、三格式化糞池都應該建在地勢開闊的平地。今年夏天,一場豪雨誘發了泥石流,導致張孝倫的戶廁地基出現裂縫,化糞池也隨之滲漏。出於安全考慮,使用不到兩年的戶廁只好被閒置。
據瞭解,現時,在農村具體實施旱廁改造的有兩類主體,一種是政府請來的專業施工隊全程託管,另一種是農民自己找泥水匠修。後一種管道雖能節約一點成本,但可能因操作不規範而導致各種後續問題。
為保證改廁質量,今年開始,我市在各個區縣探索試點“首村首廁過關制”。即各村社改造或新建的第一個廁所,選址、建築或安裝、調試、驗收、管護等各環節必須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合格後才能全面推開。所有廁所改造的流程和品質標準,均比照“首廁”進行,以首村首廁過關,帶動每村每廁過關。
全市98萬餘戶農村戶廁接受“體檢”
為摸清全市農村戶廁改造存在的問題,我市從4月以來啟動了問題廁所摸排整改工作,摸排範圍覆蓋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持改造的農村戶廁。到現時,全市共排查農村戶廁986579個,有問題19273個,已整改3397戶,其餘問題廁所將按照“願改則改,能改則改”總體思路,有序納入“十四五”及以後年度進行整改。此外,今年全市已完成農村戶廁改造3.82萬戶,新建農村公廁217座。
“摸排工作能高效完成,關鍵在於我們通過建立數位化台賬系統,緊急開發了找問題模塊,現場摸排一戶、上傳一戶,整改一戶、銷號一戶。”市農業農村委人居環境和社會事業處相關負責人說。針對問題廁所的整改,採取“立行立改”“分類整改”的管道推進,比如,針對年久失修不能用的問題,在征得村民意願基礎上,分批次重新進行改造。針對高寒山區管網結冰導致不能全年使用問題,選用生態旱廁進行改造。針對不想用、不願用、不會用的問題,組建由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組成的志願服務隊,進村入戶為村民講解衛生廁所的好處;通過科普宣傳、示範引導的管道讓大家樂意使用衛生廁所;通過召開院壩會,邀請相關專家為村民講解衛生廁所的使用技巧和管護辦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