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失聯調查員均已遇難,專家講述野外科考各種風險點

云南 87℃ 0
摘要:現代快報訊11月22日,“雲南哀牢山4名失聯調查員均不幸遇難”的消息被刷屏,令人痛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野外科考是一個極為陌生的領域。科研人員在野外科考時可能遇到哪些危險?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連日來,4名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的工作人員在雲南哀牢山失聯一事,持續牽動著人們的心。接到相關失聯報告後,鎮沅縣第一時間展開搜救。

現代快報訊11月22日,“雲南哀牢山4名失聯調查員均不幸遇難”的消息被刷屏,令人痛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野外科考是一個極為陌生的領域。科研人員在野外科考時可能遇到哪些危險?如何更好地預防和應對這些危險?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官網截圖

【事件回顧】

4名失聯調查員均不幸遇難,最小的僅25歲

連日來,4名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的工作人員在雲南哀牢山失聯一事,持續牽動著人們的心。

11月13日,4人從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者東鎮進入哀牢山開展野外作業。按計畫,4人徒步進入哀牢山內部,翻過山脈到達玉溪市新平縣完成預定任務。他們本計畫於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但並未在計畫時間內下山。接到相關失聯報告後,鎮沅縣第一時間展開搜救。

據初步調查,4人帶有羅盤、工兵鏟、鐵鍬等工具和約1天半的口糧。這些失聯人員年紀都不大,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都曾當過兵。

據瞭解,哀牢山地形複雜,鎮沅縣境內面積達13.5萬畝,山陡林密溝壑縱橫。加之正值入冬天氣,林中有霧能見度低,搜救路線距離遠,這些都給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不便。前幾天,搜救人員主要圍繞失聯人員遺落的巧克力、飲料等證據線索進行搜尋。

11月20日,搜救一線有新進展,搜救人員在地毯式蒐索後發現了失聯人員的雨衣。此次發現雨衣的地方位於普洱市鎮沅縣者東鎮的白水河,是在失聯人員簡易宿營窩棚的下游,附近同時發現了失聯人員的排泄物。經過比對和失聯組織的駕駛員進行確認,確認這件雨衣就是失聯人員攜帶的物資。

3人和1人分散在兩處,4臺定位儀均未打開

11月21日18時33分,搜救指揮部接到搜救人員報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縣水塘鎮,調查樣地東南方向直線距離1.85公里處發現3名失聯人員,已無生命體征。指揮部接報後,立即安排在附近搜救的救援隊伍6支56人進行接應,並在距發現失聯人員地點直線距離3.58公里的老鷹塘設定接應點。

首批救援隊於11月22日0時32分到達發現地點,迅速將3名失聯人員遺體向接應點轉移。同時,以發現地點為中心向四周對第4名失聯人員開展地毯式蒐索。11月22日8時32分,發現第4名失聯人員,已無生命體征。

據瞭解,4人均具備野外作業經驗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那為什麼還會失聯?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局長王鴻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受惡劣氣候影響,能見度非常低,可能導致失聯人員方位判斷失誤。而且這一片區屬於哀牢山地形地貌最為複雜的區域,可能出現短時間的迷路現象,失聯人員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很難走出去。也有地質專家分析,失聯隊員可能面臨的最危險的情况是失溫和脫水。

救援人員介紹,失聯的4人各有一臺RTK設備。抵達點比特後,需用RTK設備定位,對樣地測算統計。按計畫,他們應該在11月14日打開RTK設備。只要按下設備按鈕,救援人員就能根據衛星系統傳回的數據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從14日至21日11時,失聯4人從未打開過RTK設備,囙此救援人員無法據其定位。

【野外科考環境有多艱險?】

從事野外科考的人員,平日裏的工作情景是什麼樣的?他們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去進行科學考察,尋找有價值的科研資料和自然資源。

11月22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以春,在他眼中,野外科考遇到的危險可能是野生動物、特殊地形地貌,以及氣候狀況。

他在青藏高原有多年野外科考的經歷。他總結出了不少經驗。“不長草的地方要非常小心,西藏無人區有非常多的泥濘沼澤地,車很容易陷進去。此外,西藏北部的羌塘地區濕地特別多,囙此野外工作時我們都儘量避開雨季。”

“羌塘是野生動物的樂園,時不時會與我們遇上。”張以春說,那裡生活著大量的野驢、野犛牛、狼和棕熊等極具危險的野生動物。他回憶,有一次在熱覺茶卡北部的山溝中考察時,他們就在時常走的路上碰上了“不速之客”。

“當時一頭落單的野犛牛橫在路中間,虎視眈眈。我們三輛車不敢冒犯,只能慢慢前行。大約半個小時後,野犛牛進山溝了,我們才能通過。因為我們知道單個野犛牛攻擊力是極强的,切不可挑釁。”

張以春說,在無人區露營同樣很艱苦。在熱覺茶卡一帶露營時,因為海拔高、帳篷內外溫差大,隊員每天早上起床時都會發現睡袋上有一層薄冰,帳篷裡面也都是水汽。而在另外一個地方露營時,他們又遇上新的問題:因為營地位於兩個湖之間,囙此無論把帳篷紮在哪裡,都躲不過風。尤其是在晚上,帳篷被刮得沙沙響,隊員無法入眠。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危險。”張以春說,“高原的野外環境非常艱苦,因為高原氧含量只有內地的一半,囙此大家爬山异常辛苦,走兩步就氣喘吁吁。”他舉例,有一次他們爬到了海拔5600米的地方。在很陡的山上,他們連走帶爬花了兩天才把剖面測完,之後每人還要背著沉重的樣品小心翼翼地下山。

“到海拔高的地方,高原反應是常見的。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有高原反應,只不過有的輕有的重。”張以春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高原反應可以引起肺水腫,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全身乏力等症狀。“這個病非常危險,需要立即送醫治療。”

【如何避險?】

4名失聯調查員遇難,讓每一位從事野外科考的同行都很痛心。

“作為同行,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們都很難過。作為專業人員遇難,說明肯定是出現了不可預測的情况。”一名有野外科考經歷的專家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們也很關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如何應對危險處境。

張以春說,應對任何突發安全事件,防患於未然都好過“亡羊補牢”。“在每次出野外之前的動員大會上,都會反復強調野外安全的注意事項。為了確保隊員們的人身安全,又能保證每個人按時完成工作計畫,每次大家都一起去可能會有危險的地方。在無人區,絕對禁止單人單車行動。”

現代快報+記者阿裏亞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新京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