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祖國統一事業的重大勝利,是西藏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轉折。從此,西藏走上了由黑暗到光明、由落後到進步、由貧窮到富裕、由專制到民主、由封閉到開放的康莊大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幾代駐藏部隊官兵、援藏幹部等同西藏各族群眾一道,在和平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偉大歷程中,孕育傳承了“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與西藏革命建設特殊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我軍光榮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是駐藏部隊幾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艱苦創業、百折不撓、前仆後繼、英勇鬥爭凝結而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到西藏軍民共同展開平叛鬥爭、民主改革,打贏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再到西藏邁上改革開放偉大征程,“老西藏精神”貫穿於西藏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是凝聚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2015年8月,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捨棄常人所擁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紮根雪域高原,矢志艱苦奮鬥。廣大黨員、幹部要發揚優良傳統,不斷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提及“老西藏精神”:廣大幹部特別是西藏幹部要發揚“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錘煉作風。
“老西藏精神”的覈心內涵,可以總結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這簡單凝練的“五個特別”,充分反映了西藏軍民的高尚情操和卓越風範。
特別能吃苦的寶貴品質,讓西藏軍民百折不撓。革命军進藏期間,按照黨中央一面進軍、一面修路的訓示,10多萬軍民以“英雄不怕苦,戰士何懼寒”的豪情壯志,修築了川藏、青藏公路,建起連接高原與內地的交通要道。在自然條件异常惡劣的情况下,西藏軍民征服了雪山、冰河、險灘、沼澤、草地和荒漠,把一片片不毛之地建成了人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特別能戰鬥的頑強作風,讓西藏軍民無堅不摧。革命军部隊進駐拉薩之後,公路尚未修通,生活補給十分困難,部隊在拉薩河畔的荊棘林中、沙石灘上開荒種地,很快得到羣衆認可。在開展平叛鬥爭、民主改革和邊境自衛反擊戰過程中,駐藏官兵不怕流血犧牲,不怕山高路遠,英勇頑強地戰鬥在風雪高原,贏得了西藏穩定的政治局面。
特別能忍耐的堅定信念,讓西藏軍民咬定青山。和平解放以來,一批批進藏幹部、援藏幹部舍小家顧大家,忍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西藏物質和自然條件差,不少在藏工作的衕誌只能將孩子寄養在老家,一年甚至幾年也見不上一面。許多衕誌回家探親,孩子竟然叫“叔叔”“阿姨”。復旦大學教授、“探界者”鐘揚主動請纓援藏,填補了西藏生態學植物學的空白,培養出西藏大學第一位植物學博士,把希望的種子撒在雪域高原。援藏幹部將“小家”放在“大家”之後,耐住了艱苦和寂寞,與西藏本地幹部群眾團結一心,矢志奮鬥,燃燒青春,為西藏繁榮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特別能團結的革命風範,讓西藏軍民心手相牽。遙想當年,進藏部隊把消除民族隔閡、搞好團結作為首要任務。十八軍“寧願餓斷腸,不吃羣衆一粒糧,不要羣衆一隻羊”。在西藏70年發展歷程中,各族兒女繼承“老西藏精神”,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留下無數佳話,共同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民族團結之歌。
特別能奉獻的崇高境界,讓西藏軍民無私無畏。據統計,70多年來,在進軍和建設西藏過程中犧牲的,有記載的就有1萬多人。其中,孔繁森衕誌兩度進藏,在阿裡工作期間,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行程8萬多公里,與藏族羣衆結下了深厚情誼。對於農牧區老百姓,孔繁森十分慷慨,在藏期間,他幾乎沒有給家人寄過錢,沒人知道他幫助了多少西藏人民。1994年,孔繁森衕誌遭遇車禍,因公殉職。人們在料理孔繁森的後事時,看到兩件遺物:一是他僅有的8元6角錢;一是他去世前4天寫的關於發展阿裡經濟的12條建議。他的事蹟凝聚為熱愛人民、鞠躬盡瘁的“孔繁森精神”,也進一步豐富了“老西藏精神”的奉獻內涵。
在各族人民並肩攜手,共同建設新時代西藏的行程中,“老西藏精神”鼓舞、激勵了一代代西藏幹部群眾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這種精神所蘊含的熱情與力量,足以融化雪域高原上的堅冰,有著高過喜馬拉雅山的氣概。70年風雨兼程,“老西藏精神”歷久彌新。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我們要勇於在艱苦奮鬥中淨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在實踐中弘揚傳承“老西藏精神”,不斷為其注入新的精神內涵。
青平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