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一段日子,施巍常常夢回武漢。2020年庚子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面臨危急形勢。關鍵時刻,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臨危受命、緊急集結,背起行囊馳援武漢。上海市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施巍也是其中一員。在金銀潭醫院,他奮鬥了整整68天。
結束戰鬥回到上海後,施巍還是常常做夢,只是夢發生的地點變回了他最熟悉的寶山醫院急診科。夢裏,他會挨老主任的責備,告訴他哪些地方的處理還需要改進。
“這可能就是職業病吧,自己老是會琢磨這些事情。”說這話的時候,施巍笑了。他的笑容中略有些靦腆,但充滿著真摯。
“我們就是來救命的”
報名支援武漢的時候,施巍沒有猶豫。他本想著先回老家過完大年夜,吃一碗母親做的荷包蛋面再悄悄地走。沒想到,任務來得那樣急,通知他當天就要從老家返滬,晚上集結出發。剛坐上飯桌的他,只能向家人、長輩含含糊糊地說一句:“醫院有事情,臨時要派我去支援。”
時間不等人。簡單向妻子交代完家裡的情况後,施巍關閉了手機,當晚便隨醫療隊飛往武漢。施巍還清楚地記得,飛機上,武漢籍空姐說話都帶著哭腔;落地後,接機的司機見到他們便說:“你們終於來了,我們終於有救了!”施巍也記得,飯桌上,大女兒拉著自己的手問:“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啊?”當時的他,沉默了。
初到金銀潭,施巍和戰友們就遇到了一個挑戰。當時,為拯救一比特命懸一線的患者,需要進行緊急的深靜脈穿刺才能達到有效的給藥和治療。施巍主動站了出來,依靠豐富的經驗,在隔著眼鏡、眼罩、面屏的情况下穿刺成功,完成了上海醫療隊首例臨床醫生深靜脈置管,為患者建立了生命通道,為用藥和預後贏得了寶貴時間。
回憶起那時的情形,上海市寶山區援鄂醫療隊隊長、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感染管理處處長趙波感觸頗深。他說,換作平時,深靜脈置管並不是難度很大的操作,可當時情况特殊,一方面要在視線嚴重受阻的情况下做置管,一方面還要承受巨大的感染風險。“這名病人情况危重,躁動得很厲害,過程中也許會把醫生戳傷,也許會把醫生的防護服扯下來,後果不堪設想。”趙波解釋說:“大家都知道這些可能性,施巍當然也很清楚,但他自告奮勇去做了,最後還成功了。”
抗疫期間,施巍擔任了前線臨時黨支部書記,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在金銀潭醫院重症三樓的崗位上主動承擔最危險和最繁重的工作。他的想法很簡單——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是我應該做的,也是我必須做的。
趙波和施巍在武漢做過一個半月的室友。朝夕相處中,他發現施巍不僅勇於擔當,還能在年輕醫護人員中發揮正向引導作用,“有年輕人害怕了,施巍就主動找到他們說,怕也沒有用,我們就是來救命的。”那段時間,寶山醫療隊成了第一個全體羣衆均在前線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的醫療隊,並火線入黨4人。
“關鍵時刻不當逃兵”
在武漢時,施巍在日記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是在大學時期入的黨,從實習醫生到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再到急診科副主任,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也是醫院和科室給了我發展的平臺。在關鍵時刻,我絕不能當逃兵,應該義無反顧地沖向一線……
如同許多影視劇中所呈現的那樣,急診科的工作節奏快,要應對千變萬化的突發情况。一旦忙起來,後半夜一分鐘都不能合眼休息,直到第二天中午12點可能仍在工作狀態中。在電腦系統還沒有覆蓋的時候,醫生只能手寫處方。施巍回憶,有一次他值夜班時正好身體不適,但前來急診的病人不斷,無奈之下,他只得左手吊鹽水、右手開處方。一晚上下來,他手寫了100個處方,搶救了4個病人,第二天就累吐了。
急診科醫生的辛苦,並非每個人都能理解和承受。出於對兒子的心疼,施巍的母親曾“勒令”他轉崗。當時,區醫保辦正好要向醫院借調人員,施巍拗不過母親的要求,去了。幹了半年,醫保辦提出,希望施巍好好幹、就此留下,但施巍的心裡卻不是滋味。他問自己:如果多年所學能够在急診室裏多救一個人,是不是要比坐在辦公室裏更有價值一些?最終,他選擇重返醫院,重返急救一線。
如今,偶然有人問起施巍當年的選擇,他的回答仍然堅定:就是想救人。簡單的5個字,背後是施巍對這個職業不變的信念。他始終認為,急診科醫生的工作十分重要,他們應該掌握各個系統常見疾病的診治能力,並擁有良好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判斷能力。只有這樣才不會錯過患者的最佳搶救機會,才能為後續的治療爭取時間。
做了十幾年的醫生,常年與生死打交道,施巍越來越覺得,技能提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始終懷有一顆仁愛之心。“面對每一個生命,我們都要全力以赴,哪怕患者已經到了最後時刻,我們也不能輕言放棄,至少要為他們最後減輕一些痛苦。”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