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黃河貴德清。解世强攝
清清湟水河穿湟源縣城而過。趙俊傑張永忠攝
黃河生態得到改善,吸引成群大天鹅做客。趙俊傑攝
我省每年都組織羣衆義務造林綠化荒山。趙俊傑攝
天下黃河貴德清。解世强攝
清清湟水河穿湟源縣城而過。趙俊傑張永忠攝
黃河生態得到改善,吸引成群大天鹅做客。趙俊傑攝
我省每年都組織羣衆義務造林綠化荒山。趙俊傑攝
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地球第三極。特殊的區位、特殊的使命,青海肩負著守護生態的巨大責任和使命。守護綠水青山,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青海勇立潮頭。
近年來,我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畧佈局,緊抓“一優兩高”戰畧機遇,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全省各地區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積極性日益高漲,初步形成點面結合的建設體系,打造了一批生態文明建設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的鮮活案例。
10月14日,生態環境部對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授牌,黃南藏族自治州入選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入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下簡稱“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至此,全省共創建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湟源、貴德、平安、河南、黃南)和兩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同時,命名44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鄉鎮和534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村(社區)。
(一)
綠色是青海的底色,這是青海各族群眾共同繪就的畫卷。
初冬,站在黃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同仁市隆務鎮東西山上,放眼望去,山坡上樹木成林,脚下玉帶似的隆務河流向遠方。
東西山是黃南州綠化造林的重要部分之一。經過不懈努力,如今的東西山成為黃南州國土綠化工程的一大亮點。走進林區,陣陣清脆的鳥鳴聲不時傳入耳中。
“樹木多了,雨水多了,空氣也新鮮了。”家住隆務鎮的才讓太說,東西山綠化後,感受最明顯的是,空氣不像以前那樣乾燥了,尤其到了冬天,漫天飛舞的塵土沒有了。隆務鎮東西山能有今天的喜人景象,是黃南州各族幹部群眾努力付出的結果。
綠色是大自然最動人的底色,而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秀美家園,也是黃南州幹部群眾鍥而不捨的追求。一路走來,隨處可見的那一抹綠色,是黃南州實施國土綠化行動的真實寫照。
“十三五”期間,黃南州共完成國土綠化任務14.35萬公頃,義務植樹475萬株,特別是隆務東西山、南當山、格拉灘及尖紮縣黃河沿岸等集中連片造林,生態建設日益凸顯。
黃南州管轄的河南縣,作為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創新推進“極數河南”生態區建設、創新開展“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一併推行“無垃圾示範縣”。特別是河南縣持之以恒抓“白色污染”治理,持續18年實行“禁塑令”“禁塑”工作已從制度約束變為羣衆自覺。
現時,河南縣對生活垃圾的處理形成一條龍模式,即由村(社區)一級收集、鄉(鎮)一級轉運、縣上集中處理的模式,做到垃圾不落地。“禁塑”工作已成為河南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通過“禁塑”工作的不斷延伸,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生態有機畜牧業取得長足發展,為創建無垃圾示範縣工作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
(二)
一條條柏油路乾淨寬闊,一座座溫室大棚坐落在田野間,一張張笑臉喜看鄉村新變化……走在海東市平安區,一幅“村新、業興、景美、人和”的和諧畫卷,正徐徐展開。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回應羣衆期盼、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近年來,平安區集中力量攻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難點問題,深入推進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常態化,平安區農村人居環境面貌明顯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增强。
走進平安區古城回族鄉石碑村,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房前屋後亮堂堂,原先“髒亂差”的村子,現在規劃成了特色鄉村旅遊點,切實拓寬了羣衆增收致富的門路。
“我們村通過對村莊房屋外立面統一規劃、村莊道路硬化、村莊美化等工程建設,現在乾淨多了,住得也舒服。”村民馬守慶自豪地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讓村民吃上了“生態飯”。
在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道路上,海東市平安區先後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廁所革命”。同時,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湖長制管理,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展現在羣衆眼前的是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
平安區素有“高原硒都”之稱,作為青海最大的天然富硒區,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部署,全力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狀況總體評價位居全省前列,現代高原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成效初顯,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實踐在全省發揮示範引領,展現出顯著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
從平安區沿著湟水河逆流而上,穿過湟源峽,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畫卷。作為湟水河上游的重要縣域,湟源縣立足生態安全,彰顯綠水青山,走高品質發展的綠色之路。
近年來,湟源縣實施城鄉“微綠化”15公頃,實施年處理80萬噸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等生態環保項目,推動綠色發展管道和生活方式轉變,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現時,湟源縣努力打造湟水上游生態強縣,大力推進以環保、林業、水務、現代農牧業、生態旅遊、生態家園、生態文化為主的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努力構建城鄉一體的生態安全保障體系,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實現“生態、人文、效益、景觀”協調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近年來,湟源縣鐵腕治污,環保成績有目共睹。在“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轉變背後,是湟源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强生態環境保護的探索實踐。
(三)
車過拉脊山,藍天白雲映襯著清清黃河,沿岸的七彩丹霞,在陽光照耀下顯現出優美的身姿。初冬,在貴德縣依然能够看到綠意。這裡氣候宜人,風景優美,一幅幅美麗畫卷在冬日裡顯得更加迷人。
長期以來,貴德縣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創新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圍繞生態農牧業、綠色清潔工業、高原文化旅遊業三大特色優勢產業,持續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特別是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大膽創新,全面推行“黨政主導、市場運作、分類治理、三級監管”的治理管道,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公共服務管道,年投資1600萬元引進專業城鄉保潔服務公司,承擔縣城、鄉鎮、村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公廁運營管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職能,構建了“全方位覆蓋、市場化運作、羣衆認可滿意”的城鄉環衛工作格局,一舉攻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難題。採用PPP模式,累計投入資金2.18億元,在全縣7個鄉鎮65個行政村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管網187.46公里。針對部分村莊污水管網難以對接縣城首長網的實際,配套修建了小型汙水處理站148座,有效解決農村地區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問題。
天下黃河貴德清。黃河是貴德的金名片,貴德縣通過實施黃河流域貴德河陰段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項目——蘆花灣水生態公園,進一步完善了貴德黃河風情線“水-草-魚-鳥-人”共生系統,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因地制宜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規劃等重點專案建設,全力譜寫貴德生態文明美麗畫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青海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踐行“一優兩高”戰畧,擘畫出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美麗畫卷。如今的青海,綠色發展深入人心,綠色行動蔚然成風。放眼青海,到處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秀美畫卷。(趙俊傑)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