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距日本海僅15公里,卻只能望洋興嘆,為何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吉林 71℃ 0
摘要:吉林省是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省份,與俄羅斯接壤,隔圖們江、鴨綠江相望,西邊是內蒙古自治區、南邊是遼寧省、北邊是黑龍江省。最引人關注的是它距日本海只有15公里,它與波謝特灣的距離只有4公里。令人不解的是,吉林省距離這片日本海的距離不過10幾公里,為何只能望洋興嘆呢?《璦琿條約》的簽訂意味著吉林從此就失去了前往日本海的入海口。

吉林省是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省份,與俄羅斯接壤,隔圖們江、鴨綠江相望,西邊是內蒙古自治區、南邊是遼寧省、北邊是黑龍江省。最引人關注的是它距日本海只有15公里,它與波謝特灣的距離只有4公里。令人不解的是,吉林省距離這片日本海的距離不過10幾公里,為何只能望洋興嘆呢?

一、被迫簽署條約,失去入海口

這一切都要追溯到我國的清朝時期,在清朝末期的時候清政府國力孱弱,軍事力量也十分薄弱,這就給了各國列强侵略中國的機會,他們開始瘋狂對我國進行開戰,企圖瓜分地大物博的中國。囙此我國當時被迫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際。

5月28日,沙皇俄國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在璦琿簽定了《璦琿條約》,這個條約令中國失去了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這個條約的簽訂不僅僅是普通的一次領土割讓條約,更是非常嚴重的一次主權遭到侵犯的條約。

俄方趁火打劫,也正是因為這個條約,圖們江尾巴這條線就變成了俄國與朝鮮的邊界,在地圖上我們可以量測到它距離日本海的長度是15.5公里,直線距離為10.7公里。

《璦琿條約》的簽訂意味著吉林從此就失去了前往日本海的入海口。其實除了這個入海口,在大連還有一個入海口,但是距離太遠,從長春到大連的距離,將近有630公里,而長春到琿春的入海口,只有463公里。如果要將貨物運輸到日本,就必須從大連這個入海口再繞一個大灣,這就十分費時費力了,所以這麼一看,吉林省確實只能“望洋興嘆”了。

二、歷史上的琿春,各國友好交流的橋樑

那麼距離日本十幾公里的這片土地上都有什麼呢?從地圖上看,中國唯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邊境視窗都市,不僅連著俄羅斯,而且還連著朝鮮,更是與韓國和日本兩眼對視,而這個地方就是吉林省的琿春市。

值得注意的是從防川沿圖們江自上而下,日本海距此地只有15公里,然而更讓人驚奇的是琿春距離日本海的最近處還不到2公里,肉眼清晰可見日本海的波謝特海灣。

琿春市是中國進入日本的唯一水上通道,歷史上中國借助這個通道搭建了與國外友好交流的橋樑。唐渤海國有著名的橫穿日本海到達日本的“日本道”,成為了著名的將中國大唐文明東傳到日本北部“海上絲綢之路”。

唐渤海國當時和日本的經貿,文化等交流十分頻繁,在那個時代,唐代的經濟文化、民俗宗教由此傳到日本,不僅促進了其經濟的發展,更是讓大唐的文化得到了有效的傳播。

三、吉林防川,中國之殤

在琿春市,中國、俄羅斯、朝鮮三國交界的地方,有一個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叫做防川村。防川風景區有著“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花開香四鄰,笑語傳三邦”之稱。

中國古代有非常多的產品進行出口,例如茶葉、瓷器等等,而這些均需要海洋作為載體來完成。這條水道便成為了最佳的歷史見證者。1957年,道路的左側是俄羅斯,右側是朝鮮的洋館坪路堤被圖們江水沖斷,唯一和祖國聯系的江堤被洪水衝垮後,由於借道鄰國被拒,它便在那“與祖國隔絕”的35年間,成了“中國之殤”。

我國公民不得不長期借走蘇聯領土進出,防川遂成為我國的一塊“飛地”。到了1983年,一直到蘇聯解體,祖國和防川村民共同努力,才再度在被沖毀的峽道上,再次建造了一條新的公路,這條公路寬18米,長888米,該公路的修建不僅僅是中國人自力更生的標誌,更是國際形象的建立。

防川村這塊飛地才得以重新和祖國腹地連接起來。如今防川村的居民還在當地修建了一個10層樓高的瞭望台,以便遊客來觀賞獨特的地形風貌。從龍虎閣遠眺,肉眼依稀可見地平線的盡頭有一道窄窄的灰色線條,那就是日本海。而透過高倍望遠鏡,甚至可以清晰地看見,海天交接之處,還有幾艘貨輪若隱若現。咫尺之隔,卻只能望洋興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是吉林省與日本海明明只相隔十幾公里,卻只能望洋興嘆。吉林省資源豐富,倘若能依靠這個入海口進行對外貿易,那麼它的發展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模樣,然而我們無法改變歷史,我們只能期待國家越來越强大,收復所有遺失領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