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蝗蟲戰役打響!20萬粉紅椋鳥馳援新疆,害蟲真會無處可藏?

新疆 132℃ 0
摘要:每年的夏秋時節,大批的粉色鳥兒都會“降臨”新疆,今年更是多達20萬只左右,遠遠看上去像下了一場粉色的雨。這些鳥兒的來訪卻並非完全的自然現象,更是被“築巢引鳥”的計畫吸引過來的。它們,正是新疆對抗蝗蟲灾害的主力軍——粉紅椋鳥。這群粉紅椋鳥到達新地,紛紛在特地為它們而設的石堆上安家落戶,一條正在修建的國道上也可見粉紅椋鳥駐步,為了不驚擾它們,人們為此停工了三次。

每年的夏秋時節,大批的粉色鳥兒都會“降臨”新疆,今年更是多達20萬只左右,遠遠看上去像下了一場粉色的雨。這些鳥兒的來訪卻並非完全的自然現象,更是被“築巢引鳥”的計畫吸引過來的。它們,正是新疆對抗蝗蟲灾害的主力軍——粉紅椋鳥。

草原“衛士”粉紅椋鳥

這群粉紅椋鳥到達新地,紛紛在特地為它們而設的石堆上安家落戶,一條正在修建的國道上也可見粉紅椋鳥駐步,為了不驚擾它們,人們為此停工了三次。

它們是知名的“大胃王”,每只粉紅椋鳥的成鳥每天能吃120~180只蝗蟲,這些蝗蟲量有時候甚至超過了它們的體重,如果是育雛的雌鳥,每天還能捕捉更多的蝗蟲來餵食幼鳥。

這樣的粉紅椋鳥外表卻十分可愛,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椋鳥的一種,體型不大,身體主要由粉紅色和黑色的羽毛組成,雌鳥長相較為普通,而雄鳥梳著“背頭”,昂首挺胸,雙翅的羽毛黝黑而富有光澤,看起來十分神氣。

雄性粉紅椋鳥

不僅如此,它們還是十分富有團隊精神的鳥類,這些遷徙性候鳥冬季棲息於歐洲東部和亞洲中西部,五到七月便集體遷徙到新疆西部繁衍生息。對抗天敵和進食也往往都是結伴行動,20萬只的粉紅椋鳥在草原上“通力合作”,哪裡蝗蟲多就到哪裡繁育,很快蝗蟲就被消滅乾淨了。擁有如此高超的效率,嬌小的粉紅椋鳥也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鐵甲兵”。

要如何才能將這些鳥兒吸引來呢?新疆伊寧縣的相關人員深諳其道,他們根據粉紅椋鳥愛在石頭上修建鳥巢等特性,專門修建大型石堆,並在附近修建飲水槽的管道吸引這些小精靈前來安家,期待著它們為治理蝗灾立下“汗馬功勞”。

人類與蝗蟲的“對抗史”

蝗灾是一種世界性的災變,而且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春秋年代《詩經》中的記錄。成群蝗蟲襲來的時候,如同從天空冒出滾滾濃煙,近看又似下黑雨,場面可怖,人畜在蝗群的下壓中只能無助地驅趕和喊叫。蝗灾往往還與旱灾相伴,一旦同時遭遇,當年必定遍地饑荒,民不聊生。

蝗灾

以最有破壞力的沙漠蝗為例,一個沙漠蝗蟲群每平方公里可容納多達1.5億只蝗蟲。蝗蟲群隨風遷移,一天可以覆蓋100到150公里,一平方公里規模的沙漠蝗群一天能摧毀的糧食數量足以養活2500人。【1】

而這樣大型的蝗灾,中國古代大約平均8.8年就會發生一次,直到現在仍然深受其害。其實,蝗蟲的壽命只有一百多天,那為什麼蝗灾卻不會斷絕呢?

因為它們雖然壽命很短,但蝗蟲在死前會在當地產下大量的卵,一隻雌蟲一次能產卵60~80個,以蝗蟲群的密集程度,平均拇指指甲蓋大小的土地中就有50個左右的卵,這些卵掩蓋在土中,難以被發現和清除。而蝗蟲的生長又十分迅速,從孵化到成蟲只需要二十多天,一旦它們在某處“降臨”,基本就預示著下一次在同一地方還會發生蝗灾。

蝗蟲在土中產卵

人類最開始不瞭解蝗灾,只能無助地向上天祈禱,一味懼怕著降下“天罰”的蝗蟲,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逐漸開始主動尋找驅蝗的方子:最原始的人工捕殺、用火燒,到了現代,還能用飛機播撒農藥,引入諸如粉紅椋鳥的蝗蟲“天敵”生物殺滅,人類和蝗蟲的對抗史也可說是相當長久了。

飛機噴灑農藥其實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驅蝗管道,然而比起生物防治並不被看好,原因很多樣:

一、環境污染。有的時候害蟲除去了,但過期的農藥卻會污染環境,進入下級食物鏈,對當地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不僅如此,因為飛機需要升空播撒農藥,當天氣情況不適合的時候,比如大風天,農藥會被吹散,污染到目標區域以外的地帶,部分生態敏感區域中脆弱的動植物物種也會被危害。

二、有危險性。飛機播撒農藥因為是連續性低飛,非常接近房屋和建築,造成衝撞事故的風險很高,巴基斯坦就曾有農藥飛機墜毀。除此之外,飛機周邊的上升氣流反而容易驚擾蝗蟲群,蝗蟲大量堵塞飛機進氣口,不得不緊急迫降、維修。

衣索比亞航空一架被蝗蟲襲擊的飛機

三、成本高昂。農業飛機燃料昂貴,而且周圍必須修建跑道以供升降,播撒的農田如果面積較小,這種管道的性價比就會急劇降低。播撒農藥的飛機還有不少是軍隊直升機,對於一些小國來說滅蝗相當於要出動軍力,農藥的無害化研製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相比起來,引入蝗蟲天敵的生物防治方法則要顯得優越很多。

除了粉紅椋鳥,我國浙江去年還曾引入過大批牧鴨充當滅蝗“戰士”。3萬只鴨子趕赴前線,自覺性極强,很快達成了預期的滅蝗效果。但要驅使大量牧鴨也存在一定困難,飼養和管理成本不說,還會存在跑得快的鴨子把蝗蟲吃光,後面的鴨子疲於奔命,捕食不到蝗蟲最終累死餓死的情况,這些都是很難避免的虧損。

粉紅椋鳥和當地人的關係?

粉紅椋鳥是野生候鳥,比起需要人為管理的鴨子更少了些麻煩。但它們也不是不會給當地的人民帶來影響。

密密麻麻的粉紅椋鳥停在工廠周圍

圖上的是新疆伊寧縣的一個工廠,這些粉紅椋鳥聚集在這裡,顯然不是為了抓蝗蟲——這個工廠其實是一個糧食烘乾塔,吸引它們聚在這裡的是工廠裏儲存的紅枸杞。粉紅椋鳥雖然主食蝗蟲,但偶爾也想吃點“零食”,味道甜美的紅枸杞就成為了它們的目標。如此大量的鳥群,要消耗的枸杞自然量也不會少。

但出乎意料的是,當地的居民們不僅不太在意,甚至可以說是“十分縱容”,村民們紛紛表示:粉紅椋鳥是滅蝗衛士,功大於過,吃點枸杞不算什麼大事。甚至還有村民的屋子和粉紅椋鳥的“石巣”建得很近,每年冬天,本該全部遷徙走的粉紅椋鳥也會留下一部分,留在村子裏,而村民們也用喜愛和包容的態度接納了它們。

“伊寧縣已經建成了第14座鳥巢,每個小鳥巢長度23釐米,寬度13釐米,在門口還設定了6公分的活動區域,這座鳥巢每年能引進約1萬只椋鳥在此築巢。”伊寧縣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站站長胡戰朝說。【2】中新網新疆《伊寧縣為粉紅椋鳥修築第14座豪華“集體宿舍”》2021年9月10日

被保護起來的粉紅椋鳥蛋

我國採用生物防蝗灾的方法已經很多年,到現時仍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比起採用人造手段去“遏制”自然現象,不如順應自然的規律,將事態引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在這過程中,人們與自然的距離也無形間拉近了。

資訊來源

【1】中國環境新聞《4000億只沙漠蝗蟲哪裏去了?會入侵中國嗎?》2020年02月24日

【2】中新網新疆《伊寧縣為粉紅椋鳥修築第14座豪華“集體宿舍”》2021年9月10日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