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僅46歲!湖北新增8比特兩院院士

湖北 71℃ 0
摘要: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公佈,全國新增選149比特院士,湖北新增8比特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65人,湖北有4人當選;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84人,湖北有4人當選。截至目前,湖北省兩院院士已增至81人。本次湖北當選的兩院院士中,最年輕的是來自武漢大學的宋保亮教授,他生於1975年,今年46歲。

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公佈,全國新增選149比特院士,湖北新增8比特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65人,湖北有4人當選;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84人,湖北有4人當選。

截至目前,湖北省兩院院士已增至81人。本次湖北當選的兩院院士中,最年輕的是來自武漢大學的宋保亮教授,他生於1975年,今年46歲。

中國科學院新增4人分別為:中國科學院精密量測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劉買利,武漢大學周翔、宋保亮,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謝樹成;

劉買利

劉買利,1958年12月15日出生,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精密量測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得主與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現任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和《波譜學雜志》主編。他長期從事生物核磁共振分析化學的科技、方法和應用研究。圍繞生物核磁共振分析的基礎性問題。建立了以W5命名的水/溶劑峰抑制方法,被主要廠商作為內寘標準方法提供用戶;依據“分離譜峰,不分離樣品”的策略,建立了擴散-弛豫加權法,賦予核磁共振分離功能。他繼承和發展了實驗室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積極推進核磁共振波譜和成像儀器的自主研製和產業化推廣,積極推進生物核磁共振波譜分析學科建設、隊伍建設和平臺建設。他所在實驗室已經我國標誌性的磁共振中心。發表SCI論文270餘篇,研究成果曾獲2006年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2018年湖北省科技發明獎一等獎(排名第二)。

周翔

周翔,58歲,現任武漢大學第三届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周翔長期致力於核酸化學生物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分子對核酸結構的識別及其功能調控研究、基於核酸化學科技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通過小分子對核酸結構的識別和功能調控,開發核酸靶向藥物分子和重大疾病診斷科技,取得了系統的、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創新性成果,推進了核酸化學生物學研究發展。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兩次,排名第一),藥明康得生命化學研究獎二等獎。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以及科技部973項目等。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曾任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宋保亮

宋保亮,1975年出生,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院長。他是脂代謝領域的知名科學家,主要研究膽固醇代謝調控及代謝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他在細胞內膽固醇運輸、人體膽固醇代謝穩態調控和膽固醇代謝新功能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原創性成果,以通訊作者在Science、Cell、Nat Med、Cell Metab、Mol Cell等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一項工作被評為“2015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他是首批次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獲首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國青年科技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首届全國創新爭先獎等多項榮譽。作為首席科學家,他先後承擔973和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擔任基金委糖脂代謝重大研究計畫專家組組長。

謝樹成

謝樹成,1967年10月出生。謝樹成教授是國際地球生物學會理事會成員、海洋負排放國際科學計畫工作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地質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古生物學會地球生物學分會理事長、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生物地球化學迴圈專業委員會主任。他於2005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0年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他以首席科學家身份先後主持了973計畫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國家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111計畫項目。

圍繞地質時期微生物這一地質學難題,他形成了從科技方法創新到理論認識突破再到新學科拓展的系統創新鏈。他對地質微生物脂類的儀器分析與數據表徵方法進行創新,建立了示踪古氣候古環境的一系列原創性地質微生物名額。在陸地上,他利用這些名額發現了中國東部800萬年以來不同時間尺度的幹濕古氣候出現了三極模態的空間變化規律,被《科學》期刊評述為“對理解過去和未來東亞夏季風做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貢獻”。在海洋裏,他發現了2.5億年前最嚴重的動物大滅絕發生時一些地質微生物出現了兩幕爆發事件,被《自然•中國》以“滅絕理論:兩幕式”為題進行亮點評述。他通過地質微生物的創新性工作,帶動地球生物學這一新交叉學科在我國的快速發展,中國因而被國際著名學者評估為“是發展地球生物學的一支國際領導力量”。

中國工程院新增4人分別為:武漢理工大學傅正義、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高宗餘、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華中科技大學鄔堂春。

傅正義

傅正義,1963年1月出生,現為武漢理工大學資料學科首席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得主、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得主、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863高技術計畫新材料領域結構資料主題組專家、總裝備部先進資料科技專家組專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

傅正義教授是國內早期開拓燃燒合成研究的學者之一,獲得了若干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理論研究成果,得到包括俄羅斯科學院Merzhanov院士在內的眾多國際知名學者的介紹和好評;研製出多套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資料合成與製備系統;開發出了若干種高性能新材料,並正在開展中試和產業化。

高宗餘

高宗餘,1964年1月出生,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曾獲FIDIC中國優秀青年諮詢工程師、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全國傑出專業科技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大獎、首届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等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高宗餘長期堅守在橋樑科研、設計、施工一線,從事橋樑工程設計和研究工作,在高速鐵路大跨度橋樑、多塔纜索承重橋樑、跨海大橋設計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全國工程設計金獎、銀獎各1項,省部級獎項8項,發明專利23項,發表論文47篇,出版專著2部,為我國交通強國事業和橋樑工程科技進步做出卓越貢獻。

徐衛林

徐衛林,1969年4月出生,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2月至今擔任湖北省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主任。2020年10月任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主要從事紡織資料等方向研究,擔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高級會員、美國纖維學會資深會員、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專家、湖北省纖維檢驗局技術委員會主任、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973國家高新技術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專案30餘項。先後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北省科技發明一等獎。在國內外發表SCI收錄論文140篇,已授權美國發明專利5項及中國發明專利58項。先後榮獲中國紡織創新年度人物、美國纖維協會傑出成就獎、中國第十一届青年科技獎、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中國紡織學術大獎、桑麻學者、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鄔堂春

鄔堂春,1965年7月出生,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他是我國職業衛生與環境衛生學領域首位國家傑青、長江學者、“973計畫”和重點研發計畫首席科學家、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針對環境健康領域長期存在、尚未破解的重大科學難題,運用大樣本、高品質的前瞻性隊列,在空氣污染與健康領域的做出了諸多貢獻。在揭示環境病因、闡明發病機制和製定預防對策等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對中國乃至世界創建清潔環境、促進健康長壽、共亯美好生活的預防醫學實踐,具有引領示範作用。在JAMA(兩篇)、Nature、J Clin Oncol、Circulation等發表論文402篇,被CA Cancer J Clin、New Engl J Med、Nature等正面引用14328次;主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材和《環境與精准預防》等3本著作,獲國家自然科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各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來源:湖北日報(記者文俊、方琳、張歆、田佩雯)

編輯:李祖鈺

出品: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