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均價1千漲到1萬,用了多久?
我們國家用了22年。
並且期間除了2008年出現過一次下跌之外,一直保持昂揚上漲的態勢。
漲漲漲這三個字獻祭給過去的22年。
高房價,至此也成為永恒的樓市話題。
前段時間中國房價行情網出了一個數據,全國320個都市,共有77個均價破萬的都市,其中東部沿海有55個,占比71.4%,中西部18個,占比23.4%。
這個數據,我看出2個問題:
1、果然,三四線和三四線還是不一樣的,東部沿海三四線和中部都市三四線的差异很明顯,典型同人不同命。
2、這個統計的數據是吃大鍋飯的數據,其實很多三四線都市,哪怕是縣城,房價也已經破萬了。
可房價破萬可喜可賀嗎?我要告訴你,小心一些房價破萬的都市,泡沫陷阱可能已經殺到了!
01
先來看這類破萬的都市大多是什麼類型的都市?
一線和强二線自然不用多說,有人有錢,房價是自然供需和內生動力撐起來的。
還有一類是强三線和環一線。
比如珠海、佛山、東莞、惠州,既是三線也是環一線,有一線都市照拂加上本身的經濟實力強勁,破萬也實屬情理之中。
還有一批是省會城市,雖然經濟實力不强,但好歹是一個省份的老大哥,地位還是有的,而起背後有眾多小弟支撐,房價跑上萬也正常,比如南寧、昆明、瀋陽、太原等等。
但有一批都市,是比較“另類”的。
那就是浙江地區的三四線都市,比如浙江麗水、金華、衢州、舟山這類都市房價也已經破萬了,甚至市中心的房子破3-4萬的比比皆是。
這樣的都市房價上萬?憑什麼?
粗暴來說是:有錢。
浙江下屬的很多市都非常有錢,和廣東的富在政府不同,浙江真正富在群眾。
2020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萬元,比全國平均水準32189元多出1萬多元,僅次於北京上海。
原因在於,浙江有非常多的小工廠,製造業工業非常發達,據說有不少西部都市的人都會到這裡打工,而且浙江的工廠薪資不輸一些大城市的工廠,對於打工人來說,只要能賺錢,到哪都是打工。
薪水高,購買力自然就强,加上工廠小老闆也非常有錢,對本地樓市有足够的支撐,而且浙江本身因為地形原因限制,可開發土地不多,早期外出打拼的浙商,賺錢後也願意落葉歸根,再次創造需求。
有錢、缺房、熱愛返鄉置業,多重因素構造了如此有悖常識的房價系統。
也導致了浙江地級市房價甚至比一些二線都市還要高,浙江地級市的房價系統基本已經自成體系。
但GDP總量不過1000多億元,房價就破萬,對於浙江許多地級市來說,需要警惕的就是房價泡沫陷阱了。
因為價格永遠不可能脫離價值漲天上去。
房價能上漲的根本覈心永遠是人口,是購買力。
但2019年浙江的人口增量主要只集中在杭州和寧波,其他地級市分到的人口增量非常少,如果去掉機械增長的數量,很多地級市已經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情况。
一旦人口負增長,浙江地級市破萬,甚至還有破2-3萬的房價,用不了5-10年怕是要難以為繼了。
連一向以愛生著稱溫州人,也生不動了,2019年溫州的常住人口增量只有5萬人,而自然新增人口為5.2萬人,也就是說溫州也處於人口淨流出狀態了。
沒人,樓市還怎麼玩?
留下一批溫州人左手倒騰到右手嗎?
02
房價破萬的背後,總結下來無非就是:人、錢和機遇。
人口不斷湧入的都市,帶來的就是購買力,有人口流入的地方房價絕對有足够的上漲潜力。
北方都市為何集體“失守”?覈心原因也是人口流出。
第二是要麼有錢,比如浙江和江蘇一些地級市,民富程度高,小工廠老闆有錢,加上地形原因,土地稀缺,也能人為創造購買力。
還有一類都市靠的是機遇,指的就是城鎮化帶來的棚改貨幣安置,這種屬於人為創造供需緊張。
過去很多人問為什麼常說三四線都市不能買,但三四線都市卻還在漲?
因為城市化進程還在繼續,一些省份的棚改化也還在繼續,仍然在人為創造需求,並且下轄的縣級市和農村還是有一部分人口會到城區去,所以城區的人口一般還是有所增長。
這裡典型的就是廣東的汕頭和湛江。
既不是珠三角都市,又不是環一線都市。
這兩個都市破萬的底層邏輯又是什麼?
這兩個都市並非的區縣並非所有都破萬,只有市中心才勉强破萬,比如汕頭的龍湖區和金平區,湛江的霞山區房價才破萬,這兩個都市吃的還是人口基礎大的紅利。
2019年湛江的常住人口為736萬人,但增量不過2.8萬人,而汕頭2019年的常住人口總量為566.48萬人,但增量不過2.63萬人,排除機械增長的人數,基本也是淨流出的狀態。
但還能漲,在於本身的人口基數大,還能吃一波改善需求的紅利。
這也算是靠著先天積下來的“祖業”吧!和這兩個都市類似的也有山東的臨沂、河南的洛陽等等,房價也不算低,也是後面龐大的人口基數在做支撐。
但這類都市破萬後,我勸你謹慎。
很簡單,老本不可能啃一輩子,而且房價普漲時代也已經終止。
現在大家看到看到全國90%以上的都市基本已經到達了自己房價的歷史高點,只有不到一成的都市房價還在上漲。
樓市全面分化的時代已經來臨,而現在依然有人陷入一個思維的慣性誤區。
比如只要放水房價就會漲、都市是會輪漲的,一二線都市漲完就會輪到三四線都市。
確實,過去的確是這樣的,但現在全球環境明顯已經變了!
03
2008年在四萬億放水之後,水不可避免流入房地產,這時候也是溫州炒房客崛起的年代,他們把先進的炒房經驗傳播到全國各地,這一年全國房價大漲。
隨後的2014年連管理層都以為房價相對已經到達高點,於是選擇降息、降准、放開限購的人為輔助措施,房價再次被推高。
這次漲了之後管理層反應雖然快,堵死了一二線的政策放鬆的口子,結果三四線都市來了個棚改,加上資金的溢出效應,全國依然來了一輪補漲。
而時間走到了今天,有人說2020年和2015年極其相似,既有放水,在全國層面上房價也橫盤了一段時間,接下來按照邏輯慣性,也該漲了。
那我勸你該醒了。
去年疫情黑天鹅之下,全球確實都在放水,而水也確實不可避免流入房地產,但普漲了嗎?
沒有,不僅沒有普漲,反而分化得更突出。
只要深圳、上海、廣州、東莞、杭州等覈心沿海城市在漲,而北方一眾都市,比如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青島都面臨不同程度的下跌。
而接下來拜登上臺還有一輪1.9萬億美元的放水,我們國家雖然經濟已經企穩,但肯定依然以寬鬆貨幣政策為主,但這水卻不一定會流入房地產。
為什麼,看看年初加碼的這些調控你就懂了,全國房價風向標的深圳已經被調控打懵,買房最賺錢的深圳被“屠龍”,上層意思很明顯:深圳不給漲。
深圳不漲,放出來的水會留到哪?頂多是周邊有價值的都市。
但大家要切記,放水從來不是均衡的,熱錢和資金只會流入有價值的都市,輪漲也不是必須的,大家的認知水准逐年提高,房貸利率收緊之下,大家越來越珍稀手頭的處女貸。
所以水放得越多,流入頭部都市的也就越多,貧富差距也就越大。
舉個例子,20年前你有一套縣城的房子,他有一套深圳的房子,20年後,他的身家就是你的幾十倍,而你持有縣城房子的時間越長,和他的財富差距就越大。
並且20年後,你孩子跑到大城市為止奮鬥一生的,可能只是他孩子一出生就擁有的。
房子和房子,本質上是不同的,大城市房子資產化,小城市房子磚頭化時代已經來臨。
所以現在看似房價已經破萬的都市,要警惕泡沫陷阱和高位接盤的風險了。
越美麗的泡沫,之後破裂就有多絢爛。
如果你手頭上還有多套縣城的房子,趁早賣了,再等等可能還真的就賣不出去了。
04
2016年大漲之後,買頭部都市的房子需要全家支持才買得起。
2018年著名的6個錢包理論出爐,背後展示的其實是高房價的後繼無力。
再到現在,哪怕是掏空6個錢包,想在頭部都市上車也越來越難。
房價大漲的時代終究是終止了。
過去房價大漲一部分得益於經濟的高速發展,但現在不同了,我們從1000元漲到10000元,是因為當時我們只是年輕小夥子,可如今我們已經是一個40歲的中年大叔,所以千萬不要用過去的思維判斷未來的趨勢。
普漲時代徹底結束,樓市慢牛如約而至。
過年期間,在我們那走了一圈,看清了2個事情,一個是父親說臨街有一套房子,複式樓梯房,面積100多方,只要28萬,並且3年還沒賣出去。
另一個,之前在新區買的房子要重新租出去,和仲介聊了聊,她和我說了大實話,我17年以7000元的價格買入的這套房子,其實已經是高位接盤了。
兩件事情,一個道理:人口淨流出的小城市,房子磚頭化已經來了。
而我家鄉的今天又會是誰的明天呢?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