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掛著相機、手裡攥著選民證,78歲的沈致新昨天一早趕到位於曹楊新村的普陀區第十九選區第二投票站投票。這是他人生中經歷的第13次人大代表選舉。酷愛集郵的他,還將此前攢下的12張選民證一起帶來,見證這一時刻。
昨天是上海市區和鄉鎮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投票日。工人新村、產業園區、醫院、學校……萬千選民在這一天投下莊嚴一票。一張張選票,凝結著滿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寄託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待,見證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據悉,本次換屆選舉涉及全市16個區、108個鄉鎮,將依法選出區和鄉鎮兩級人大代表1.4萬餘名。時間緊、任務重,在全面推進都市數位化轉型的當下,上海換屆選舉“跑出”高效率——從一個小程式到一張電子屏,數位科技貫穿始終,便捷高效的同時,也讓選舉工作“減負增能”。
為將來美好生活投出重要一票
1963年,20歲的沈致新第一次參加人大代表換屆選舉,記憶雖有些模糊,“但大抵是很激動的”。後來的五十多年間,他一次不落地經歷了所有的選舉日。每次投票結束,他都會將選民證收集起來,放入塑膠包裏小心收藏。這次,他特地帶上了之前收集的12張選民證一同前來——跨越50多年的13張選民證,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體現。
從銀髮長者到白領青年,對他們而言,選舉人大代表,更是為他們將來的美好生活投出重要一票。
上午9時許,39歲的白領青年王蓓蓓在公司“打卡”後,匆匆趕到曹楊新村投票站投票。“這不僅是行使民主權利,也代表著我們年輕人正回歸社區。”作為居民代表,她曾參與過曹楊新村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意見討論——飛線充電、老人“叫車難”……一個個民生話題屢屢拋出,也在一場場討論中得到解答。“只有從基層中來、回應民生關切,才能推動社區和諧、社會發展,一個國家才更有生命力。”這是她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解。
一個個流動投票箱,方便更多年輕白領就近投票
人戶分離、人企分離……在這座超大型都市,高流動性代表著活力,但也為選舉組織工作帶來不少難題。憑藉著多年積累下的基層黨建網,上海在前期排摸、動員登記等諸多環節擁有了切實抓手。
上午8時,靜安區市北高新園區內的流動投票站已開始運作。“入駐企業類型多樣,工作時間各不相同,我們就按需定制了兩個流動投票站。”市北高新集團黨委副書記張穎解釋,這是為了讓更多年輕白領就近方便行使民主權利。
步入選舉現場,牆上的五星紅旗鮮豔奪目,數個紅色投票箱一字排開,投票工作規範有序,現場氛圍莊重熱烈。不少年輕白領早早候在會場,仔細聽取有關選舉事項的說明。他們依次拿出選民證核驗、領取選票,並在寫票處認真填寫,再走到投票箱前鄭重投下一票。
聚能灣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海玨在現場遇到不少“熟面孔”,大多是此前頻繁溝通聯系的企業代表。對她而言,本届代表換屆選舉格外難忘。由於中小企業、初創團隊在組織選舉方面缺乏經驗,尤其需要像聚能灣這樣的“孵化器”介入幫忙。就這樣,黃海玨帶著團隊一次次進入企業宣傳、一場場見面溝通。越來越多的年輕白領從選民登記等活動中明晰了自己的權利義務,深刻體悟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釋義。黃海玨說,“這真的是一次溫暖感人的選舉。”
“數智大腦”不斷集成,為選舉工作“減負增能”
本次換屆選舉中,數位手段更顯豐富。一個小程式、一張電子屏……“數智大腦”不斷集成,既為選舉工作“減負增能”,也讓選民登記、情况摸排更加精確完整。
特別是,今年以來,全新上線的“換屆選舉雲平臺”成了各區、街鎮在資料統計中的“最佳搭檔”。
其實,回溯數位科技在選舉過程中的應用,同樣是一部“進階史”。十年前,基層社區工作者還需手拿記事本挨家挨戶敲門記錄。五年前,他們手中的工具從筆和紙換成了身份證“掃描器”。雖無需手動記錄,但仍要靠人力往返傳輸數據。如今,新應用上線,成功實現讓“數據多跑路”。面對重登、漏登、錯登等情况,系統還可直接通過資訊後臺比對,並將結果第一時間迴響給相關部門。
在此基礎上,各區也紛紛展開探索。徐匯區依託都市運行“一網統管”平臺,特別創新了“人大換屆選民排摸”輕應用。工作人員從移動端直接調出選民資訊後上門確認,再完成錄入資訊、電子簽名等流程,後臺所匯出的“選民資訊上傳錶”可直接用於“換屆選民雲平臺”的選民登記上傳。科技“加持”下,將資料獲取轉化為數據確認,手動資料錄入陞級為電腦批量生成。負責選舉的工作人員不禁感歎:“數位應用也讓資訊登記更加準確,排摸效率大大提升。”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