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盡104年人生風雨,孔子第77代嫡孫女孔德懋逝世

北京 57℃ 0
摘要: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女,襲封三十一代衍聖公孔德成之胞姐,至聖孔子基金會孔垂長會長之姑祖母,全國政協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國委員會委員孔德懋女士,因病於2021年11月15日上午8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在孔子故里濟寧市,多位作家與孔德懋老人有著多年交往、對孔府有深入的瞭解,他們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講述了這位孔子後裔經歷的百年風雨。孔德懋晚年在家中接受記者採訪。

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女,襲封三十一代衍聖公孔德成之胞姐,至聖孔子基金會孔垂長會長之姑祖母,全國政協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國委員會委員孔德懋女士,因病於2021年11月15日上午8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在孔子故里濟寧市,多位作家與孔德懋老人有著多年交往、對孔府有深入的瞭解,他們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講述了這位孔子後裔經歷的百年風雨。

孔德懋晚年在家中接受記者採訪。(資料片)

銜著“金湯匙”出生

從小家教很嚴格

“孔府的每一代主人稱為衍聖公,明清時期為正一品官員,上朝時身穿麟袍玉帶,列文武百官之首,地位十分顯赫。孔府裏的小姐們長大以後,也都嫁給皇親國戚。”著名作家楊義堂這樣寫道。楊義堂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出版長篇歷史小說《大孔府》和歷史專著《祭孔大典》,他對孔府有著較為深入的瞭解。

應該說,孔府裏的公爺小姐都是銜著“金湯匙”出生的,但命運並沒有過多垂青孔德懋姐弟們。孔德懋1917年出生於曲阜孔府,她是第30代衍聖公孔令貽的二女兒,她的姐姐是孔德齊、弟弟是第31代衍聖公孔德成。姐弟三人的生母——王寶翠,因為是正室陶氏的丫環,被父親收納為妾,所以境况並不是很好。1920年,在生下孔德成17天后,他們的親生母親王寶翠就因為產褥熱去世了。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孔府裏的公爺小姐一定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頤指氣使。其實不然,孔府裏的禮儀規矩很多,孔府上下對幼年時代的公爺小姐要求很嚴,孔府對幼年時期的公爺和小姐們要求十分嚴格,他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呢?

據楊義堂先生介紹,孔府的祭祀和宴席是極盡鋪張,祭祀是“必豐必潔”,孔府菜有滿漢全席、燕窩魚翅等,可謂色香味俱佳。但是,孔府平常的一日三餐卻是粗茶淡飯,小公爺、小姐和夫人在一桌,普通的菜,加上鹹糊糊、煎餅、紅薯、鹹菜等。吃飯時要求很嚴格,不許孩子們挑食,夾到什麼菜就是什麼菜,不許再放回去。

孔府的子女用的也很樸素,兩個小姐孔德齊、孔德懋住在孔府內宅前堂樓一間屋裡,也是十分簡樸的床鋪,用的都是魯西南農家鋪的藍底白花土布床單,被子是花布被面。孔府有專門的成服坊,但是,孩子們平時穿的與農家孩子差不多,像孔德齊、孔德懋姐妹倆只穿藍布大褂子,黑布鞋,只在過年和節日時才能穿新衣服,過節之後就要脫下來。有一年過完年了,要把新衣服脫下來,小姐妹倆不願意脫,被大人責備,直到換上舊衣服才算完。

楊義堂還寫道:“孔府檔案中,還保留著孔德成姐弟幼年時候的日記。孔府私塾裏平時從來沒有休息日。十天休息一天。但是,教師們往往不執行,經常加課。只有在祭孔、清明節掃墓和過年的時候才可以不上課。近乎苛刻的教育,使每一代的衍聖公和小姐們都能熟讀經史子集,書法、詩詞、繪畫也都十分出眾。”

姊妹婚姻不幸

姐弟天各一方

1934年,十七歲的孔德懋成了新娘,她嫁給了北京的柯家——著名學者柯劭忞的小兒子柯昌汾,柯劭忞曾擔任《清史稿》的編撰工作,在清史館館長趙爾巽死後擔任代館長、總纂。

據楊義堂介紹,儘管兩家是書香門第、門當戶對,但迎接孔德懋的卻是意想不到的淒苦生活。柯劭忞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柯昌泗,二兒子柯昌濟,都是著名的甲骨文文字學家,但是小兒子柯昌汾卻是個既不成器也不爭氣的紈絝子弟,儘管已經有了一雙兒女,他卻尋花問柳,吃喝嫖賭。回到家就向妻子索要錢財,他將孔德懋陪嫁的珍寶都變賣了。更可氣的是,柯昌汾在抗戰期間還跑到天津當了偽警詧。

“我在《大孔府》中寫道,新中國成立前孔德懋生活非常艱難,她把金銀頭飾都典當了,有一個金簪子實在捨不得典當,就一點一點切下來去典當。為了生存,她自己發豆芽去賣。沒有收入,她靠給窑工洗衣服賺點錢。可以說,她已經徹底成為一個生活在底層的人。”楊義堂說。

孔德懋的姐姐孔德齊命運也非常不幸,她嫁給北京清末著名書法家馮恕的小兒子,但這位馮公子只熱衷於追戲子,孔德齊婚後鬱鬱寡歡,在二十五歲時就含怨自盡,讓人唏噓不已。

1949年,孔德成前往臺灣,姐弟倆從此天各一方……

分別四十二年後

姐弟異國再相見

山東知名作家李木生與孔德懋是忘年之交,驚悉孔德懋女士去世,這讓他想起幾十年間與她的交往,歷歷在目。他回憶道:“上個世紀80年代初,孔德懋終於可以體面地回到老家曲阜,看她家的孔府孔廟孔林。那時我是作為濟寧日報社記者採訪她,建立起聯系。從那時開始,她每年回一次曲阜,我們都見面,有時是為了寫稿採訪,有時不寫稿知道她回來了,也去見一面,像老朋友一樣。”

最讓李木生難忘的一件事是,1990年,孔德懋73歲的時候終於見到分別42年的小弟孔德成。

1990年,孔德懋得知弟弟要在日本麗澤大學進行演講,便於當年11月24日下午,在日本友人的安排下和兒子專程趕到日本麗澤大學大講堂,等待前來講學的小弟。當70歲的孔德成先生講授孔子《論語》的時候,他怎麼也想不到台下後排正坐著分別了四十二年的姐姐和外甥。當講座休息時,孔德成才知道自己的姐姐近在咫尺,姐弟倆久久地抱哭在一起。孔德成的淚水灑了姐姐一背;姐姐嗚嗚啕啕,用圍巾胡亂抹著拭不盡的淚。她在日本與弟弟末代衍聖公孔德成見面後,李木生又與攝影家孔祥民去北京採訪她,並寫成通訊在《文匯報》發表。

生活極其樸素

人格溫潤如玉

孔德懋與兒子住在北京甘家口全國政協宿舍一套普通的住宅裏,過著樸素平淡的生活。在她家客廳的一面牆上掛著一幅字“風雨一杯酒,江山萬裏心”,落款是“弟德成於臺北”,這是孔德成先生親筆題寫送給姐姐的。

作家楊義堂說:“值得一提的是,孔德懋的兒子柯達,一直服侍在母親身邊,悉心照料,才有老人104歲的高夀,這種孝順是優良家風的傳承。有人把孔德懋稱為最後的貴族,並不是說她的財富和地位有多少,而是對她的操守和修養、溫潤如玉人格的評估。”

李木生告訴記者:“她後來為父母重修孔林中的墓陵,我又去採訪;她來曲阜看望當年的保姆,也有采寫的文字見報。她還常寄來政協會議發的首日封……”

後來,李木生與書法家呂建德合作做宣紙版《論語》。“呂建德小楷書寫我進行白話翻譯,由揚州廣陵書局出版,又是孔德懋女士寫序。2009年,我想為她寫篇人生的長文,又去北京全國政協宿舍採訪她,便寫下了一篇《最後的貴族》。”2014年夏,李木生與孫偉、孫旭、孟强等朋友一起籌畫出版《濟寧當代文化名人》一書,再次去北京採訪。還記得她從臥室被兒子柯達攙扶出來,人未到聲已到:“木生來了……”今天,孔老人去,其音容笑貌依然回憶如初。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斯人已逝懋德長存曆盡104年人生風雨,孔子第77代嫡孫女孔德懋走了》

記者:張向陽

編輯:徐文欣

責編:陸春豔

多地現“陽性快遞”快遞安全如何保障?

美方承諾為中國記者頒發一年多次入境簽證

這兩個班機,熔斷!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