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更多人感受文化的魅力”(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北京 72℃ 0
摘要:齊吉祥在講解中。年過八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代講解員、終身研究館員齊吉祥,至今也毫不懈怠……短短幾秒鐘,19歲的齊吉祥做出了影響一生的决定。老師們既意外又感動,齊吉祥說:“我想讓更多人感受文化的魅力。要當好講解員,首先就得尊重觀眾。”受這一幕觸動,齊吉祥嘗試用孩子易於接受的管道,去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沒有小崗位,只有小人物”,談起一輩子的講解工作,齊吉祥神采飛揚,周身洋溢著熱情……

齊吉祥在講解中。資料照片

齊吉祥近照。本報記者施芳攝

人物小傳

齊吉祥:1940年出生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代講解員、終身研究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群工部主任、中國博物館協會社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北京博物館學會社會教育委員會主任,著有《中華文物大觀》《中華文明之光》《走進博物館叢書——中國曆史博物館》《國寶的故事》等,參與編著《中華文明史》《中華文化史圖鑒》,曾主編《中國曆代珍寶鑒賞辭典》、七年級《中國曆史》教科書等。

每天早晨7點起床,晚上11點半休息。年過八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代講解員、終身研究館員齊吉祥,至今也毫不懈怠……

書房裏,他正埋頭沉浸在《一詞一世界》的創作中。老伴問他:“你什麼時候寫到頭?”他笑答:“小車不倒只管推!”

距離他開始在中國歷史博物館(2003年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併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工作,已過去62年,當年的一幕幕,依舊清晰地在他的腦海裏閃現……

“我遇見過不少大專家,他們的風範深深地影響著我”

交談中,齊吉祥語速不疾不徐,“上學時,每逢新年晚會我都登臺朗誦,還經常主持升旗儀式。”齊吉祥說,可能正是這個特長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

齊吉祥幼年家境貧寒,但學習格外專心。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就讀時,作文是他的強項,數學、物理也很拔尖。

一天吃午飯時,同學們還興致勃勃地聊著各自報考的學校;午飯過後,班主任突然通知齊吉祥和3名同學去參觀一個黨史陳列展。

李大釗犧牲時的絞刑架、朱德南昌起義時使用的手槍、劉胡蘭就義時的畫像……展覽大多是實物,加上寥寥說明,同學們匆忙看過,沒留下深刻印象。

“給你一個當講解員的機會,以後給全國觀眾講,怎麼樣?”參觀回校,校長微笑著問。

“試試吧!”短短幾秒鐘,19歲的齊吉祥做出了影響一生的决定。

原來,為了籌建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40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和60名普通高中畢業生成為第一代講解員。

當時,中國歷史博物館還沒完工,齊吉祥在故宮雁翅樓辦公。一天,一比特身形瘦削、戴著厚底眼鏡的陌生人推開門,操著濃重湘西口音說:“我是沈從文,帶你們到故宮去看看!”

先後3次,沈從文領著明清組的4名新講解員在故宮裡邊看邊講解,耐心回答他們的各種問題。起初齊吉祥並不知道他的身份,只是感覺這位穿著樸素的長者見識很廣,瓷器、絲織品、書畫等知識張口就來。後來,齊吉祥經常騎車到東堂子胡同,把自己的新作拿給沈從文看。他總是停下手頭工作,用毛筆仔細修改,一手小楷工工整整。

“我遇見過不少大專家,他們的風範深深地影響著我。”在一次講解中,齊吉祥結識了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便向他請教趙州橋的知識;沒想到,茅以升熱情地把住址告訴他,囑咐他去家中取資料。隨後幾年中,齊吉祥10多次登門求教,那些資料完好保存至今……

“要當好講解員,首先就得尊重觀眾”

“每天一開館觀眾就湧了進來,平均一天要講解三四場”,儘管講解員並不是熱門崗位,齊吉祥卻幹得格外起勁,“1萬多字的講稿,背得滾瓜爛熟。”

可背著背著,眼見觀眾越來越少。有時觀眾問一些講稿上沒有的問題,他只能尷尬地搖頭:“不知道!”

講解怎麼才能吸引人?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群工部的30多人特意來到北京市百貨大樓,向全國勞模張秉貴取經。“要根據顧客的需要推薦糖果,譬如送老人的糖果不能黏牙,喜糖花色要漂亮……”張秉貴頗有心得。

聽到這裡,齊吉祥恍然大悟:講解不能千篇一律,要針對不同觀眾進行個性化講解!

講解要生動,講解員肚裡得“有貨”。“他總是抓緊時間去學習”,在女兒王薇的記憶裏,半夜醒來,經常看見齊吉祥在檯燈下看書、寫文章;他是王府井新華書店的常客,跟許多店員成了朋友;每隔一兩天他就去圖書館,看見有用的知識趕緊抄下來;上下班需要步行40多分鐘,他就在褲兜裏塞上小卡片,邊走邊背……

日積月累,齊吉祥家中儼然成了一個文史資料庫:靠牆幾排小抽屜裏,一張張小卡片整齊排列,貼著漢唐史、明清史等標籤;10個大書櫃,3000多册藏書,根據文學、歷史、傳記、少兒等分類擺放;一摞摞剪報,按照人物故事、小知識、節俗、北京等主題分類;一遝遝泛黃的紙張上,記錄著為不同團體講解制訂的計畫……

齊吉祥與觀眾的故事還有很多。有一回,幾十比特瀋陽來的歷史老師約他第二天講解,可是當天他另有接待任務……“可不能讓他們白跑一趟”,下班後,他從阜成門的家中騎車趕往西直門,一家一家旅舘打聽,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這些老師,改約了時間。老師們既意外又感動,齊吉祥說:“我想讓更多人感受文化的魅力。要當好講解員,首先就得尊重觀眾。”

“能給觀眾面對面講解文物,這是我最大的享受”

“小朋友們,這個青銅器大不大呀?三五個小朋友手拉手圍不住它,幾個同學加起來還不如它重!”齊吉祥彎下腰,目光平視,面帶微笑,娓娓而談,周圍一群小朋友聽得入了神!

齊吉祥對小觀眾格外用心,這源於他30多年前的一次經歷。在一次唐代文物展上,一名小男孩跟隨爸爸邊走邊看。起初,孩子饒有興味地問這問那,爸爸回答不上來;轉頭看邊上的說明,也只有簡單介紹。“展覽真沒勁兒”,不一會兒,父子倆嘀咕著掃興而去。

受這一幕觸動,齊吉祥嘗試用孩子易於接受的管道,去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他從一杯茶入手,講瓷器、茶葉等緣起,讓孩子們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永樂大鐘內外鑄有經文20多萬字,無一差錯,他告訴孩子們這不僅僅是技法高超,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

“怎麼講觀眾才能聽得懂、喜歡聽、記得住?”齊吉祥不斷摸索,形成了因人施講的獨特風格,如今已成為博物館界的共識。隨著在業內聲望越來越高,齊吉祥先後有3次當館長的機會。“能不能不去?”他找到領導表明心願,“能給觀眾面對面講解文物,這是我最大的享受。”

多年來,齊吉祥幾乎給全國所有省份的講解員都上過培訓課。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北京自然博物館的講解員高源先後獲得北京市十佳講解員、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等榮譽。欣喜之餘,齊吉祥囑咐他:“一定要堅守崗位,繼續講下去!”

“學猶掘井”,這是上世紀70年代,齊吉祥特意請一比特書法家題寫的座右銘,一直掛在客廳醒目處,借此提醒自己要不斷學習、不斷精進。齊吉祥做到了!歷時3年,他寫就《這個曆史太有趣》一書。全書共8册,從古人吃飯、穿衣、休息等具體的生活場景入手,帶小讀者走進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去年,齊吉祥在抖音上開設“齊爺爺說歷史”專欄,先後發佈近40個短視頻,生動有趣的講解吸引了近萬名粉絲,收穫近5萬個點贊……

■記者手記

動真情下苦功

一名講解員,何以成長為知名的文史專家?我們在齊吉祥六十餘載執著堅守、孜孜以求中,找到了答案。

是他,始終把尊重放在首位,真誠地對待每一位觀眾,用一場場高水准的講解贏得公眾的喜愛。是他,虛心求教,勤於鑽研,不斷提升自我,在服務觀眾的同時,成就了一番事業。

“沒有小崗位,只有小人物”,談起一輩子的講解工作,齊吉祥神采飛揚,周身洋溢著熱情……誠然,像他一樣,萬千勞動者只要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

《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8日06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