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之前,本帳號分享過337個地市的第一產業比例,以及產值在全國的排名情况。重慶、徐州和鹽城的第一產業產值,排名全國前三。
今日的數據,繼續這個話題,從第二產業的產值和比例,將337個地市放在一個平臺上對比,觀察地市在第二產業之間的差异。
作為系列圖表,我們還將在未來分享服務業和三產比例的分布情况,歡迎關注。
按照“三產產業劃分規定”,一般來說,《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中,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和建築業,被認定為第二產業(下稱二產)。
跟我們其他的圖表一樣,按照區域、省份和地市GDP排名,並使用顏色區分不同等級的地市二產比例,繪製成下圖。其中顏色越綠,表示二產比例越高,越紅則越低。
從全國來看,共有33座都市的二產比例達到5成以上,其中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工業都市有佛山、東營、東莞、鄂爾多斯等。
從各省的情况來看,二產比例過半的都市,多集中在山西、內蒙古、福建、廣東和陝西。
除嘉興外,浙江和江蘇其餘地市的二產比例,均低於50%。
北上深廣四大一線都市中,除深圳的二產比例達到37%外,其餘均低於27%。
將各地市的第二產業增加值,按照大小排名,產值越高方塊面積越大,繪製在一張圖表中。
對不同區域的地市,使用不同的顏色填充,比如淡綠色表示華東地區、綠色表示華南地區等。
對於第二產業增加值較少的地市,僅繪製方塊,不標記文字。
占比不高,但經濟體量足够高,所以工業產值前四的都市分別是深圳、上海、重慶和蘇州。
佛山、泉州、無錫和寧波的二產產值,排名全國前十。其二產比例,分別是56%、57%、46%和45%,是名副其實的工業都市。
------------------------------------------
本文數據來源標注在圖表標題下方,圖表和內容均為原創,並開啟全網保護,轉載請聯繫作者。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