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有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建言稱,安徽省安慶市濱江大南門保存完整的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兩位烈士故居急需修復保護。對此,11月11日,中共安慶市委辦公室進行回應表示,迎江區已在深入溯源、充分尊重家屬意見的基礎上,劃定了故居複建的範圍圖。安徽省文物局已於7月27日對故居複建事宜進行批復,原則同意。現時,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推進中。
安慶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舊址(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網友
烈士故居急需修復保護
隨著《覺醒年代》電視劇的火爆,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陳獨秀、以及中國共產黨早起領導人陳延年陳喬年兩位烈士的事蹟讓福斯尤其是青年人所熟悉,安慶濱江大南門保存完整的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兩位烈士故居急需修復保護。
中共安慶市委辦公室回應
網友,您好。您在人民網給省委書記留言,反映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故居修復保護問題,安慶市委高度重視,認真予以辦理,現將辦理情况回復如下:
1.關於陳延年陳喬年讀書處修繕問題。現時,市文旅局已編制完成《陳延年、陳喬年讀書處文物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市文物局組織相關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評審,7月26日,出具了設計方案批復,原則同意,並提出相關修改意見。
2.關於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故居複建問題。迎江區已召集有關組織和家屬召開座談會,在深入溯源、充分尊重家屬意見的基礎上,劃定了故居複建的範圍圖。根據《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報送至省文物局,請求對故居複建事宜進行審批,7月27日獲得省文物局批復,原則同意。
2021年8月13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委員會2021年第六次主任(擴大)會議召開。會議指出,要加快大南門相關地塊開發建設,要把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故居舊址複建和陳延年陳喬年讀書處修繕工作納入整體考慮,一體化推進。8月16日,市資規局發佈大南門片區土地使用權出讓公告,明確土地競得者需修繕陳延年陳喬年讀書處、複建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故居。9月17日,市資規局發佈公告,合肥濱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競得土地。現時,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推進中。
此前報導
安慶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保護複建呼聲漸高
安慶南水關陳獨秀故居(文保單位名稱: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舊址,沒有提及陳獨秀),是陳獨秀嗣父陳衍庶光緒末年購置,四進三開間,徽派風格二層民居,各進之間由連廊相接,圍合成天井,大門朝南。自清末至抗戰安慶淪陷,陳衍庶家族在此聚族而居,陳延年、陳喬年烈士在此成長,歷經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大革命歷史風雲,可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慶之魂魄。
在上世紀80年代初,安慶市因自來水廠建設需要,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被拆。對於二烈士故居被拆,曾為保護故居挺身而出的原安慶市文化局副局長張君曾寢食難安。
在張君著作的《榴園擷英》一書中,她在《我參加陳獨秀研究的前前後後》一文中寫道,自來水廠建設時,自己曾提出保留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因為陳延年是黨的五届政治局候補委員,陳喬年是五届中央委員,後都成了革命烈士。
後來,實在沒有辦法封锁故居被拆,張君等找人分別拍了幾張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照片。還請人繪製了房子的草圖。如今,這些照片和圖紙,成為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複建的重要歷史依據。
2015年,政協安慶市第十四届委員會委員、皖江文化研究會會長汪軍,提交了《關於在大南門自來水一廠原址修繕恢複陳獨秀故居的建議》。
早在2013年,北京市東城區政府就將陳獨秀舊居納入名城保護重點專案,在科學考證和調研的基礎上,按照“協商搬遷,整體騰退和“以舊復舊的原則,對住地居民進行了搬遷,保持和恢復了陳獨秀舊居原有格局和歷史風貌。”
這是繼重慶江津鶴山坪、上海老漁陽裏2號之後,又ー處陳獨故秀舊居得以修復。為此,汪軍建議借鑒北京市的做法,在科學考證和調硏的基礎下,儘快修繕恢復安慶陳獨秀故居。為此建議:以市自來水一廠搬遷為契機,加快陳獨秀故居複建步伐,成為愛國主義和黨史文宣教育基地。
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複建項目前期工作正在開
2019年8月,皖江文化研究會給安慶市政府打報告,要求依據《文物保護法》保護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舊址,同年10月,市政府規劃會議採納此建議。2021年4月,皖江文化研究會又給市委打報告,期望建黨百年之際,借助《覺醒年代》熱播,在南水關原址恢復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滿足億萬觀眾對烈士的敬仰之情。報告後得到了積極回應。
6月1日,安慶市政協組織召開了“加强安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專題調研座談會。當天下午,安慶市政協組織調研迎江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考察市保組織南水關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舊址及陳延年、陳喬年讀書處,建議將兩處文保連片修復。
皖江文化研究會實地考察南水關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舊址。據瞭解,當年拆陳家老屋的磚石,大多用來建設自來水公司北側和西側的圍牆,現仍保存完好。皖江文化研究會會長汪軍表示,原自來水廠圍牆牆磚,以及拆遷過程中發現的故居石構件,文物部門應履行職責加以保護。“在原址利用原材料複建,仍屬文物修復工程。”(大皖新聞記者蔣六喬)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