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濰縣經典舊照片(二)

山东 86℃ 0
摘要:明洪武十年改濰州為濰縣,直到1983年撤銷,前後存在六百多年。濰縣城初建時為土城,但其建築形制和規模,直到明代中後期才有了確切記載。明正德七年,萊州府推官劉信重修濰縣城。濰縣城共有四十多條街巷,多以姓氏、名勝、地貌、景觀、署衙等命名。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的老濰縣城裡,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曾經有四座城門,它們分別是東門-朝陽門、西門-迎恩門、南門-安定門、北門-望海門。

友情提示:本文1203字,閱讀約需5分鐘

老濰縣經典舊照片(二)

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濰州為濰縣,直到1983年撤銷,前後存在六百多年。濰縣城初建時為土城,但其建築形制和規模,直到明代中後期才有了確切記載。明正德七年(1512年),萊州府推官劉信重修濰縣城。

濰縣城共有四十多條街巷,多以姓氏、名勝、地貌、景觀、署衙等命名。如郭宅街、胡家牌坊街、南寺前街、增福堂街、縣治前街等。在乾隆時期《濰縣志》的城區圖中,街巷已遍佈全城。與濰縣主城隔河相對的是東關塢,這裡是縣城東部的交通必經之地,是重要的商賈聚居區。清時,東關塢有“七樓、八閣、九街,十八巷”之說,繁盛一時。

濰縣縣公署

老濰縣城隍廟(今城隍廟街北)

老濰縣撞鐘院(今頤園社區內)

老濰縣鐘樓和朝陽橋(今亞星橋西)

濰縣火車站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的老濰縣城裡,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曾經有四座城門,它們分別是東門-朝陽門、西門-迎恩門、南門-安定門、北門-望海門。這四座城門的名稱也是極有意思,朝陽門在城東,顧名思義,面向東方,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故名朝陽門;城西的迎恩門,向西出城連接省城甚至京城的官道,所謂是皇恩浩蕩,迎接各種皇帝詔書官員等,所以取名迎恩門;至於城南的安定門,應該有國泰民安和百姓安定生活之意;而城北的望海門,面向大海,向北望去,一去幾十公里,一片汪洋之大海,由此叫望海門。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

關注濰坊五好青年

欣賞更多原創老濰坊文章

—————END————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