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歷史上有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屠殺,其中有三次是最慘絕人寰的。
湖廣填四川的說法,不僅是湖北湖南,還有雲南、貴州、廣西、陝西南部、河南南部、廣東等省份。只不過湖北湖南移民的規模是最大的,因為古代的水陸是最發達的。也是最便捷的一種管道。
第一次:南宋時期,60年前的蒙古抗戰
西元1123年,蒙古發動消滅南宋的戰爭,到1279年南宋滅亡時,蒙古人在四川遭遇了空前激烈的反抗,這個令歐洲聞風喪膽的强大帝國三次進攻成都,因為地形易守難攻,都無功而返。直到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無噍類,僅成都城中遺骸就達到驚人的140萬!有史學家統計,四川被蒙古屠殺後,人口由1200萬减少到60萬。
第二次:明末清初,張獻忠屠川
張獻忠這次屠川是最大規模的,也是最慘的一次。差點把“老四川人”殺絕了。
農民領袖張獻忠起事入川,1644年第二次入蜀後建立大西政權,定成都為“西京”。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戰亂和屠戮,簡單來說就是明軍殺完、清軍殺、清軍殺完西軍殺、西軍殺完明軍殺。這樣“車輪戰”式的屠殺幾乎是從根本上摧毀了四川的文化和生產力。尤其是對四萬貢生的屠殺,更是對中國文明和文化傳承者的屠殺。從此再無四川了。
據官方統計,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的只有7萬人。一些州縣的戶口存損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殘餘人口約為60萬人。後來,清朝建國後,開始著手“湖廣填四川”。
第三次:八年抗戰,直接輸送350萬兵力抗戰
四川在抗戰時期,總共是7000多萬人,直接輸送兵力350萬。傷亡人數64萬,居全國最高。
這次川軍的傷亡和前兩次不同,這次是為了國家存亡發動的抗日戰爭。
四川在宋朝時特別地繁華,一方面地形易守難攻,也是大小諸侯和軍閥割據的地方,同時也擁有一定的財力。是一塊大大的肥肉,誰都想去啃兩口。
咱們回到剛剛講到“湖廣填四川”的這段歷史,“湖廣填四川”一詞的提法,最早出現在清道光年間魏源的《湖廣水利論》中。
書中寫道:“當明之季世,張賊屠蜀民殆盡,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後,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當時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之謠。”
文中的“楚”,就是指兩湖地區,因為春秋戰國時,楚國就在湖南湖北一帶。
所謂的“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就是說江西人遷入湖廣地區,湖廣地區的人又遷入四川。
如此算起來的話,祖上也算是在江西,說明當時先從江西遷入湖廣,再隨著湖廣入川大軍進入重慶,最後定居在彭水。
湖廣是指哪裡?
在一般人眼裡,“湖廣”一定是指兩湖兩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
但是事實上,“湖廣填四川”中的“湖廣”是一個省名。清朝叫“湖廣行省”
元朝開始設定中書省(行省)),中統、至元年間,在各地分置行中書省,作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
全國共設10個行省,及嶺北行省、遼陽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陝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肅行省、雲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廣行省。而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則稱為“腹裏”,由中書省直轄。
元朝的湖廣行省轄區範圍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廣西和廣東、海南、貴州的一部分,是全國最大的行省,其治所即在武昌。
明清兩朝沿用元朝的舊制,依然設湖廣行省。
所以,現在川渝兩地很多人的祖籍在廣東,甚至福建。
清朝的湖廣行省主要指:湖北和湖南▼
湖廣行省
事實上,元朝末年的明玉珍也是湖廣隨州隨縣(今湖北省隨縣)人
無論是元末明初,還是清朝初年,移民來川渝兩地的人,基本都是湖廣人,外加附近的江西、江蘇、福建等地人民。
古代水運相比較陸運更發達,能够實現大規模的遷徙。所以大部分移民是從湘西地區(不是湘西自治州)和湖北東北部、東部地區沿長江逆流而上。
所以,湖北是湖廣填四川最多的地區,找到的一支在達州,一支在榮昌,另一支據說在南充,可是沒找到。湖北入川的人比較多,分佈非常廣,由於入川比較早,生存下來的也比較多。現在湖北人入川的多分佈在達州,重慶沿江,廣安,資陽,內江,西充,南充,成都平原及周邊地區。
其次,才是湖南、雲南、廣西、陝西南部、河南南部、廣東、江蘇、福建少部分。
入川人士的後裔,不少人都知道祖上是從“麻城孝感鄉”來的,民間流傳說:“當時,很多人是用繩子綁過去的。後人的身上還遺傳著繩子的痕迹。四川人常說“解手”就是出自這裡。解手是在川渝以及雲貴、湖廣地區。意思是上廁所的意思。
解手這個說法一直沒有官方的說法,只是民間的傳說。不是謠傳哈,有可能是真的。有可能是入川人士中難解的隱情吧。
覺得不錯的可以關注收藏哦
你的鼓勵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