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十香園到春睡畫院——廣東中國畫教育的現代轉型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分別展出。展覽首次集中展示百餘幅畫譜、畫稿,佐以多角度還原歷史脉络的民國報刊、書籍等資料,結合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中期珍貴的國畫作品,盡力展現此時期國畫教育的狀況,將持續至2022年2月19日。
文獻+作品,還原歷史脉络
策展人陳燁表示,文獻展和作品展兩個場構成相同,但各有亮點。
作品展選取的是此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國畫教育者及其傳人的作品進行呈現,不乏二級、三級文物。有意挑選的瓜果類的題材,可以看到不同的藝術家對瓜果題材的不同表現。
陳樹人《蔬果圖册》
文獻展儘量蒐集了國畫教育的相關文獻資料,結合不少民國書刊原件進行展示。其中,十比特藝術家的畫稿、畫譜集中呈現是展覽看點之一,可以同場對比感受。還有比較珍貴的一套民國《名畫日曆》原件,共計166張,潘達微、黃般若等畫家為其繪畫稿,該行事曆被讚譽為學畫者範本。
趙浩公《瓜果册》之九
嶺南美術教育的傳播與拓展
展覽首部分呈現了嶺南畫學師承脈絡的源頭。1875年居廉在十香園設帳授徒,桃李滿門,其弟子中以高劍父、陳樹人最為影響深遠。“師徒授受”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教育的重要形式,以居廉、居巢的十香園設帳授徒為例子展現了傳統美術教育的師徒授受在清末民初的狀態。
策展人陳燁
作為嶺南畫壇重要的代表人物,高劍父在1923年創辦春睡畫院,其門下弟子眾多,並多有成就,高奇峰的美學苑和天風樓也培養了多位美術人才。其中,高劍父在國畫教育上持之以恒,不斷發展,佛山市立美術學院、南中美術院、廣州市立專科美術學校,其弟子後來陸續成為廣東畫壇上的中堅力量。
展覽最後部分側重強調了當下的大灣區視野。“香江承餘韻”部分呈現了普濟寺時期的春睡畫院、香港美術學校、鳳研樓畫室、麗精美術學院等案例,以展現廣東美術家在港澳地區的美術教育,突出他們在港澳地區對美術教育的延續,培養了眾多藝術人才。
展覽現場
策展人陳燁表示,廣東近現代中國畫美術教育在實踐之路上勇於革新、相容並包,既具特殊性,又具典型性,與同時期其他地區,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中國畫教育轉型之路形成呼應和對比,是理解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轉型的關鍵案例。梳理近現代廣東中國畫教育的發展,通過展覽中的研究梳理、文獻呈現和作品佐證,讓我們重新審視過去、重新理解近現代中國畫教育改革的意義。
據悉,此次展覽是2020-2021年度廣東省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畫入選項目,由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嶺南畫派紀念館聯合主辦,廣東美術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州市海珠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和美術館協辦。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巧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巧蓉
部分圖片來源:主辦方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謝育芬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