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資本市場又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國第三座證券交易所——北交所開市。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當下,天津能否“近水樓臺先得月”?天津相關部門和企業準備得怎樣?普通投資者如何參與,又該注意些什麼?
81家選手首批亮相交易
今天,81家公司捷足先登,在北交所平臺接受市場檢閱。這些“弄潮兒”涵蓋了25個國民經濟大類行業,17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製造業占了大頭,有53家,平均研發支出2536萬元。從地區分佈看,江蘇、北京、廣東的企業數最多。作為首秀者,這些企業大多屬於行業細分領域的“排頭兵”,部分企業處於行業國內領先地位,或是下游重要國內國際企業長期穩定的供應商。
跟滬深市場相比,北交所的上市選手們更加“袖珍”,股票市值跟科創板不是一個重量級——因監管層對其定位就是“創新型中小企業”。
有投資者詢問北交所與新三板之間是何關係?北交所是新三板(即全國股轉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此前,新三板市場分為基礎層、創新層和精選層,不同資質的公司在這3個不同的平臺掛牌。如今,在新三板精選層的企業會平移至北交所。也就是說,新三板只剩下基礎層和創新層,精選層不存在了。今後,一家企業如果想進入北交所,必須先進入新三板的創新層,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選拔關係。
天津“近水”能否“先得月”
自北京證券交易所宣佈設立以來,天津市就密切關注。9月27日、28日,天津證監局聯合北交所、市金融局、天津OTC赴濱海高新區、武清區、濱海新區開展上市宣講,還先後到中發建築技術集團等企業調研,並有針對性地為我市在新三板上的118家基礎層掛牌公司、19家創新層掛牌公司進行了培訓。其中符合北交所上市條件的企業有10餘家,皆有今明兩年申報上市的計畫。
另悉,天津相關部門正和北交所、新三板等溝通,擬在津共建北交所天津基地。
業內指出,近年來天津一直在大力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2021年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了量、質齊頭並進,相關企業新增總量在23個萬億GDP都市中均位列第5。它們都有可能是未來北交所的“潜力股”。而作為拱衛京畿的門戶,北方經濟重鎮天津理應“近水樓臺先得月”。
津城投資者開戶踴躍
北交所資料顯示,截至11月12日,累計超210萬戶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許可權,開市後合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400萬戶。共有112家證券公司獲得會員資格成為北交所正式會員。
記者從我市多家券商營業部獲悉,天津的投資者開戶比較踴躍,“估計週一、週二還會迎來開戶小高峰。”白堤路上一家券商營業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線下,投資者也可以從手機App上通過測試後開戶。”他說,現時機構投資者基本都開戶了,但天津的個人投資者比例相對高,很多高淨值客戶還在觀望。
“我們已完成相關交易系統建設。除了培訓內部員工,還通過投資者教育基地、各營業網點對投資者進行培訓。”渤海證券相關人士說,這些培訓包括上市規則、交易規則、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風險揭示、交易軟體使用等,對有開戶意願的,在進行適當性評估後再辦理開戶。
和平區、南開區幾比特資深股民說,他們正在熟悉北交所的“遊戲規則”:50萬元的門檻;單筆申報不低於100股,每筆申報可以1股為組織遞增;股票漲跌幅限制比例為30%;限價申報在基準價上下浮動5%區間下單才有效……股民何先生說,上週五他剛做完開戶前的測試題,券商營業部的客戶經理也反復告訴他,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以創新型中小企業為主,高成長、高收益、高風險並存,“選對了,能够享受高成長、高收益;選錯了,風險也會較大,適合風險偏好相對較高的投資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