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金昌“發明之星”紮根戈壁25載傳承“工匠精神”

甘肃 62℃ 0
摘要:中新網蘭州11月14日電25年前,潘從明是老師傅眼中的“倔小子”,遇到技術難題會“打破沙鍋問到底”。紮根戈壁25載後,他從一名普通的冶煉工到“發明之星”,亦成為學生們的“嚴師”,將30萬餘字的“發明筆記”和“工匠精神”悉數傳授給徒弟們。

圖為被授予“大國工匠”稱號的潘從明(右二)在車間為年輕徒弟講解技術難題。(資料圖)楊萬虎攝

中新網蘭州11月14日電(閆姣)25年前,潘從明是老師傅眼中的“倔小子”,遇到技術難題會“打破沙鍋問到底”。紮根戈壁25載後,他從一名普通的冶煉工到“發明之星”,亦成為學生們的“嚴師”,將30萬餘字的“發明筆記”和“工匠精神”悉數傳授給徒弟們。

生於1970年的潘從明,現在是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銅業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班班代,先後被授予了“大國工匠”“全國發明之星”“全國勞動模範”“全國科技能手”等諸多稱號,也獲了“中國專利優秀獎”“國際發明展金獎”等獎項。

潘從明從小好學。初到企業時,他白天跟著老師傅學科技,晚上將所學知識匯總在筆記本上,經常記錄到淩晨兩三點。久而久之,隨著知識的積累,廠裡的師傅已無法滿足他提出的“為什麼”,他便委託親朋好友從外地幫他搜羅國內外的相關書籍,開始自學。

然而,鑽得越深,困惑越多。直到2004年,企業邀請西安科技大學的老師培養員工,潘從明認為這個機會非常難得。於是他白天上班,跟老師請教實踐中的問題,晚上寧願不睡覺也要記錄,有時一興奮,還會直奔實驗室,通宵做實驗,“那段時間是我進步最快的時候,也為研發貴金屬的冶煉科技打下了基礎。”

潘從明醉心於創新研發。由他主創的“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選取科技”,大大簡化鉑族貴金屬提純工序,既節約成本,也更加綠色環保。該科技能從成噸的鎳礦廢渣中,選取出8種貴金屬,使每一種貴金屬的純度達到99.99%,廣泛運用於精密電子、航空發動機、燃料電池、光纖製造等國家戰畧高科技產業。

因多年來保持記錄的習慣,潘從明30萬餘字的“發明筆記”上,密密麻麻的公式都成為他失敗與成功的標誌。他說,他從不害怕失敗,只有失敗了,才知道“此路不通”,才有機會通往成功。

如今,48歲的潘從明致力於培養青年骨幹人才。對很多青年員工來說,他是一比特令人“又愛又怕”的嚴師。他規定,每個徒弟每月要完成不少於20頁的實習報告,當月25號交給他,他挨個批改後還會一對一提問,掌握徒弟們學習的程度。

“做實驗和帶徒弟一樣難。”潘從明經常批閱徒弟實習報告至深夜,他的這些教學方法取得了不錯的實際效果,在他的指導培養下,提純工序的很多年輕人都迅速成長。其中,有50餘名員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國家級技工資質證書。

從一名普通冶煉工人到“發明之星”“大國工匠”,潘從明不僅成立了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還編寫了許多相關教材,他認為,學生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要進入工廠實踐,之後再帶著疑惑“回爐”,最終成為有用之才,“我終有退休的一天,希望徒弟們能繼續在戈壁灘上發光發熱。”(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