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在學術界不但令人不齒,相關人士因為信用破產,其學術研究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嚴重情况下其學術生涯甚至可能就此終結。
在所有學術不端的行為中,最常見的無疑就是學術造假和學術剽竊行為了。尤其是後者,經常在學術界引起極大的爭議。
近日,湖北科技學院2015届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孟先生舉報母校的一名副教授學術剽竊,原因是該教授剽竊了他2017年的設計作品和論文。且成功申報了3項專利。
2015年,孟玉朋在一家企業實習期間,設計發明了一款血糖無創檢測儀,他帶著畢業設計和論文參加了湖北科技學院本科畢業的論文答辯。
院長鄭敏和教授葉華山對他的作品很感興趣,在論文答辯時也提出了很多問題,當時孟同學一一作出了回答。順利地完成了論文的答辯。
在答辯完成後,院長鄭敏希望孟同學能够將工作和相關設計資料留存在學校裏,被孟同學婉拒了,但隨後,事情有了新的變化。
孟玉朋在答辯後不久接到學校電話,校方聲稱,如果他不將作品源碼等相關設計資料以及作品實物交給學校,就不給他頒發學位證書,校方的這個要求同樣被孟同學拒絕了。
直到2021年,孟玉朋創辦公司,想用自己的大學畢業設計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時,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研究成果已經被教授葉華山和院長鄭敏剽竊了,還申報了3項專業。
從專利申報可以清楚地看出,申報時間是2017年9月6日,發明人是葉華山、鄭敏、葉思文和夏培。前兩位是湖北科技大學的教授和院長,後兩位則是葉華山的親戚,也是該校的往屆生。
孟同學得知此事後,异常憤怒,隨即向湖北科技學院進行了舉報。11月9日,學校對此事做出了處罰公示。
副教授葉華山學術不端,對他進行誡勉談話,通報批評。暫緩2年申報高一級科技崗位,取消3年研究生導師資格,責令向受害者道歉,追回相關專利科研獎勵。
孟同學對學校的處理管道表示很難接受。他認為,院長鄭敏同樣在專利上掛名,獲得了榮譽,為何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
對此,院長鄭敏是這樣解釋的,葉華山申報專利她並不知情,這件事她也是受害者,最多也不過是有一個失察的責任。
而孟同學認為,自己在該校就讀4年,無論是葉華山還是鄭敏都沒有教過他一門專業課,也不是他論文指導老師,這二人和他的畢業設計和論文沒有絲毫關係。
孟同學現在的訴求是,專利要轉到自己名下,葉華山賠償30萬,用這筆錢成立一個基金會,資助10名貧困學生,每人每月500元,5年正好30萬。
校方認為,第一個訴求很正常,沒有什麼問題,但賠償30萬金額過高,高校老師待遇有限,葉某無法承受,且葉華山也沒有因為這3項專業獲得任何利益。
一些思考:
雖然此事尚未有最後的定論。但學校方面對葉華山的處罰已經非常清楚地認定了葉某學術不端的行為,也就是剽竊的事實已經得到校方的認定。
姑且不論30萬元的賠償,校方的處理管道,某種程度上並不能得到福斯的認可,多少有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嫌疑。
葉華山剽竊行為被認定,2年不得申請高一級職務崗位,取消3年導師資格,這個處罰實在是太輕,很有點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意思。
而對於院長鄭敏的說法,更是站不住脚,專業上有她的掛名,榮譽她要占,說她完全不知情完全不合邏輯,更何况鄭敏本人也承認當時希望孟同學把作品留學校作為成果展示。
很清楚,她對這項研究是非常清楚的,如果該專利獲得利益,那麼作為在專利掛名的她也必然會獲得相應的利益。利益要占,但出問題了,就抵賴不知情,這多少有點無恥了吧!
好在孟同學這項研究是在校外企業進行的,和學校並無任何關係。研究和產品的歸屬權非常清楚,沒有任何有疑問的地方。
但更多時候,學生的發明研究和學校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研究生,其研究成果更是和導師完全分不清楚。
導師在學生的研究成果上署名,甚至把學生當工具人使用,將學生的成果完全占為己有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學生根本無力反抗。
如何在高校樹立良好的學術環境和氛圍,立德樹人,加强對導師的監督和制約,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是現在絕大部分高校都面臨的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