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處理疫情都市醫療廢棄物的應急解決方案”案例,重慶成為中國唯一獲得第五届廣州國際都市創新獎的都市
●“該案例為緊急處置醫療廢棄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提高了疫情下的都市安全恢復能力,為世界其他城市提供了良好借鑒”
在11月12日閉幕的第五届廣州國際都市創新獎評選中,重慶憑藉“處理疫情都市醫療廢棄物的應急解決方案”案例,成為中國唯一獲獎都市。
廣州國際都市創新獎由中國廣州市、世界都市和地方政府組織,以及世界大都市協會主辦,旨在交流都市創新發展的先進經驗,表彰都市和地方政府推動創新發展的成功實踐,宣導都市創新發展的科學理念。
據瞭解,今年共有60個國家和地區175個都市的273個專案申報第五届廣州獎,重慶為何能從眾多都市中脫穎而出?
創新“三級應急機制”,統籌醫療廢物收集處理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各大城市的醫療廢物處理帶來嚴峻挑戰。
如何有效處理醫療廢物,杜絕繼發感染和病毒傳播?重慶創新應用“三級應急機制”,通過多層次、多部門、多系統合作,明確職責分工,搭建起高效的管理架構。
醫療廢物的收運處置涉及多個環節,重慶建立起生態環境、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經濟資訊等部門之間橫向互通、市與區縣上下協同的合作聯動機制,分別負責全市和轄區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設施管理、醫療廢物運輸車輛調度、物資的配備和調度。
實際上,重慶近年來一直在不斷推進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建設,2019年底就形成111噸/日的常規處置能力,這為疫情期間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奠定了堅實基礎。
疫情期間,結合實際,重慶生態環境部門建立由市級生態環境局、區縣生態環境局以及15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組織組成“1+41+15”“三級應急機制”,統籌醫療廢物收運處置和防護物資調度,及時收集區縣、處置組織的問題和建議,每日進行報告、研判和調度,並定期與其他部門會商解决,統籌醫療廢物收運處置和防護物資調度。
此外,重慶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還對運行負荷過高的處置設施進行分流,及時啟用危險廢物焚燒設施,應急處置被污染的被服、床墊等大件醫療廢物,安全及時做好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和處置,有效杜絕可能造成的二次感染和病毒擴散。
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計處置醫療廢物約2.5萬噸,實現了醫療廢物100%安全處置。
分享城市管理經驗,幫助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
市生態環境局文宣教育和國際合作處副處長陳泳霖表示,重慶以“處理疫情都市醫療廢棄物的應急解決方案”案例申請本届“廣州獎”的初衷,是希望和其他城市分享重慶在疫情期間對醫療廢物的管理經驗,幫助更多都市克服疫情帶來的相關困難。
“重慶的經驗是否具有可推廣性?”“我們如何從中獲取處理都市垃圾的靈感?”答辯會上,面對主持人的尖銳提問,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副處長胡剛表示,重慶的經驗在於調動了政府部門、醫療機構、處置企業等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實現第一時間應對處置,“都市和城市之間的醫療廢物處置在常規情况下是基本相同的。但是面對疫情突發的情况,一些城市可能缺乏應急的經驗,所以我們的經驗可以在不同的都市進行推廣。”
廣州國際都市創新獎評選階段,曾有技術委員會專家點評表示,該項目為都市醫療廢物處理提供了創新的應急解決方案,對避免病毒傳播非常重要。“該案例為緊急處置醫療廢棄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提高了疫情下的都市安全恢復能力,為世界其他城市提供了良好借鑒。”
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還沒有結束,近期重慶因發現本土確診病例開展了大規模核酸檢測。在此期間,重慶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及時啟動已建立的疫情下醫療廢物應急方案,協調相關區縣政府、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組織調配車輛近百輛,參與醫療廢物應急運輸。
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呂俊强介紹,加强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和收運體系建設,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是建設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危廢廢物監管和處置能力改革方案和污染防治攻堅戰。
現時,全市醫療廢物常規處置能力已經達到126噸/日、應急處置能力達到37噸/日,處置能力接近全市常規狀態下醫療廢物產生量的2倍。
未來,重慶還將繼續開展醫療廢物常規處置能力建設,依託生活垃圾焚燒、危險廢物焚燒等設施建設區域性醫療廢物應急處置中心。
到2022年,重慶市將形成醫療廢物常規處置能力210噸/日、應急處置能力142.5噸/日,形成日常治理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醫療廢物處置體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