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倉庫的“大笨鐘”險遭熔化,真實身份竟與鄭和有關:一級文物

福建 80℃ 0
摘要:1972年,福建省南平市茂地鄉寶珠大隊為籌資開工廠,幾個小夥子便將一口一百來斤的大笨鐘抬去賣了廢銅!九年後,銅鐘在廢舊倉庫裏被發現。它竟然是“三寶太監”鄭和所鑄!這一回,大笨鐘終於是“沉冤得雪”,其真實身份被鑒定了出來——國家一級文物,國寶!如今,銅鐘被命名為“鄭和銅鐘”,因為其承載著“鄭和下西洋”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即國寶文物!

1972年,福建省南平市茂地鄉寶珠大隊為籌資開工廠,幾個小夥子便將一口一百來斤的大笨鐘抬去賣了廢銅!

九年後,銅鐘在廢舊倉庫裏被發現。它竟然是“三寶太監”鄭和所鑄!

01、險些賣了廢銅

說起這口大笨鐘,原來一直放在南平市茂地鄉依朝村外約5裏的三寶殿裏。七十年代,到處都在賣廢銅,茂地鄉為了籌資開工廠改善村民的生活,便决定將這口“無主”銅鐘賣給廢品站!

其實,明眼人一眼也能看出此鐘絕非一般之物。

銅鐘通高83釐米、口徑49釐米、厚2釐米、重77公斤,鐘體呈褐綠色,上面還鑄滿精緻的雲氣如意紋。尤其是鐘鈕,還是龍形柄,非常罕見!

不過,村民們沒什麼文化,也著急想開工廠改善生活條件,就沒有人多去關注這些了!只當這一百多斤的大傢伙,就是一塊大銅塊罷了。

於是,這口銅鐘便成了“廢品”,躺進了南平市物資局廢品倉庫,一躺就是九年時間!

02、慧眼識寶

1981年,物資局局長張茂貴無意間發現了這口銅鐘,他立刻被其古樸的造型和精美的花紋吸引,心中篤定這絕不是一般的東西。

事也凑巧,三年之後的1984年,北京舉行“全國揀選文物展覽”。張茂貴决心帶著這口銅鐘進京,讓專家們給掌掌眼!

這一回,大笨鐘終於是“沉冤得雪”,其真實身份被鑒定了出來——國家一級文物,國寶!

銅鐘的下部鑄有銘文5組共54字行楷,每字1. 8釐米,加標點為——“大明宣德六年歲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監鄭和、王景弘等同官軍人等,發心鑄造銅鐘一口,永遠長生供養,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

原來,這口銅鐘是明朝三寶太監鄭和所鑄!且與“下西洋”這一歷史事件有著直接關係!

宣德六年1431年,鄭和受明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船隊由龍家灣(今南京下關)出發,經劉家港,抵達福建長樂。

鄭和的船隊在這裡等候東北季風,同時修造船舶,招募水手,祭祝海神以求庇佑。

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航行順利,遠洋成功……鄭和與王景弘商議,鑄造一口大銅鐘。

確認這口銅鐘為重要文物之後,文物專家又再一次走訪了南平茂地鄉這個地方,詳細調查銅鐘的發現始末。

根據當地的村民們回憶說,由於王景弘是福建延平寶珠鄉依朝村人士,於是便由他親自在當地督造銅鐘。

銅鐘一開始安置的地方是在延平境內的第二高山——茫蕩洋山的雪山寺內。

03、國寶“鄭和銅鐘”

茫蕩洋山海拔1363米,面朝東海方向,正好可以讓下西洋的船隊遙望,當銅鐘的鐘聲響起,大家便可以聽到,一解思鄉之情……

不過,根據當地縣誌可知,明朝末年的時候,雪山寺失火,村民將銅鐘移至依朝的華光廟,已有二百多年。

如今,銅鐘被命名為“鄭和銅鐘”,因為其承載著“鄭和下西洋”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即國寶文物!

“鄭和銅鐘”真品經國務院下文調入中國歷史博物館,同年由南京博物館複製二口,一在南平市博物館,一在長樂鄭和紀念館。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張局長慧眼識寶,這件國寶很有可能最後就進了“熔爐”,世間再無人得見它的真身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