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壓塌牛棚後3天,廢墟裏發現一頭活牛”

内蒙古 86℃ 0
摘要:11月5日以來,內蒙古通遼市遭遇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强的暴風雪天氣,11月7日、8日通遼連續兩日出現特大暴雪,積雪深度打破了1951年來的紀錄。通遼的養殖戶張順龍遭遇了這場暴雪,他發佈的相關視頻引發廣泛關注。視頻中,張順龍解釋,暴風雪導致牛棚坍塌,三百多頭牛無處藏身,這些牛中一部分是待生產的,有牛已經死亡。11月11日,澎湃新聞從張順龍養牛場所在的科爾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鎮獲悉,事發後各級政府前往現場處理該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朱軒

11月5日以來,內蒙古通遼市遭遇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强的暴風雪天氣,11月7日、8日通遼連續兩日出現特大暴雪,積雪深度打破了1951年來的紀錄。通遼的養殖戶張順龍遭遇了這場暴雪,他發佈的相關視頻引發廣泛關注。

視頻中,他推開門便見到厚厚積雪,掩蓋了汽車和臺階;在養牛的棚圈前,一大群牛擠在一起站在雪地裏,身上佈滿冰雪,有幾頭牛臥在地上,腿已凍住。

視頻中,張順龍解釋,暴風雪導致牛棚坍塌,三百多頭牛無處藏身,這些牛中一部分是待生產的,有牛已經死亡。

張順龍告訴澎湃新聞,養了這麼久的牛,有些就這麼死了,情感上很難接受。現在,坍塌的牛棚難以修繕。雖然雪暫時停了,但剩下的牛如何熬過寒冬仍是問題。

11月11日,澎湃新聞從張順龍養牛場所在的科爾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鎮獲悉,事發後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前往現場處理該問題。該鎮政府辦工作人員稱,從11月8日下雪前,當地已有預警;下雪之後,當地第一時間開展搶救。現時,損失還在核算中。

養殖戶的棚圈被積雪壓塌,牛群集中在戶外。

以下是澎湃新聞與張順龍的對話:

“淩晨四五點牛棚頂被雪壓塌,

三百多頭牛無歸宿”

澎湃新聞:什麼時候發現牛棚坍塌的?

張順龍:11月8日(我)四五點鐘起來時,聽廠長說牛棚坍塌了,於是前去查看。我們住的地方在牛場北邊,棚在最南邊,大概相隔兩百米。我走了一半路,看到棚已經塌了,就拿出手機拍了一段視頻錄影。當時起碼有七八級大風,還有大雪。我到了牛棚後發現,好像有牛已經被壓死了。

澎湃新聞:有清點牛的數目嗎?

張順龍:當時棚裡分成4個圈,清點後我發現一個圈裏的85頭牛只剩下65頭。牛棚是鋼結構,重達幾百噸,我們怎麼可能靠人去把牛找出來呢?當時我完全沒有心情去核實牛死了多少頭,只能說先保證活的牛,讓它們先活下來。而且其中有些牛已經懷孕了,將在年前或年後下犢。

好在當時大部分牛不在棚裡,已跑到外面的雪地裏了。就像視頻裏那樣,沒有了暖棚,天還在下雪,牛自身有一定體溫,能把雪融化了,但再一降溫,牛身上就會結冰,有些牛腿都凍住了。你說慘不慘?

澎湃新聞:當時心裡有什麼感受?

張順龍:自己一手撫養的一些牛突然就死了,情感上很難接受。我當時就是這個感覺,所以直接沖到牛棚裏了,完全沒有顧個人安全。牛棚裡邊還有電纜,頂棚一坍塌應該是把電纜皮刮破了,要是帶上電我可能人就沒了。但當時我也沒想這些事情。

養殖戶的棚圈被積雪壓塌,牛群集中在戶外。

事發後三天從廢墟底下找到一頭牛,

“活著”

澎湃新聞:暴雪壓塌棚頂後,剩餘的牛怎麼處置的?

張順龍:現在只能把草直接撒到雪地上給牛吃。

11月10日,我們從外面請大型的鏟車對整個牛場的地面進行清理,清出一條道來,方便給牛進行飼養投喂。

暴雪壓塌牛棚的當天,牛沒有地方吃草,還處於驚恐當中。為了牛能够得到正常的能量和營養攝取,我們緊急花高價從外面選購蛋白質很高的草,但是,運草的車輛在途中翻車,一直到11號,這些翻車的草才抵達我們牛場。在此前三天時間內,我們還是用的玉米秸稈,勉强讓牛維繫生命。

11月11日,我們在廢墟裡面找到了一頭牛,扒開雪,發現它還活著,我們都難以置信。現在,已經把它轉移到最溫暖的房間裏了。

澎湃新聞:有預料到這次暴雪會造成嚴重後果嗎?

張順龍:我們知道今年有大雪,本來有六百多頭牛,對外銷售了近三百頭,這樣就能讓剩下所有的牛進棚了。

這次暴雪之前,我們也提前留了40車細河沙,到時候把雪鏟走後可以墊在地上。此外,我們還提前把周邊農戶家裡的秸稈買下來,到時候直接打回來就可以(給牛)吃了。

其實,往年也會下很大雪,有沒過車頂的,棚頂都沒出事,就這一次塌了。我考慮到保暖,考慮到食物,各種方面都考慮到了,就沒考慮到棚會坍塌。

視頻顯示,積雪已蓋住車頂。來源:“草原我龍哥”頭條號

澎湃新聞:現時能找到合適的場地容納牛嗎?

張順龍:這些牛目前還在室外,沒找到合適的場地。政府的工作人員也來商討過,但現時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剩下的牛還得過冬,保證它們不凍死就必須把舊牛棚修好。房東說通過加立柱和焊接來撐起頂棚,繼續用,但我覺得在內蒙古的大風天氣,這樣做的話牛棚還是有坍塌的風險;也有建議說轉移到一個新棚子,但我發現那個棚子只有個頂。雪花不是垂直下的,四面八方都有的,這樣的棚子讓牛進去,還是被凍。

從湖北來內蒙古工作,

日常生活圍繞著“養牛”

澎湃新聞:你是哪裡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養牛的?

張順龍:我是湖北人,2009年的時候和哥們兒一起來包頭做生意。2017年,我感覺養殖行業前景不錯,便開始養牛。

我養的牛是奶肉兼用型的,是引進的品種牛和當地牛的雜交,買的時候大概是兩萬多一頭的價格。年齡方面,像我視頻裏拍攝的那些,有的十幾個月大,也有的接近20個月大的。一個月,一頭牛大概五百多塊錢的費用,也包括場地和人工等費用。前兩年,我都還屬於摸索階段,有盈利但是不多,沒想到就遇上了今年的大雪。

澎湃新聞:家裡人知道這個事情後,是什麼反應?

張順龍:家裡人非常擔心我,看視頻後也都知道我這邊的情况了,但我沒接他們的電話。他們知道有暴風雪,肯定關心我個人的安危,這種情況下我騰出手去接電話,就沒辦法救災了。所以,我當時一門心思撲在還活下來的牛身上了,沒想那麼多。

澎湃新聞:一個人在外鄉從事養殖,是什麼樣的感受?

張順龍:基本都是圍繞著養牛。早上起來觀察牛吃草的狀態,內蒙古這邊早晚溫差大,所以要關注它們的健康狀態,看有沒有生病。再就是買牛養牛賣牛,我就是養牛人嘛,生活都是圍繞這個轉。唯一的閒暇時間,就是我在做自媒體,有時候製作了一個二三十分鐘的視頻,在平臺上傳時需要時間,我就和老婆孩子打個視頻電話。

澎湃新聞:做視頻是出於什麼考慮?

張順龍:起先我來內蒙古就是想養牛的,沒想到要做自媒體,但後來感覺養牛這個行業水挺深的。內蒙古有大規模的養牛交易市場,全國各地的人都在這裡進行買賣,也有不少人上當受騙,所以我想做一些視頻,播報牛市的真實的行情、怎麼談價、怎麼識別好牛等等內容。

當時看到雪壓塌了棚頂,我馬上掏出手機來發抖音,也是想在第一時間讓外界知道我們受灾情况。搞養殖的人年齡都比較大,他們對自己的保護意識並不强,像保險理賠這方面,有很多人也不懂。

澎湃新聞:接下來怎麼打算?

張順龍:現在,第一個問題是牛過冬的棚子該怎麼辦,該如何重建;第二個問題是保險公司的理賠問題,這兩個問題暫時還沒有解决。

來源:澎湃新聞

标签: 暴雪 張順龍 通遼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