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的福建:戰畧弃子如何稱霸中國商界

福建 72℃ 0
摘要:上世紀50年代,從臺灣眺望對岸的福建,從福州閩江碼頭到泉州港,到處遍佈著漁船和破舊的木排,光著上身的漁民挑著扁擔,頂著烈日往岸上走去。在曾被認為是邊緣地區的土地上,信奉愛拼才會贏的福建人不僅拼出了屬於自己的千倍奇迹,更拼出了中國商界的無數傳奇。顯然,在國家整體的發展戰略中,福建當時正處在一種被戰畧放弃的狀態下。

福建人的逆襲傳奇

作者I陳淩之

編輯I張假假

來源I五環外(ID:wuhuanoutside)

逆襲典範:胡建人

上世紀50年代,從臺灣眺望對岸的福建,從福州閩江碼頭到泉州港,到處遍佈著漁船和破舊的木排,光著上身的漁民挑著扁擔,頂著烈日往岸上走去。在福州東街口行駛的公交車,背後馱著個燒木炭的大鍋爐,嘟嘟往外冒濃煙。

那個時候,福建人平均每天只能掙3毛錢,處於絕對貧困的狀態。

70年後再看福建,1642畝的福州閩江北CBD高樓林立,堆滿紅藍集裝箱的泉州港邊上,各式大型貨輪在海上進出繁忙。

如今每個福建人平均每天能掙300元,是50年代收入的一千倍。

在曾被認為是邊緣地區的土地上,信奉愛拼才會贏的福建人不僅拼出了屬於自己的千倍奇迹,更拼出了中國商界的無數傳奇。

01

開局不利,閩商下海的緣起

眾所周知,福建人愛做生意、擅做生意,其閩商自古被稱為華商第一族,但你肯定不知道當初他們下海經商竟然是被逼的。

福建的耕地極少。據測算,福建全境只有5%的土地是耕地,而就是那一點都很缺乏肥力,無地可耕導致的農業落後問題,使得福建人自古就面臨著糧食不足的問題。

既然在農業上沒有前途,福建人在買賣生意上動起了腦子。

耕地不多,但是福建有全中國最多、最好的深水港口,很適合搞出海貿易和水產養殖,這就給福建人經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巧的是他們在做生意上真就自帶天賦,在貿易上嘗到了甜頭之後,福建人乾脆把大部分土地用來種植茶葉、甘蔗、烟草這樣的高價值經濟作物,畢竟糧食種不出來還能買不到嗎?

這種破釜沉舟式的經商路子,在福建尤其是沿海地區帶出了很强的經商風氣。

到了宋元時期,陸上絲綢之路式微,海上絲綢之路成功上位。地利人和天時具備,至明朝時,閩商達到全盛時期。從泉州港、廈門港出發的閩商拿著絲綢、瓷器到世界各地交換异域珍寶。

以福建閩商為首的中華商幫從泉州、廣州、寧波發起的海上絲綢之路,途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泉州更是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

馬可波羅在泉州港,圖源:百度圖庫

至此,在這條跨越大半個地球的偉大航路上,第一代閩商誕生了。

02

臺灣,福建發展的攔路虎

然而屬於第一代閩商的時代到了明清就戛然而止了,朝廷突然實行海禁政策,“片板不得下海”,不能出海的閩商驟然衰敗,而說到這個政策的由來,就不得不提對岸的臺灣。

明末清初時,滿人鐵蹄踏遍中原大地時,東南沿海的制海權卻仍舊被明朝舊臣鄭氏牢牢掌握,於是清廷下令徹底禁止出海.

封鎖了出海的航道,就等於斷了閩商的活路,在海禁之下,一定程度上迫使閩商只能冒著殺頭的風險偷偷出海,而更大程度則是促使閩人萌生出洋謀生的想法,鄰近的東南亞則成為了閩商的避難首選,這也是福建移民文化的起源。

即使到了清中後期臺灣收復之後,沿海外貿限制解除,福建本土閩商也早已日薄西山,再不如宋元時期意氣風發的模樣。

至清末時則更甚,福建的政局混亂至極,地方官一年一換,土匪、會匪、海匪拉幫結派,人生存尚不能得何談經商,這就導致了更多的福建人選擇移民。

僅在1890年至1930年間,就有136萬福建人移居海外,大約占到了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對比之下,隔壁廣東的人口卻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資料來源:,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政局混亂、人口的大量流失,加速了福建經濟的凋敝,以至於在解放前,福建農工商業已然全面落後於周邊省份。

然而,在本土閩商消亡之時,轉至東南亞等地發展生意的閩商,正逐步紮穩脚根,保住了福建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

03

淪為戰畧弃子,福建徒步發展的三十年

時間加速到新中國開國之後,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福建本以為可以大展拳脚,但這時陰魂不散的“臺灣問題”又回來了。

建國前,福建作為對臺防禦的前線,是非常敏感的戰畧防備區,所以當時福建的重工業和交通發展優先度都非常低。

而新中國剛成立時,福建的經濟非常落後,GDP排名全國第23比特,而隔壁的廣東、浙江、江西分別是第6、17、14比特。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福建只建設了古田溪水電站和南平造紙廠等小項目,之後的規劃中也是糖廠、罐頭廠等小型企業,而這些企業落成之後還要面對缺乏農業資源的問題。

顯然,在國家整體的發展戰略中,福建當時正處在一種被戰畧放弃的狀態下。

缺乏中央投資,建設只能靠民間投資來湊,而建國初期全國人民都是一窮二白的狀態,誰的口袋裏能掏出來給家門口鋪路的錢呢?

就在福建為錢一籌莫展的時候,一批“天使投資人”從海上回來了。

就在第一代本土閩商衰敗的同時,移居海外的閩商們憑著出眾的經商頭腦,在東南亞等地紮穩脚跟,他們以“三把刀”(剪刀、菜刀、剃頭刀)的小本生意起家,累計資本擴大運營,漸漸形成了寄居海外的第二代閩商。

而除卻經商天賦,福建人還有另外一大特點——深厚的宗族觀念,閩商大多心系桑梓、幫扶同鄉,福建早期社會事業建設的大部分投資就來自於這些海外歸來的閩商。

如建成於1961年的福州華僑大廈,時稱“福州飯店第一樓”,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三星級飯店,也是第一批旅遊涉外的星級飯店,一度成為老福州人心中的地標建築。

此外如福清閩江調水工程、南安體育館、福州市第一醫院元洪門診大樓、莆田市第一醫院、金光隧道、元載大橋等也都是靠僑胞捐贈建造的。

華僑大廈,圖源:福建畫報

然而民間投資的力量在建國初期是非常微小的,工業化的時代背景和市場制度的雙重限制下,國有企業和煉鋼廠才是經濟發展的主角。

在1950年至1969年,全國GDP排名前三的一直是遼寧、上海和江蘇,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地方有重工業的底子,國家投資和政策扶持也是其中的主導因素之一,而像福建這樣一沒投資二沒底子的地方只能排在吊車尾的位置。

1973年各省GDP梯度排名,圖源:知乎

直到1954年,福建才修建了第一條通往省外的鷹廈鐵路(1957年通車),這條由廈門開往江西鷹潭的鐵路,在此後的四十年內都還是福建省內唯一一條通往省外的鐵路。

根據聚匯數據的統計,1969年福建的GDP只有31.12億元,而同年廣西的GDP是35.22億元。而建國初期福建的工業底子又十分薄弱,1949年,福建全省只有49家輕工業企業,年產值156萬元。

不能出海經商、不能造廠煉鋼,福建只能在自己最不擅長的領域農業上發力,這就造成了福建經濟長期保持在落後停滯的狀態下。

04

崛起:福建的1979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

改革開放是福建崛起的根本原因。

現代的經濟發展格局下,區位决定了一個經濟發展的潜力,而具備沿海港口是天然形成的區位優勢,以美國為例,美國沿海的十四座都市中有七座排名GDP前十。

而作為一個沿海省份,論投資,福建有一大幫富甲一方的海外閩商等待著榮歸故里;論交通,福建有泉州、廈門等天賜的優質港口;論人口,兩千五百萬為經商而生的福建人正躍躍欲試。

換句話來說,福建本就應該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地區。

政策的限制一放開,福建的區位優勢馬上開始發力,由僑胞主導的外資和台資大量流入,推動了福建的紡織業、服裝業、電子設備組裝業是迅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為主的產業集羣。

此間,僑資創造了福建許多個“第一”,如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印華地磚廠;第一個由僑胞創建的國家級開發區——福清融僑工業區;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廈門國際銀行。

只在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內,福建的GDP總量便從74.11億元跨越到458.40億元,足足翻了6倍多,排名也來到了全國第14名,而這僅僅只是福建崛起的開始。

之後的十年裏,福建產業的發展速度只能用恐怖來形容。1990年,福建的外資企業還只有3427家,95年就增長到了16527家,到98年的時候福建的GDP已經增長到3330億元,位列全國第11。

在海外第二代閩商營造的優質經濟環境中,本土的福建人也紛紛下海,開始創業。沿海岸線和閩江流域兩條脈絡逐步向內地拓展,沿海發展輕工、內陸發展重工。

這之後,形成了以安踏、鴻星爾克為代表晋江的鞋帽產業集群,以勁霸男裝、利郎男裝為代表的石獅的服裝產業集群,此外還有福安的機電產業集群、南安的石材產業集群。

晋江鞋服男團,圖源:百度圖庫

我們熟知的企業家、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也是那個年代無數個下海經商的福建人之一,他們浩浩蕩蕩重新闖入商界,構成了第三代閩商。

05

重回戰畧中心,福建經濟的第二春

為什麼改革開發是福建崛起的根本原因?

環顧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格局,區位决定了一個地區的發展潜力,投資决定了一個地區的發展速度和方向,而政策則是地區發展從0到1的開關。

伴隨著港澳回歸的鐘聲,進入新世紀的中國綜合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早已不復開國之時,蝸居一角的臺灣對大陸再構不成威脅,加上福建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速度飛快,福建重新進入了國家戰略規劃的視野中。

2004年,國家終於提出了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海西戰畧,緊接著發改委就在08年批復《海峽西岸城市發展規劃》,將福州、泉州、廈門一併列為覈心建設都市,這宣誓著長久以來缺位的政策扶持和國家投資終於要歸位了。

改變首先體現在陸上交通方面,2005年的時候,福建的鐵路總長才只有1055km,到了2011年,福建鐵路里程就達到了2110km,而2019年這個數位來到了3500km。

曾經鐵路建設最落後的福建,在短短的十數年間,逆襲成為中國第一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不僅如此福建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市市有機場。

十三五民用機場重點建設示意圖,圖源:知乎

交通條件的改善加快了福建產業朝完整體系發展的脚步,前期福建以民間資本主導的輕工業為主,而國家投資進入後,福建的電子、機械、石化三大新主導產業迅速發展,扶持出了如福清京東方、東南菱帥、泉州石化這樣的標杆企業。

2018年,福建電子、機械、石化三大新主導產業完成總產值19896.52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690倍。

但實際上,如今福建的經濟仍是由民間資本主導的,其市場呈現出高度活躍的狀態,遍地開花的中小企業產業群多而全。

根據天眼查數據,現時福建存續的企業有5664467家,全國第六,考慮到福建3900萬人的總人口,福建人均企業數量實際上比浙江還高。

除此之外,從地市的GDP排名上也能看出福建由民間資本主導的特點。

2020年福建各地市GDP排名中,泉州、福州、廈門相繼位列前三,其中泉州和省會福州的GDP幾乎完全相同,拿著這些數據去和河南、四川、安徽比,省會城市鄭州、成都、合肥的GDP全都遠遠碾壓省內第二名,後者才是政策和政府投資主導的類型。

高度活躍的民間資本,賦予了福建經濟發展極强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

在福建經濟的第二個春天裏,走出了兩個龍岩人——美團王興和位元組跳動張一鳴,也走出了新能源第一股寧德時代,不知不覺中新一代閩商在中國商界已然擲地有聲。

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福建龍岩人

2019年,福建經濟增量超過了6500億元,一舉超越了河北和湖南,排名全國第8,而下一年福建就再度超越湖北,再昇一比特排名第七,更加有趣的是,2019年福建GDP已經超過了臺灣。

06

隔海呐喊,祖國統一的靚麗看板

文末,關於福建人其實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點。

國內其他省份的人富裕之後一般都會在大城市裏買豪宅、買別墅,但對故鄉有獨特情節的福建人不同,他們發家之後尤愛回到老家蓋房子。

實際上,福建人的確很富裕,2020年福建省人均GDP達到了10.6萬元,排名全國第四,比浙江還高。

現在世界上宮殿和城堡最多的地方,不是倫敦和聖彼德堡,而是福建鄉村,那裡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

福建鄉村別墅

作為離臺灣最近的省份,福建飛速的經濟發展漸漸成為了一幅亮麗的看板,給統一的行程帶來顯著的催化作用,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你家鄰居在你家老房子旁邊蓋別墅更招人眼紅了。

互動話題

大家去過福建嗎?感覺發展怎麼樣?

讀懂中國7000種賺錢生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