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或現“座冬雪”,座冬雪有多可怕?東北虎和野豬會受灾嗎?

内蒙古 58℃ 0
摘要:最近幾天,受下半年最强寒潮影響,强降雪席捲內蒙古及東北部分區域,導致多地被冰雪覆蓋,積雪厚度高達半米以上。對此專家表示,如果後期積雪不能儘快消融,將可能會形成嚴重“座冬雪”,甚至有可能會引發“白灾”。“座冬雪”就是指入冬以後的第一場較大降雪,這場雪之後氣溫猛降,積雪長期不化,有些地方將其稱之為雪“坐住”了。

最近幾天,受下半年最强寒潮影響,强降雪席捲內蒙古及東北部分區域,導致多地被冰雪覆蓋,積雪厚度高達半米以上。

受大風影響,降雪會朝著迎風面堆積,以至於不少地方積雪厚度與平房平齊,甚至一樓被大雪淹沒,大門被積雪堵住等現象。

對此專家表示,如果後期積雪不能儘快消融,將可能會形成嚴重“座冬雪”,甚至有可能會引發“白灾”。

座冬雪

“座冬雪”就是指入冬以後的第一場較大降雪,這場雪之後氣溫猛降,積雪長期不化,有些地方將其稱之為雪“坐住”了。

我們常說“瑞雪兆豐年”,意思是說冬天天氣冷,下雪不易融化,能够像一層棉被一樣保護莊稼;其次是雪花融化之後相當於為農作物澆了一遍水;再加上雪花融化時會從土壤中吸收熱量,會使得土壤變得非常寒冷,有利於凍死土壤之中的害蟲,使來年害蟲减少。

但其實,瑞雪兆豐年所對應的是種植區,如果積雪堆積在牧區或者半牧區,經久不化,則會對當地農業生產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首先是厚厚的積雪會遮蓋地表上的植被,而人們飼養的牛、羊等家畜拱地能力較弱,難以在積雪較厚的地方尋找到牧草,如果沒有及時為牲畜補充飼料,提供越冬場所,可能會導致大量牲畜“掉膘”,甚至是死亡。

事實上,較厚的積雪已經對當地種植業和畜牧業產生了較大影響。比如:此次大雪已經導致了東北部分地區受灾,其中一家農場的牛背被厚厚的積雪壓垮,300多頭牛不得不從牛棚內跑到外面,而且這些牛群中有200多頭是懷孕母牛,還有150多頭時年前最冷時剛出生的。

由於牛棚被壓塌,牛群失去了暖棚,如果接下來再遇到嚴寒天氣,懷孕母牛流產比例較大,剛出生的小牛甚至也會被凍死。

其次,積雪反射陽光的能力非常强,厚厚的積雪能够將85%-90%的太陽光反射回太空,而土壤反射太陽能力較弱,只能將10%-20%的太陽光線反射回太空。

這意味著,積雪厚度越深,座冬雪持續的時間越長,厚厚的積雪反射太陽的能力就越强,這將會導致當地更冷;較低的低溫又會導致冰雪融化速度更慢,對當地帶來長期影響。

座冬雪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野生動物又分為冬眠和不冬眠的野生動物。

對於蛇而言,天氣越冷越難熬,這是因為蛇在冬季時,體溫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降低,當體溫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時,蛇就會變得僵硬,難以行動,所以在冬季來臨之前它們就會躲在洞穴或者土壤之下的縫隙之中。

座冬雪的出現,會導致雪融化時氣溫變低,而較低的低溫可能會直接凍死蛇,只有藏得足够深,或者待得地方足够溫暖的蛇才能倖免於難。

對於冬眠的恒溫動物而言,低溫也可能會導致它們被凍死,但總體而言在夏秋季節儲存的脂肪(食物)越多,抵抗嚴寒的能力就會越高,越不容易被凍死。

不冬眠的動物在遇到座冬雪時,尤其是遇到較厚的座冬雪時,日子會變得更加艱難。首先我們要知道,積雪雖然是鬆軟的,但是積雪在融化過程中又會凝固,所以持續較長的座冬雪會變得較硬,這將會導致野生動物們更難以拱開厚厚的積雪,尋找土壤表面的枯草和樹根,以至於冬季也會出現嚴重掉膘,甚至死亡。

比如:2019年春節前後,玉樹地區出現雪灾,部分鄉村的積雪厚度接近半米,部分野生動物因為饑餓和寒冷被凍死。幸運的是當地牧民,僧侶以及社會各界均自願上山投喂野生動物,為其補充飼料,不少野生動物憑藉著這些食物度過了危機。

事實上,現如今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在遇到大雪天氣時,也會為野生動物投放飼料。

也有一些野生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强一些,比如:野豬,野豬長長的獠牙和猪鼻子能够拱雪,露出地面,而露出的地面將會為鳥類以及小型哺乳動物提供覓食場所,所以野豬是當地的關鍵物種之一。

如果當地氣溫足够冷,積雪厚度也足够深,那麼野豬也會自身難保,被凍死在大雪天。

食草動物的死亡,也會影響到當地食肉動物的生存,比如:老虎,狼,猞猁等食肉動物。而且厚厚的積雪也不利於它們隱藏自己的身影,導致狩獵困難。

可能會有些人心疼咱們的完達山一號,畢竟這是它剛離開母親度過的第一年冬天。不過不用擔心,因為保護區內在下雪天時,會根據情况為當地的野生動物補飼,儘管仍舊會有一部分野生動物會因為寒冷或者饑餓死亡,但只要在夏季儲存足够多的脂肪,相信能够度過這次危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