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提出:到2025年,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現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永續,農民收入增速不低於脫貧縣的平均增速,區域性發展短板有效彌補,發展水准達到全省的一般水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不掉隊
●財政支持
“十四五”期間,省財政從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中,單獨安排25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不少於100億元、25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不少於50億元
●金融支持
拓展小額信貸,支持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發展生產和經營
●土地政策支持
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名額,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
●人才支持
實施千名緊缺專業人才頂崗培養計畫,每年選拔一批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及特色產業科技骨幹赴外研修培養
日前,四川出臺《關於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加快50個國家和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永續。
《實施意見》的出臺有何背景?將如何指導各地開展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扶工作?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一場“計時跑”:到2025年,達到全省一般水准
今年8月,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公佈了壤塘縣等25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劍閣縣等25個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
“42個縣集中在三州,區域相對集中,脫貧時間晚、脫貧基礎不穩固,返貧致貧風險較高,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落後,是鄉村全面振興亟須補齊的突出短板。”省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不補齊這些縣的短板,不僅會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帶來風險隱患,還將影響制約我省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的行程。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永續,農民收入增速不低於脫貧縣的平均增速,區域性發展短板有效彌補,發展水准達到全省的一般水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不掉隊。
“這就好比一場‘計時跑’。”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藍紅星表示,中央明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設立5年過渡期。“當前,50個重點幫扶縣落後於大部隊,要達到全省一般水准,與全省其他區域共同‘跑’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賽道,還需要多方合力,注入强大的發展動能。”
一條持續增收路:不僅要補短板,更要幫發展
《實施意見》明確了支持鞏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支持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支持鄉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支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各類力量的幫扶合作、强化資源要素支撐等7個方面25條支持措施。從內容來看,集中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不僅要補短板,更要幫發展。
“主要有3個著力點。”省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說,《實施意見》著力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强自我發展能力、加快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依據國家層面的政策措施,《實施意見》結合四川實際,細化、新增政策措施多達30餘處。
財政支持上,“十四五”期間,省財政從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中單獨安排,25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不少於100億元、25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不少於50億元;金融支持上,拓展小額信貸,支持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發展生產和經營;土地政策支持上,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名額,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人才支持上,實施千名緊缺專業人才頂崗培養計畫,每年選拔一批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及特色產業科技骨幹赴外研修培養。
“與脫貧攻堅時期相比,‘造血類’支持政策比例增大,鼓勵重點幫扶縣依託產業扶貧打下的基礎,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提升自身能力。同時,加大勞務輸出,促進就地就近就業,穩定收入來源,真正走出一條永續的增收致富路。”藍紅星分析。
一個工作機制: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
“只有把本地用得上的政策掌握全、梳理清、研究透,建立政策清單,才能推動政策發揮最大效益。”省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說。
在推進工作落地落實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堅持“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級層面,建立省領導聯系指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制度,負責政策支持、統籌協調、規劃指導、監測評估;市級層面,强化組織動員、工作指導、跟踪問效;縣級層面,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履行好一線總指揮職責,做好進度安排、資金使用、資源調配、項目落地、推進實施等。
阿壩州13個縣全部被納入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政策要落地,項目是最好的承接載體。”阿壩州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說,將切實用好政策,及早謀劃2022年鄉村振興項目計畫的上報工作。
甘孜州雅江縣是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該縣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於曾是深度貧困縣的雅江來說,鞏固脫貧成果要立足當地特色產業,“雅江將用好產業支持政策,預計今年投資500萬元建設松茸凍幹生產線,進一步健全以松茸為主的食用菌全產業體系。” (記者 文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