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國內首臺氣墊式直排泥水—土壓雙模式盾構機在南寧中鐵廣發軌道裝備有限公司車間順利下線,標誌著“南寧造”盾構機全面邁向高端化時代。黃達琪 攝
廣西水牛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正在觀察水牛細胞生長狀況。近年來,廣西大力開展良種水牛推廣和科技推廣,帶動了廣西及南方地區的水牛品種改良和奶業開發,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王德立 攝
在第九届中國—東盟(柳州)汽車工業博覽會零部件展暨機床(智慧製造)和工業機器人展覽會上,參展商在瞭解柳州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黎寒池 攝
近日,在廣西桂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人員正在研製晶片。尹慶南 攝
8月9日,在欽州港附近海域,一艘拖輪正在拖運廣西自主生產的大型橋樑構件。這些大構件將運送到廣東揭陽市附近海域進行安裝,形成一條延伸到海上的輸油橋樑。周軍 攝
在融安縣一家青蒿素生產企業,工作人員正在實驗室裏對青蒿樣品進行試驗分析。該縣是現時國內外較大的青蒿素生產基地,種植青蒿面積近萬畝。產品出口越南、巴基斯坦、印尼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部分非洲國家,作為抗擊瘧疾的基藥。譚凱興 攝
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一角。周軍 攝
近年來,玉柴集團大力發展純電動商用車項目。2020年6月,占地525畝、投資13.8億元、年產兩萬輛的玉柴純電動商用車一期項目,在玉林先進裝備製造城竣工投產,開啟了玉柴整車產業發展的新征程。圖為科技人員在吊裝新能源卡車電機。周軍 攝
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優化創新生態環境,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全區上下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努力讓“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變數”和“最大增量”。
著力壯產業,科技賦能產業蓬勃發展。我區在高性能新材料、先進製造業、傳統優勢產業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2017—2020年底,累計支出自治區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47.9億元,帶動社會投入292.4億元,實現約2700億元的新增銷售收入。
著力强主體,企業創新創造更有活力。積極開展科技型企業培育工作,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800家,瞪羚企業數量107家。2021年,全區實施千企科技創新工程,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評估入庫保有量3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3200家,認定瞪羚企業50家。
著力建平臺,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開展廣西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計畫,新增國家眾創空間等32家國家級創新平臺。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高新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著力保民生,科技戰疫成效顯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啟動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發佈全國首個國際合作科技專項專案申報指南。
著力育人才,聚才匯智效應明顯增强。大力引育高水准人才,啟動院士後備培養工程首批人選考核和院士顧問績效評估,首次完成了對區直公益類科研院所的人才工作考核。
著力强幫扶,科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以來,累計選聘貧困村科技特派員近1.5萬人次,科技服務覆蓋全區5000多個貧困村和主要扶貧產業,科技培訓135萬人次。
著力改機制,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優良。制定出臺“廣西科改33條”,在企業創新、成果轉化、科研激勵等方面實施一系列重大改革。
一組數據折射出我區創新發展正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全區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6年的48%提高到2020年底的55%。2020年底,全區擁有發明專利25241件,是2016年底的1.77倍;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12件,是2016年底的1.71倍。輸出科技合同登記數量及成交額由2016年的1832項、34.1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405項、91.74億元。擁有國家“五類”人才97人,比2016年增長125.6%。設立賀州、百色、玉林、防城港、貴港、崇左6家自治區級高新區,現時高新區數量達到14家。“十三五”我區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共29項,並首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李新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