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掌握創新發展主動權

广西 73℃ 0
摘要:自治區黨委、政府成立了“廣西科技創新發展辦公室”,建立完善自治區財政科技計畫管理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綜合資源,聯動推進。企業是創新的主角,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科技型企業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主力軍。

只有創新才能自强、才能爭先,要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

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高品質發展,創新是關鍵。

從對創新領域進行長遠謀劃,到搭建創新制度的“四梁八柱”,再到激發創新活力的一系列實招硬招,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我區用最大氣力揚優勢、補短板、强弱項、破制約,努力走出一條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科技强到產業强、經濟强、廣西强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繪就創新驅動發展路線圖

經濟後發,如何追趕?

越是後發展、欠發達,越要在創新上下苦功。自治區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廣西要把創新擺在全區發展全域的覈心位置,借力創新、加速搶跑、換道超車。

5年前,全區創新驅動發展大會召開,吹響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集結號,出臺《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决定》及8個配套檔案,明確了“三個堅持、五大突破、七項任務、九張名片”的創新發展思路。

3年前,全區創新支撐產業高品質發展推進大會召開,印發《廣西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提出“堅持創新支撐產業高品質發展不動搖”,堅持“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後端轉化不動搖”。

今年7月出臺《科技强桂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聚焦產業、聚焦企業、聚焦產品,以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繪就一張確保創新落地的時間表、路線圖。

自治區黨委、政府成立了“廣西科技創新發展辦公室”,建立完善自治區財政科技計畫管理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綜合資源,聯動推進。從2017年至2020年,我區安排規模為50億元的創新驅動專項發展資金,圍繞打造“九張創新發展名片”,啟動實施糖業二次創業技術研發、智能化工程機械技術創新等科技重大專項。2021年,自治區財政廳又安排創新驅動發展資金預算15億元,創歷年之最。

劍指痛點堵點改革體制機制

今年9月3日,自治區科技廳官網發佈首批廣西揭榜制科技張榜項目,此舉標誌著我區啟動面向全國開展廣西重大科技需求的“揭榜掛帥”和“訂單式”研發攻關。項目一發佈,便吸引了國內多家組織關注,現時已有6個科研團隊提交了揭榜方案。

來自山東科研團隊的相關負責人稱,揭榜制是廣西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的重大舉措,可以促使更多優秀科研團隊脫穎而出。

為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創新作為第一發展動力所蘊藏的巨大潜能,我區劍指痛點堵點,體制機制改革挺進“深水區”。

2020年制定出臺“廣西科改33條”,近90個政策點全面推進自主創新:對組織引進高層次人才實行“一項一策”、清單式管理和年薪制;啟動省級“傑青”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對國家級高新區實施綜合排名獎勵機制……

深化科技計畫管理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對分散在10多個部門的130多個科技專項進行優化整合,形成新五類計畫體系。

加快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評估體制機制,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廠房、從書櫃走向貨架的步伐。全區輸出科技合同登記數量及成交額由2016年的1832項、34.1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405項、91.74億元。

不斷擴大人才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範圍,搭建“人才飛地”,實施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優化提升工程……我區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開放的胸襟,加快聚集一大批“高精尖缺”創新人才。

企業是創新的主角,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科技型企業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主力軍。我區努力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記者日前走進南寧龐博生物工程公司生產車間,乾淨整潔的現代化生產線引人注目,一袋袋白色粉末狀的食品級生物酶整齊有序地封口下線裝箱……該公司主打創新牌,憑藉10項專利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成為全國首家食品級生物酶的研發、生產、銷售企業,特別是公司的木瓜酶生產科技全球領先,產品熱銷歐美、東南亞國家。

為了讓企業掌握創新發展“金鑰匙”,我區完善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梯次培育體系,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和“再倍增”計畫、瞪羚企業培育計畫。2020年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評估入庫企業達262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800家,瞪羚企業107家。

加大財政獎補力度,增强企業自主創新的志氣和骨氣。2020年,全區下達財政獎補資金超4億元,拉動1308家企業年度研發投入超過90億元。

扎實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出臺《廣西新型研發機構認定管理辦法》,118家自治區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41家自治區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提升企業創新創造活力保駕護航。

集聚科技金融資源力促企業換道超車。2020年底,科技廳聯合財政廳設立規模為1億元的廣西創新驅動發展投資基金,通過出資多支科創子基金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

科技賦能產業趕超跨越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引導創新鏈跟進產業鏈,我區兩鏈融合激發高品質發展的澎湃動力。

近日,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收到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型號辦公室發來的感謝信。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所用關鍵鋁合金資料部分來自該公司。在我國追天攬月的偉大征途中,“南南鋁加工”留下了精彩一筆。

11月5日,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科考碼頭,柳工多款“大國重器”搭乘著“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啟航,再次踏上南極破冰之旅。這意味著中國大型怪手、大型礦卡將首次登入南極,用實力詮釋柳工“極限工况 強悍設備”的品牌內涵和“大國重器”的新高度。作為中國極地科考使用種類、數量(台套)最多的工程機械品牌,柳工已連續十二載助力國家極地科考事業。

另一個典型是玉柴。“十三五”期間,自治區科技廳支持玉柴集團科技專案49項,資助金額3.8億元,拉動玉柴23億元的研發投入。2018年,玉柴率先推出我國第一臺排放達標國六發動機,突破了多項被國外壟斷的“卡脖子”核心技術。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六發動機產銷量仍逆勢上揚,銷售收入近50億元。

全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由2016年的105.9億元增至2020年的173.2億元,在制糖、高端鋁、汽車等13個產業領域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一系列高精尖創新成果競相湧現。

“雙百雙新”“千企技改”項目落地實施。開工建設“雙百”項目74個,累計新增產值720億元;開工建設“雙新”項目312個,累計新增產值852億元。“千企技改”推進2196家企業實施科技改造項目2869個,填補了我區產業鏈的缺失環節。

2018年啟動的“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提前1年超額完成任務,突破重大科技132項,創建118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引育126個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促進1827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數從“十二五”末的641家增至“十三五”末的2806家。

戰略性新興產業揚優成勢。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18.9萬輛,同比增長191.7%,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成為全國新能源車型銷量冠軍。

5年來,我區創新發展跑出加速度:2020年底,全區擁有發明專利25241件,是2016年底的1.77倍;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12件,是2016年底的1.71倍;設立賀州、百色、玉林、防城港、貴港、崇左等6家自治區級高新區,現時高新區數量達14家;“十三五”我區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共29項,並首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

打造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創新中心

今年9月,中國—東盟科技人才創新驛站正式啟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技術轉移機构與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合作,建立了廣西南洋科技創新中心,成為該創新驛站的首位成員。

這是我區積極發揮毗鄰東盟國家的獨特區位優勢,拓寬創新合作“朋友圈”的典型案例。

為了加速融入國際國內創新網絡步伐,高水准打造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創新中心,我區按下創新合作發展“快進鍵”。

構建了覆蓋東盟10國和部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中國—東盟技術轉移合作網絡,培育科技創新合作夥伴,現時合作網絡成員數達2600多家。

與東盟9個國家建立了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成功舉辦了9届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組織科技對接等活動近200場,推介項目近6000項。同時,與40多個國際研究機構、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國際科技合作關係。

採用“借力發展、借梯登高”的策略,國內創新合作發展亮點紛呈。我區先後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19所“雙一流”高校“聯姻”。在北海,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科研工作漸入佳境;在南寧,浙江大學—廣西東盟創新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廣西節能環保研究院正嶄露頭角。

與此同時,我區與廣東、四川、陝西等省科技部門建立了常態化科技交流合作機制,在共建創新平臺、聯合開展重大攻關、高層次人才交流等方面開花結果。(李新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