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各大城市非私營組織在崗職工的收入水准如何?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對36個重點都市2020年城鎮非私營組織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下稱“非私組織平均工資”)梳理發現,北京非私組織平均工資最高,超過了18萬元。上海和深圳分列二、三比特,南京超過廣州位居第四。拉薩工資水準位列前茅。
需要說明的是,這36個都市僅包括了4大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畫單列市,不包括蘇州、無錫、東莞、佛山、溫州等經濟大市。另外,在薪水統計調查中的非私營法人單位,具體包括國有組織、集體組織、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等組織。整體上,非私營企業的平均工資大幅高於私營企業的平均工資。
資料顯示,北京城鎮非私組織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高達185026元,上海以174678元緊隨其後。這兩大直轄市在36個都市中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其中第二名的上海領先第三名的深圳多達35242元。
京滬兩地的工資水準高,與兩地的產業結構緊密相關。作為我國城區人口規模前兩名的都市,京滬的輻射帶動能力也最强,現代服務業最為發達。年均薪水最高的三個行業——資訊傳輸、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業,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在上海和北京。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組織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7379元,比上年新增6878元,分行業門類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是資訊傳輸、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177544元,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業139851元,金融業133390元,分別為全國平均水準的1.82倍、1.44倍和1.37倍。
近年來,隨著京滬轉型陞級不斷深入,新興產業、高新產業等快速發展,高收入行業從業人員進一步集聚。例如,北京市統計局的資料顯示,隨著全市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創新主體活力不斷增強。今年1-8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合計2024.7億元,同比增長27.7%,兩年平均增長22.5%。其中,“三城一區”企業研發費用、研發人員占比均接近7成,擁有有效發明專利占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的63.2%,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作為我國最大的都市,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在2019届畢業生中,上海的名校畢業生留在上海的比例都很高。其中,上海財經大學為76.74%,上海外國語大學為76.57%,上海交通大學為73.47%,復旦大學為72.75%。
這兩大直轄市之外,有4個都市位於“13萬元梯隊”,其中一線都市深圳位居第三。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20年深圳2020年城鎮非私營組織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37310元,城鎮非私營組織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39436元,同比增長9.1%。
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省會南京超過了一線都市廣州,以138005元位居第四。廣州和杭州也都超過了13萬元,位居第五、第六比特。總體上,這幾個都市相差不大。
在前十名都市中,有9個都市來自沿海地區,來自中西部地區只有1個,即位居第7的拉薩,去年該市城鎮非私營組織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到了125998元。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