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梁懌韜王隽傑
圖/羊城晚報實習記者饒盼
廢棄的食用油脂一旦管理和處理不善,極易成為“地溝油”。記者11月11日通過對處理企業和職能部門的走訪獲悉,廣州已具備將廢棄食用油脂資源化處理的能力,廢棄食用油脂經“精加工”可變為生物柴油,出口海外。
廢棄食用底油被工作人員從車上卸下倒入進料口
變廢為寶
廣州市自今年10月26日起實施《廣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了杜絕廢棄食用油脂返回餐桌,資源化處理廢棄食用油脂等要求。
“廢棄食用油脂的不妥善處理,很容易產生食品安全隱患。”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運營方——朗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卓向記者展示了“粗加工”和“精加工”後廢棄食用油脂的產物區別。
記者觀察可見,左邊第一種看起來色澤與普通的食用油無異。張卓介紹,這種油就是粗加工毛油脂經過去色去味後得到的“地溝油”,普通人很難分辨,容易回流到餐桌。而右邊的三種產品分別為生物柴油、甘油和植物瀝青,是廢棄油脂精加工後的產物。
張卓介紹,通過LBD生物柴油製備技術可將廢棄油脂中的甘油三酯催化、精餾後轉變為脂肪酸甲酯,這一不可逆的化學過程會將廢棄油脂轉變為生物柴油。這些生物柴油一方面通過石油企業內銷或出口至歐盟,另一方面作為增塑劑製備原料出售。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柴油屬於生物質可再生清潔能源,對環境十分友好。另外兩種副產品同樣有其價值,甘油可用於化妝品生產,植物瀝青則是鑄造黏結劑的主要原料之一。根據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現時的處理能力,廢棄食用油脂入廠後只需8-12小時“精加工”,便可被制為生物柴油。
廢棄食用油脂經過“精加工”,便可被制為清潔能源生物柴油
應收盡收
“杜絕重新回流餐桌,是廣州管理廢棄食用油脂的首要任務。”廣州市城市管理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韋彩嫩介紹,除了朗坤公司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外,現時廣州還有四到五家企業在處理廢棄食用油脂上具有完善的處理流程和環保設施。
根據市城管部門的推算,在“應收盡收”的背景下,廣州每天約有300噸廢棄食用油脂產生,當中包括廚餘垃圾油水、餐飲廢油、動物屍骸脂肪油等。結合現有合規企業的處理數據,廣州的廢棄食用油脂的收運現狀還沒有做到“應收盡收”,相當大一部分廢棄食用油脂並沒有流向合規處理途徑。
韋彩嫩介紹,《辦法》針對廢棄油脂,明確了更為有序、高效的收集、處置辦法。通過有價收購的管道,鼓勵餐飲企業等產廢者將廢棄油脂通過合法途徑銷售;其次,明確廢棄油脂處理的特許經營模式,規範市場秩序;最後,明確廢棄油脂處理的科技標準,即通過深加工將其變為不可食用成分,杜絕廢棄油脂回流餐桌的可能。至此,廣州市針對廢棄油脂的處理已經形成了立法規範、設施兜底的閉環管理。“只要前端收集到,後端處理就能兜得住。”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