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規模宏大的找煤任務正在哈爾濱展開

内蒙古 72℃ 0
摘要:10月16日,哈爾濱迎來了2021年的第一場雪。當天,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寒潮,氣溫驟降10℃左右,哈爾濱最低氣溫已是-3℃。就在同一天,哈爾濱全市正式啟動供暖,這比往年提前了4天。哈爾濱的供熱企業都陸續公告,前期設備檢修等準備工作已經妥當,今年供熱任務能安全、有序運行。10月14日,距離正式供熱只剩兩天。在一個偏寒冬的季節來臨之前,一場規模浩大的找煤任務正在中國全方位展開。哈爾濱的煤炭保衛戰,只是其中一個故事。

本刊記者/彭丹妮

10月16日,哈爾濱迎來了2021年的第一場雪。當天,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寒潮,氣溫驟降10℃左右,哈爾濱最低氣溫已是-3℃。就在同一天,哈爾濱全市正式啟動供暖,這比往年提前了4天。

哈爾濱的供熱企業都陸續公告,前期設備檢修等準備工作已經妥當,今年供熱任務能安全、有序運行。然而,就在平靜的背後,當地許多供熱企業的負責人卻都在共同為一件事情著急:煤炭。

在這個中國最北端的省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煤,燒大腿”。冬春的供暖問題,是當地的頭等民生大事。供熱是不能出問題的,但煤炭該去哪兒找?

10月14日,距離正式供熱只剩兩天。一家熱力公司負責人張楠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張發給區政府的函,上面寫道:企業每年供暖季需要煤炭45萬噸,現時庫存只有15萬噸左右,只够燒到12月初。當地省、市層面均有要求,供熱期開始前,集中供熱企業的儲煤率要達到供暖期用煤量的50%,也就是說,張楠管理的公司還沒有達標。

圍繞煤炭的供應,今年從上到下都在提的一個詞是,“千方百計”。政府要求千方百計地釋放產能、保障民生用煤、協調運力、穩定價格,用煤企業也在千方百計地尋找可買的煤源。在一個偏寒冬的季節來臨之前,一場規模浩大的找煤任務正在中國全方位展開。哈爾濱的煤炭保衛戰,只是其中一個故事。

淡季不“淡”

威立雅(哈爾濱)熱電有限公司承擔哈爾濱市哈西地區、學府路沿線等熱門區域總共約3300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是當地一家比較大型的供熱企業。雖然是熱電聯產的機組,但是該公司在非供暖期不發電。

東北的用煤有季節性特徵,供熱季過後,煤炭市場是淡季,價格比較低,且火車運力也比較充裕,囙此,近幾年,當地政府號召供熱企業“冬煤夏儲”。郭鳳桐負責威立雅公司的煤炭採購工作。像過去一樣,今年淡季時,他開始著手供暖季的儲煤工作。

但郭鳳桐發現一個反常的現象:今年夏天的煤炭價格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季節性下降,還是3、4月份時的價格。哈爾濱華能集中供熱公司物資供應採購部部長遲力明也說,往年,夏季煤價會比冬季便宜大約10%~20%,但今年夏天,煤炭價格沒有下浮。去年冬天煤價的最高點,就是今年的最低點,行情就像一條直線,一路上揚。

身為物資採購部經理,郭鳳桐就像一名市場調研員一樣,收集中國煤炭資源網、秦皇島煤炭網的價格指數,以及同行們購煤的價格,才說服了公司高管多撥一些採購資金給他。起初幾個月,他分別以2萬噸、5萬噸、10萬噸這樣的數量少量購入,以觀望行情;到了7、8月份,煤價還在往上漲,他便開始大量進煤。

威立雅所用的煤炭70%是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的褐煤,熱值集中在3000~3700大卡/公斤。去年的10月下旬,內蒙古3500大卡/公斤左右的褐煤,到哈爾濱是400元,但是眼下,市場拍賣價已經漲到706元,加上運費是830元左右。也就是說,價格已經漲了一倍。

張楠是哈爾濱另一家民營熱電公司的負責人,公司使用的是3000多大卡/公斤的褐煤與4000多大卡/公斤的本省烟煤兩種煤源。他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一張黑龍江黑河市金三角煤礦10月10日執行的最新銷售價格表顯示,發熱量3500大卡/公斤的煤炭每卡0.23元;5400大卡/公斤的煤炭每卡要0.3元。他說,去年,本地烟煤同期的價格大約是每卡0.13元。

近年來,哈爾濱的供熱越來越向大的供熱企業集中。威立雅的供熱面積不斷增加,今年供暖期需要的煤炭大約在90萬噸。在供暖期開始前,威立雅已經有了42萬噸的煤炭庫存,還差一半多的量沒有著落。但是眼下,即使出得起高價,也不好買煤。

跟很多用煤大戶一樣,威立雅的購煤管道有兩種。購買主力央企煤礦的煤源,一般是年初就商定價格和供應量,這樣的長協訂單是供暖企業的首選。長協是指煤炭採購的中長期契约,分年度長協和月度長協,價格有優勢,產量和品質穩定,但它無法滿足全部需求。近幾年,威立雅購買的長協煤比例逐年下降,從2017年的70%降至現在可能只有30%,剩下的大部分需要依靠經銷商、非主力煤礦等一些“市場煤”的補充。

對於“市場煤”,威立雅公司往年都是招標採購,但今年卻是到處東找西凑。郭鳳桐最近天天電話不斷。對於那些招標中選的市場煤供應商,他需要催問有沒有產能、什麼時候能發運,也有賣煤的人給他打電話,量少價格也高,能成交的更少。郭鳳桐9月就從這樣一個貿易商那兒買了一萬噸褐煤,價格很高,只够公司用一天的量,但是到現在也沒有見到貨。“現在有時候我一瞅電話,看到是陌生電話就不接了,多數不可靠。”

劉文武是一名賣煤中間商。從哈爾濱中心市區出來,驅車往東幾十公里,在一條荒凉的鄉間馬路旁,是劉文武的儲煤點。儘管他的院子裏堆滿了幾座大煤山,但是他卻為年底之前再向客戶供應10多萬噸煤炭發愁,“買不著煤”。

劉文武主要經銷內蒙古呼倫貝爾的褐煤。往年,淡季是他進貨儲煤的時間,今年因為上游的煤炭供應緊張,他的煤炭存量始終上不去,至今才賣了10多萬噸,比往年少。劉文武目前有兩個主要客戶:齊齊哈爾的華電熱電公司和哈爾濱鑫瑪熱電公司。

眼下,煤炭價格不僅高,而且變動快。劉文武說,以前可能是三個月、五個月漲一次價,一次也就漲幾元、十幾元,現在幾乎是按天漲價。這樣的行情,他作為貿易商卻沒有喜笑顏開,因為年初跟客戶簽訂了契约,不能實时調價。

從煤炭銷售端掌握的情况來看,今年市場也是不一般的火爆。《中國新聞周刊》獲取的一份呼倫貝爾某主力露天礦的內部市場分析報告寫道,年度長協煤價格比較穩定,不加運費,華能集團伊敏礦和紮賚諾爾礦的煤炭在哈爾濱售價分別為每噸190元和251元,維持去年價格。但市場現貨價格混亂,9月,該公司銷往東北的煤炭鐵運競拍成交價451元/噸,溢價128元/噸,“證明供暖用戶已開始不計成本搶佔市場現貨資源”。

褐煤進黑

2013年之前,劉文武給客戶供應的基本都是本地煤,之後,他銷售的外地煤越來越多。現在他的煤炭生意每年大約有50萬噸的成交量,全部都是從呼倫貝爾的煤礦運來。“因為普遍是這個趨勢,電廠和供熱企業燒褐煤,人家用這個煤,就得跟上這個變化。”

在中國地圖上,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市與黑龍江省相鄰。呼倫貝爾市的幾座超大型煤礦都坐落在海拉爾地區,哈爾濱距離內蒙古的產煤大區鄂爾多斯有兩三千公里的距離,但距離海拉爾只有700公里。囙此,從運輸成本上而言,去呼倫貝爾買煤,比去內蒙古其他地方對哈爾濱來說更划算。

僅僅有煤,並非萬事大吉。不同的工業生產,使用的煤炭種類不同。褐煤是一種低熱質的煤炭,熱值在3000大卡/公斤到3700大卡/公斤,中國已探明褐煤保有儲量1300億噸,占全國煤炭儲量的13%,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東部的褐煤帶上,埋層淺,多數是露天礦。相比之下,黑龍江的煤質更好,但需要井下開採,多屬於烟煤中的長焰煤,一些熱值超過5000大卡/公斤的煤炭還能供應外地,用作煉鋼。

北京能研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焦敬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因水分含量更多,長途運輸會加劇其熱值的損耗,所以蒙東那邊很多褐煤煤礦會在坑口旁就近建電廠。但在一系列供給側改革之後,東北缺口越來越大,對褐煤的依賴越來越强。

早至2009年,黑龍江就從煤炭調出省份轉變為煤炭調入省份。賀少華曾經是黑龍江一家大型火電發電廠的廠長。對著一張黑龍江省地圖,他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從2010年前後開始,省內東部傳統四大煤城——鶴崗、雙鴨山、七台河、雞西,是龍煤集團的“地盤”,除了自給自足,還供應東部的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而黑龍江中西部的齊齊哈爾、大慶和哈爾濱等地,主要依靠蒙東地區的呼倫貝爾煤礦。此外,黑龍江還有一部分俄煤經綏芬河口岸流入。

但在過去十來年間,黑龍江的本地煤與蒙東的褐煤並非和平共處,而是隨著時局變化,二者之間曾經有過博弈。

2018年,黑龍江掀起了一股煤炭去產能的高潮。在此背景下,當年秋天,進入供暖季之際,黑龍江煤炭供應缺口高達1350萬噸,政府多次專門針對煤炭保供問題召開會議。

此後,東北三省開始成為中國煤炭供應最緊缺的三大區域之一。2021年9月末的報告估計,黑龍江年煤炭需求在1.2億噸左右,省內生產原煤5600萬噸,供應外省煉鋼用的優質焦煤等1000萬噸,剩下6500萬噸左右的缺口來自三個蒙東、俄煤、其他市場煤,其中蒙東供應4500萬噸。

與此同時,開採條件優越、以大礦為主的內蒙古受去產能政策的影響較小。在呼倫貝爾市,其煤炭產能集中在幾家超大型煤礦,在今年產能核增之前,華能集團的伊敏露天礦年產能為2700萬噸,國能寶日希勒礦年產能為3500萬,合計6200萬噸。

呼倫貝爾市工信局副局長宋立强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現時,該市共有16家煤礦企業,從2015年到現在,總產能每年大約維持在9000萬噸,波動不大,其中,本地消費煤炭在3500萬噸左右,剩下的都銷往東北。2016年以來,該市受政策影響而關停的小煤礦產能大概只有300萬噸。

外地的褐煤開始取代本地的烟煤,進入黑龍江的電廠和供熱企業越來越多。對此,中國華能集團能源研究院吳凡等人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東三省受煤炭資源枯竭及去產能政策力度較大等因素影響,產量持續下降,由1.84億噸/年下降至1.29億噸/年,對蒙東的錫盟、呼倫貝爾等地的煤炭供應依存度不斷提高,現時,該區域消耗的煤炭55%都來自蒙東地區。

保供:异常艱巨的一年

在缺煤常態化的大背景下,煤炭保供就成了供暖季來臨時政府的頭等大事。2017年,哈爾濱便成立煤炭“迎峰保供”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工信局,也就是如今的哈爾濱市煤炭保供工作指揮部。

煤炭保供工作指揮部、供熱企業和電廠的燃料負責人都在一個聯絡群。在供暖季開始後,企業每天都會填一個表格,向工信局彙報儲煤情况、到煤情况、耗煤情况,以便對方再向省發改委彙報。通過每日報表的監測,市工信局就能知道哪些企業現在存煤緊張,然後聯系企業,詢問用的是什麼煤種,再通過省發改委對接、協調。

今年,緊張感來得更早、更明顯一些。夏天的時候,郭鳳桐說,黑龍江省和市政府層面、包括煤礦企業,就傳出風聲,說今年煤炭可能會緊張,希望大家在夏季的時候做好煤炭儲備工作。

“今年8月份,我們就經常開煤炭保供的會議,逐漸就顯得比較緊張了。”國能哈爾濱熱電有限公司分管燃料的副總經理黃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就在供熱季開始前,哈爾濱市副市長與當地區長接連兩天都來他們這裡瞭解儲煤情况。就像地方供熱企業一樣,他說,現在央企幾大電廠每天也要將燃煤量、煤炭庫存層層上報,最終匯總到國家發改委。

哈爾濱市的供熱季是從10月20日到次年的4月20日,一共180天。在這期間,當地33家集中供熱企業、13家中小熱電聯產企業的煤炭總需求是952.64萬噸。哈爾濱是黑龍江省供熱面積最大的都市,供熱季所需煤量在全省也是最多的。黑龍江省集中供熱企業的總供熱面積為43675萬平方米,其中哈爾濱占到接近一半,為20062萬平方米。

在這種形勢下,負責哈爾濱市煤炭保供的政府工作人員感到任務艱巨。市工信局生產要素保障處王恩雙等人具體負責該市煤炭保供工作。他們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感慨,今年是煤炭保供工作指揮部成立五年來,感覺保供形勢最嚴峻的一年。

10月19日,哈爾濱市總共46家熱電供熱企業實際煤炭庫存為528.28萬噸,接近總需求的55%。但是,令王恩雙與他的同事們發愁的是,剩下那接近50%的煤去哪兒找?

按要求,哈爾濱要在供熱季開始前達到50%的儲煤量要求,以保證大約前90天的耗煤量,之後一邊用煤一邊進煤。但是,哈爾濱市工信局的工作人員說,在後續進煤的過程中,明年能簽多少購煤契约、契约怎麼兌現,不確定因素很多。到明年1月20日左右,正好臨近春節,加之運力緊張,他們擔心不能及時填補。

市場上流通的煤可能並不多。呼倫貝爾市五九煤礦大約有一半的煤炭都銷往東北,基本都是到黑龍江。該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龍廷周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因為煤礦產能都是已知的,一般長期合作的主要客戶,都在年初簽訂了協定,煤炭銷售的盤子也就基本定了,剩下的就是冬季一些應急的、本地供暖的靈活的煤炭,這部分量不大。

呼倫貝爾主力煤礦伊敏露天礦的褐煤年產能為2700萬噸。該公司在回復《中國新聞周刊》的採訪中表示,其中約1140萬噸供應自己的伊敏電廠,其餘1560萬噸外銷,主要客戶是華能、華電、大唐等中國幾大電廠的黑龍江和吉林的分公司。在外銷部分,長協訂單占83%,市場煤和本地零散銷售的地銷煤占比分別是10%、7%。而年產能810萬噸的國能大雁礦的一比特管理層說,公司年度長協比例70%~80%,全年的產能大部分都預定了。

就像往年一樣,今年,哈爾濱市煤炭保供指揮部也組織了煤源對接會,把煤礦企業、經銷商與供熱企業請到一起洽談。但是今年,指揮部找煤炭供應商比較費勁,因為之前那些合作的大型煤礦企業,已經通過長協契约把量提前分配出去了,在一番努力之下,才組織了6家煤炭供應商和有進口煤炭能力的外貿企業與用煤方對接。

9月30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發佈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電煤保供工作,已簽訂的電煤長協契约履約率四季度要達到或超過100%。但是,哈爾濱多家供熱企業的煤炭採購負責人說,大電廠與煤礦企業簽訂的是年度長協,而供熱企業多簽訂的是月度長協,沒有電廠契约的兌現率要求高,這就像是金卡會員與銀卡會員的區別。

哈投集團哈爾濱市華能集中供熱公司的供熱面積為4260萬平方米,是當地比較大型的供熱企業。物資供應採購部部長遲力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哈投集團會統一跟蒙東地區的一些大礦簽訂合同,公司會根據集團的分配量進行煤炭採購。但是現在就面臨著一個問題,他說,可能契约的兌現率會很低,因為煤炭資源太緊張,對方能供應的量和相應價格,每個月都要重新確認。

缺煤常態,今年尤甚

供熱季談煤炭保供,已經是近幾年黑龍江的一種常態。而2021年的特殊之處在於,中國整體缺煤。北京能研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焦敬平指出,疫後經濟的復蘇,帶來對電力的強勁消費,今年前七個月,全國電力增速超過10%,這是歷史罕見的。而在供給側,今年1~8月份,煤炭產量的增速同比只是4.4%,缺口太大。

至於內蒙古的具體情況,中國華能集團能源研究院吳凡等人指出,2017年以來,蒙東露天礦征地問題影響面逐步擴大,產量逐年縮減;另一方面,蒙東加快從“外送煤”向“外送電”的轉變,本地煤炭消費持續增長,外送量不斷减少。2020年,蒙東供應東北三省煤炭規模較2016年縮減12%左右。

當黑龍江,尤其是該省中西部的哈爾濱、大慶等地已經與呼倫貝爾結為煤炭的“命運共同體”之後,上游的任何一絲波動都會激起當地用煤端的層層漣漪。

據公開報導,2017年,當時產能高達3500萬噸的亞洲最大規模露天煤礦寶日希勒礦,因為征地進度滯後將面臨減產。黑龍江最大的發電供熱企業華電能源旋即公告,如果該煤礦的煤炭供應合同無法履行,預計電廠當年將出現超過350萬噸的燃煤缺口。

至今,寶日希勒露天煤礦的征地問題依然制約著它的產能。賀少華對此解釋說,露天礦開採便利,在原來煤炭監管比較松的時候,有一部分超產的產能,“只要有需求,別說3500萬噸,就是4000萬噸也能挖得出來。”

在電力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蒙東地區的煤炭,除了向東北地區銷售,還可以多給煤礦自己的坑口電廠發電,以“外送電”的形式走向市場。而進口俄煤方面,黑龍江省發改委寫道,受俄鐵計畫方向調整和俄煤市場多元化影響,截至9月底,俄煤鐵路到達228萬噸,即9月日均111車,下降44.5%;8月份日均只有106車左右,比往年同期少300車。所謂“受市場多元化影響”,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是今年俄煤被出價更高的國內南方市場搶走了。

哈爾濱市工信局工作人員說,2019年,哈爾濱進口俄煤394萬噸,2020年進口俄煤115.6萬噸,今年1~10月份進口俄煤75萬噸。“實際上俄煤原來跟當地的煤價相差不大,但由於南方來搶煤,把煤價抬起來了,現在俄煤價格也高。”

在外部環境的多重影響下,黑龍江的煤炭缺口今年被撕得更大了。黑龍江省發改委9月末預計,啟動供暖後,全省發電、供熱日均消耗煤炭35萬噸左右,每天缺口近10萬噸。除雞西、雙鴨山、鶴崗、大興安嶺、黑河能够自平衡外,其他市都存在一定保供風險。

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人員前後去了呼倫貝爾三趟,希望當地提高政治站位,保障東北用煤。但呼倫貝爾市工信局副局長宋立强也挺無奈的,這些年他們也沒有限制煤礦生產,但當地產能就這麼多。作為“中國冷極”根河市所在的呼倫貝爾,冬季同樣嚴寒,甚至比東三省更甚,有足够的煤炭過冬,是他必須操心的事情。

宋立强擔心,要是煤價繼續漲下去,當地那些本就規模不大的、民營的供熱企業老闆如果虧本,一旦不願意供熱,該怎麼辦?“煤價是放開的,隨市場波動,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把這些煤礦企業、這些供熱企業找來,大家坐在一塊,面對面講道理,不能為了你(煤礦)掙大錢,把當地老百姓凍著是吧?”

內蒙古發力,全力保供

10月15日,郭鳳桐心情不錯,因為他剛剛去國能集團在哈爾濱的東北銷售公司簽訂了契约。多虧了保供政策,國能集團分給黑龍江一些保供煤炭,他所在的企業得到5萬噸的契约量。再加上此前簽訂的9萬~10萬噸的長協煤,郭今年在國能集團共採購到13萬~14萬噸煤炭。

據統計年鑒,2019年,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的煤炭消費量分別為1.42億、0.87億和1.79億噸,共計占中國煤炭消費的10%。由此可見,東三省是個整體用煤量不太大的市場,但在冬天供暖用煤需求突出。對此,焦敬平指出,在東北資源枯竭加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後,國家一直很重視東北的保供,因為這個區域供暖期長,且經濟又不如南方省份富裕,保供是民生問題。

他還透露說,蒙東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這些大央企都在承擔東北保供任務,也建立了煤炭儲運基地。但它們要實現保供很不容易,“冬天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中開採,土層都被凍住了,要剝離土層很困難,露天礦在冬季開採成本很高。”

10月11日,國資委副主任袁野在呼倫貝爾走訪煤炭生產企業時強調,要將今冬明春能源保供任務納入央企考核,對工作不力、造成保供事故的實行一票否决並嚴肅追責。

走近伊敏煤礦的寫字樓,大門上方的公告燈箱上赫然寫著:增產保供,提質增效。呼倫貝爾的多家大型煤礦已經在行動。國能大雁礦的一比特管理層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公司最近下發了保供方案,成立了8個小組,包括防疫、協調、運輸、銷售等小組。現在公司每天下午四點開保供會議,以前有任務的時候也就開個月度會議。

鄂爾多斯的煤炭過去主要通過北方港口下水銷往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部分銷往湖南、湖北和江西以及寧夏、山東等地。但今年,在國家要求內蒙古保障落實的18個省區5300萬噸發電供熱用煤保供任務中,內蒙古安排鄂爾多斯還承擔了遼寧、吉林、黑龍江的保供任務。同時,為了增產保供,今年,內蒙古先後三批核增共89處煤礦,新增年產能合計1.38億噸。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張占軍介紹,得到產能核增的煤礦絕大多數在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的一些煤礦在第二和第三批名單中。

宋立强介紹,當地5家在核增產能名單中的煤礦企業總共新增的產能大概在1300萬噸,但這是全年產能,到年底還有一個季度,只能多新增325萬噸左右。按照要求,呼倫貝爾這些新增的產能70%要保供東北,尤其是黑龍江。

以當地現時的頭號大礦伊敏露天礦為例,其得到核增年產能800萬噸,第四季度可以多開採200萬噸,140萬噸保供東北,其中100萬噸分給黑龍江,40萬噸分給吉林。但是,這100萬噸並未流向哈爾濱市屬的供熱企業。《中國新聞周刊》獲悉,黑龍江幾大主力發電廠分到了蛋糕:華能、華電和大唐的黑龍江分公司分別簽走50萬噸、30萬噸和20萬噸保供煤炭。

“進入10月份,隨著保供壓力最大的黑龍江省全面供暖開始,供熱耗煤逐步加大,保供形勢不容樂觀。”呼倫貝爾某主力露天礦的內部市場分析報告指出,在國家發改委密集發佈東北地區保供政策的壓力下,煤礦企業加大供應量,各地方政府也加大對供暖企業的監控和保障,用戶也在不計代價地採購煤炭資源。按照國家發改委預測數據,東北地區今冬明春的供需缺口已不存在。

哈爾濱居民住宅取暖收費標準為每平方米38.32元。按照當前的煤炭價格,張楠算了一下,供熱一平方米的煤炭成本在40多元,再加上人力、設備折舊之類的,需要50多元的成本。但今年必然的虧損卻不是他最在意的事情。供熱企業不像別的生意,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不能“撂挑子”,而且一旦供熱管網不供熱,在冬天被凍住,很難處理,會是非常大的事故。張楠形容供熱任務:箭在弦上,沒有退路。

國家氣候中心10月22日指出,受拉尼娜氣候現象影響,今年中國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約是偏暖概率的兩倍。此前兩天,亦即10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及,據預測,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供暖季才剛剛開始,哈爾濱的煤炭保衛戰還在繼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楠、劉文武、賀少華均為化名;實習生田然、曹媛對本文亦有貢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