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重托全力打造生物多樣性新高地

青海 63℃ 0
摘要:這裡是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區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地區;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於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江源平

  1

這裡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亞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區之一,被譽為“中華水塔”;

這裡是藏羚羊、雪豹、紅花綠絨蒿、雪蓮等動植物賴以生存的樂土,素有“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之稱;

這裡是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區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地區;

這裡是野生動植物的天然樂園,也是魅力無窮的高原淨土;是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最敏感的區域之一,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具有全國乃至全球意義的保護價值;

這裡是青海,這裡的源頭活水成就了青海,改變著中國,影響著世界,我們帶著“三江之源”的名片走向世界。

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指出:“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於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美好生活的藍圖建立在生物多樣性的繁盛之上,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四季交錯,日月昇替,青海為生物棲息地撐起多樣性“保護傘”,“魚鳥共生”畫面不斷上演,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美。

三江源國家公園已正式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已經完成並全面啟動設園工作,正在全面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和昆侖山國家公園建設。青海在全國率先開展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與綜合優化工作,綜合後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面積新增3.41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比例提高4.89個百分點,其中國家公園占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的52.2 %,初步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新體系。

近年來,從青海湖裸鯉資源瀕臨枯竭到“魚翔淺底”,從旗艦物種普氏原羚瀕臨滅絕到種群不斷擴大,從面積持續縮小被擔憂會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到水位連漲、大湖“王者歸來”,通過統一規劃、保護、管理和利用,青海湖“水—魚—鳥”生態系統不斷向好發展,為青海湖流域綠色保護注入強大動力。

我們依法加强各類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製定實施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青海省濕地保護條例》《青海省可可西裏自然遺產地保護條例》《青海省省級自然保護地調整管理規定》等地方法規、規章。加强自然保護地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制定出臺6個自然保護地科技標準和規範,建立自然保護地巡護執法績效考核制度。

……

青海自然保護地類型豐富、功能多樣、面積廣闊,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構成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的體制基礎。

江河奔流,動物歡暢。為守護好這裡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我們要不斷強化棲息地整體系統保護。加强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監管,將更大面積的野生動植物重要棲息地納入嚴格保護範圍,開展重要棲息地狀況調查、監測、評估並建立名錄,建設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保護數據資訊管理系統。通過開展棲息地優化整合保護,推進生物多樣性跨境區域保護,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棲息地整體保護生態廊道,實施受損棲息地修復工程,探索荒野地系統性保護和“再野化”實踐。通過開展河流洄游通道與產卵場保護,擴大棲息地保護面積,有力推動生態系統持續好轉。

 3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三江之源”多民族文化交融,文明之美熠熠生輝,這裡有很好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形成了珍愛自然、善待萬物的傳統文化。

雪豹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是反映我省生態建設成效的“晴雨錶”。近年來,我省六州兩市都記錄到雪豹活動影像。雪豹頻繁現身,成為我省生態改善極為重要的一個標誌。

長途貨車司機趙玉龍在可哥西裡一帶經常能看見覓食的藏羚羊。“早些年,藏羚羊見到車和人影會驚慌逃跑。現在它們不害怕了,每次與藏羚羊相遇,藏羚羊會站在原地不動,和人們對望。”長年跑青藏線,趙玉龍留意到每逢遷徙季,警察、生態管護員會駐紮在109國道兩旁,守護藏羚羊的生命安全。過往的司機和路人生態保護意識普遍增强,很少打擾藏羚羊的生活。

到現時,全省濕地面積814.36萬公頃,居全國第一。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10.04萬噸,達到原始蘊藏量的29.1%,青海湖鳥類種數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89種新增到220多種,普氏原羚由上世紀末的300多只恢復到3000多只,藏羚羊由最低時的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只左右,雪豹數量上升至1800多只,全省有一半數量的縣域內有雪豹分佈。

我們持續加大保護力度,基本建立了以自然保護區為主的保護地體系。現時,全省共建成11個自然保護區,基本形成了以天然林(灌叢)、野生動植物、荒漠及濕地生態系統等為主的佈局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網絡,覆蓋了全省重要生態功能區域,全省85%以上的野生動植物、70%以上的濕地、30%以上的森林灌叢納入嚴格保護範圍。

……

我省依法加强野生動物棲息地建設,有效保護各類保護地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的完整性、原真性,野生動植物保護成效明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穩中有增。

隨著我省各生態系統類型變化趨於穩定,水域和濕地面積逐年增加,濕地生態環境轉好,森林面積減少趨勢得到遏制,草地植被覆蓋率有所增加,代表性野生動物種群新增,提供給野生動物的食物和活動空間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動物數量的逐步恢復和新增,為青海生態系統的恢復發揮了關鍵作用。

守生命之源,築生態根基。從源頭保護生物多樣性,要持續加强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恢復,開展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調查、監測與評估,發佈重點保護動植物名錄。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體系,實施動態永續監測保護。强化雪豹、普氏原羚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保護,加强野生珍稀瀕危植物及鄉土樹種保護,開展極小物種種群搶救性保護,建立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體系。實施遷地人工繁育保護,開展人工種群繁育野化實驗,保存恢復和擴大野生種群。

  4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從雪山冰川到江源流域,從湖泊濕地到草原草甸,人們能够想像到的生態環境,在青海幾乎都能見到。這裡獨特的生態環境造就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獨一無二的大面積濕地生態系統,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

近年來,我省通過出臺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條例、啟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持續開展“綠盾”強化監督、大力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工程等措施,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構建特有生物遺傳資源保存體系。

結合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加快推進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對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和管理。對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物實施搶救性保護工程,强化救護中心建設,研究製定陸生野生動物、遺傳資源保護規劃,推動率先建立青藏高原野生動物資源國家基因庫,對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及遺傳資源實行重點保護。

我省共有11個省級和國家級保種場。2019年以來,我們先後開展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和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工作,現時,已徵集農作物種質資源500餘份,搶救性收集古老農作物地方品種、種植年代久遠的育成品種、國家重點保護的作物野生近緣植物以及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種質資源400餘份。對38個畜禽品種從區域分佈、生產效能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測定,初步梳理了全省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和數量。

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組織專家審查通過了“湟水流域國家濕地公園適生植物選育及示範推廣專案實施方案”。通過項目實施,將實現對高原鄉土濕地植物開展人工培育及小規模栽植等科技研究,選育出適宜湟水流域適生的特色濕生植物,為湟水流域乃至其他高原濕地公園濕地植物系列繁殖及綜合集成配套濕地景觀綠化提供科技示範,為今後研究高原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

於生態秘境之中,傾注好奇的凝望。以生命參悟自然,感受血脈的交融。青海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生物多樣性基礎研究水准全面提升,科學支撐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治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構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我們要構建特有生物遺傳資源保存體系,加强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基礎能力建設,推動建立青藏高原野生生物遺傳資源國家基因庫,提升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青海複份庫。實施高原特色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體系。

  5

共擔生物安全,智領多樣未來。生物安全關乎人民健康福祉、國家長治久安、民族永續發展,是黨和國家的重大覈心利益,是維護國家安全必爭必保的底線。

推動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構建維護國家生物安全的政策、路徑和舉措,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的治理能力和水准,對於確保人民生命健康、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現實價值。

我省完善省、州(市)、縣三級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監管體系,建立防範、打擊涉及陸生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部門協調機制,建立陸生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司法鑒定體制,組織開展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專項行動。值得一提的是,積極推進“人獸衝突”問題解决,先後三次組織專家開展“人熊衝突”調研,爭取110萬元人熊衝突防範試點項目,有效推進致害賠償保險試點。

9月28日,由青海省重大動物疫病和植物病蟲鼠害防治指揮部主辦,西寧市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協辦、大通縣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承辦的“2021年重大動物疫情及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應急演練”活動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進行。演練內容包括疫情發現與先期處置、應急回應與應急處置、應急回應終止與善後處置及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應急處置等四大科目進行。通過此次應急演練,檢驗了重大動物疫情和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應急處置預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動物防疫工作總體水准,切實保障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西寧海關聯合青海大學以“國門生物安全你我共同守護”為主題,開展“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宣教活動。西寧海關關員重點結合國門生物安全、疫情防控知識和同學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等,通過講座、問答互動、防護服穿脫、疫情防控一線海關關員工作場景展示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文宣普及國門生物安全知識,號召大學生們從自身做起,主動向身邊人做好生物入侵危害文宣,大家一起共築國門生物安全防線。

……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要把生物安全法的制度優勢真正轉化為治理效能,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們要推進生物安全風險防範應對,建立省級生物安全風險防控聯合協調機制,構建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省、市、縣三級疾控機构生物安全實驗室網絡和省級菌毒種保藏中心,提升重點傳染病病原微生物檢測能力。加强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開展大尺度野生動物棲息地環境介質病毒調查,提升疫源疫病監測網站能力,完善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全面禁止和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

  6

守護,為了多樣的精彩。“物種豐富”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僅意味著“物種豐富”,還意味著蓬勃健康的生態系統,以及帶給人們心理的享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創新性地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國土空間規劃相結合,推動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和修復,為生物多樣性的恢復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

青海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從共同利益和整體利益出發,實現個體與整體的共贏,不斷擦亮生態名片,多措並舉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隨著青海各生態系統類型變化趨於穩定,水域和濕地面積逐年增加,濕地生態環境轉好,森林面積減少趨勢得到遏制,草地植被覆蓋率有所增加,代表性野生動物種群新增,提供給野生動物的食物和活動空間得到有效改善。

踏上新征程,青海建設全國乃至全球生態文明高地具備更多條件,同時也面臨很多挑戰。展望未來,我們要秉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把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內容,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善自然生態系統狀況,提升生態服務功能,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實現自然生態系統良性迴圈,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

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貢獻“青海模範”。(本文執筆/雷欣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