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只有26歲,也沒多少經驗,為何能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贵州 75℃ 0
摘要:青年周恩來無時無刻沒有忘記自己立下的鴻鵠之志,並且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正是這次的機遇引起了當時在場的一個叫張申府的人的注意,為後來周恩來進入黃埔軍校任職埋下了伏筆。眾所周知,1924年11月,年僅26歲,剛從歐洲留學歸來的周恩來,就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為何在很多黃埔將領心目中,周恩來這位當時26歲的年輕政治部主任是他們人生的精神導師呢?

每當回想起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時候,很多人腦中一定會浮現出那句讓人激情澎湃的誓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青年周恩來無時無刻沒有忘記自己立下的鴻鵠之志,並且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時間撥回到1920年8月,這個時候正是國內各種軍閥混戰,動盪不安的年代。當然這個時期也出現了各種新思潮和進步的愛國人士和愛國團體,周恩來當時作為覺悟社的代表參加了在北京陶然亭召開的進步團體會議,並在會上發表了聯合大家的力量投入到反帝反軍閥的鬥爭中。正是這次的機遇引起了當時在場的一個叫張申府的人的注意,為後來周恩來進入黃埔軍校任職埋下了伏筆。

相遇總是妙不可言的緣分,1920年11月初,周恩來登上遊輪前往歐洲留學,在留學期間再次遇到了受邀擔任里昂中法大學講師的張申府。兩人在相處瞭解中,張申府越來越欣賞周恩來的德才兼備,稱他是個有遠大理想的難得的人才

1924年6月,孫中山先生去長期依靠舊軍隊進行革命,屢戰屢敗,十分打擊革命隊伍的積極性,意識到了要建立一支屬於自身和國民黨的軍隊。於是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黃埔港附近的長洲島上,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

眾所周知,1924年11月,年僅26歲,剛從歐洲留學歸來的周恩來,就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那當時年紀輕輕的周恩來是如何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呢?在任職期間又做出了怎樣的舉措與貢獻呢?為何在很多黃埔將領心目中,周恩來這位當時26歲的年輕政治部主任是他們人生的精神導師呢?

一、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1924年6月,黃埔軍校成立並,戴季陶被任命首任政治部主任,但才僅僅一個多月,屁股都沒坐熱,就因為政見不合和言語上的衝突,直接不辭而別了。於是邵元沖繼任第二任政治部主任,此人雖是資深的同盟會會員深得孫中山先生的器重,但思想封建,給學生講課都是孔孟之道,而且官僚習氣重,從不跟學生和其他教官接觸,最後遭到學生抵制被强行撤換下來。

因戴邵二人在任職期間的無作為給剛成立的黃埔軍校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於是經過慎重考慮,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還有校長蔣介石與蘇聯代表商議後,建議由中國共產黨派出一個代表擔任政治部主任。於是張申府給廖仲愷草擬了一份推薦名單,整整15人,其中周恩來的名字赫然排在了名單的首位。

廖仲愷看到周恩來的名字,其實心裡也很滿意,因為他早就聽聞周恩來在國民黨旅歐支部成立之初給予過他們多方幫助。於是,在張申府的力薦下,廖仲愷給還在歐洲留學的周恩來發出了邀請,並且還寄去了路費以示誠意。周恩來收到邀請非常高興,安排回國並在1924年11月擔任黃埔軍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

二、任職黃埔軍校,讓政治部煥然一新

有別於近代中國建立的軍事學校,黃埔軍校在籌建之初就以“學術與術科,軍事與政治並重”為辦學理念,也鑒於這個原因,新設立的黨代表和政治部便成了辦學特色。然而在建校之初並未重視政治,黃埔軍校的政治教育就是一個空殼子。直到周恩來就任政治部主任一職後,才讓政治部煥然一新。

首先,選拔政治人才和改進機构。在周恩來就任不久,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剛畢業,很多營員已經通過周恩來開設的政治課程,對《向導》《中國青年》等刊物內容和馬克思主義有了一定的瞭解,理解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所以周恩來主要從第一期優秀畢業生中選調了一批人進入到政治部各部門擔任諸項職務。並且用大量的時間與學生教員談話,徵詢建議,並切實落實各項工作。

其次,為了使政治部能够高速運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周恩來借鑒蘇聯的經驗,設定指導、編撰、秘書三個部門,大家各司其職,讓政治部在黃埔軍校的發展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擬定軍校制度,為革命積蓄力量

為了使黃埔軍校學生深刻瞭解自身使命和軍隊中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增進革命精神,自覺遵守革命紀律,周恩來不斷創新政治部的工作方法,完善教學形式,切實貫徹政治教育與軍事教育並重的原則。

第一,規範黨部小組定期開會制度,設定各類條例規則,設定政治問答箱。這個制度在後期實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加强了黨對各級軍隊的監督教育工作,為黨組織在軍隊中的領導作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深刻影響了中國近代的軍事制度。

第二,認真貫徹國共兩黨合作精神,並設定中國國民黨史和三民主義兩門課程,增設了20多門政治等課程。據黃埔一期學生蔣超雄回憶,周恩來為了不讓政治教育佔用課程學習時間時常煞費苦心,建議學生分成政治學習小組每週開會學習,還擴充書報室,以至午後休息時間都有百名學生湧向書報室,連站立的地方都沒有了。

第三,創辦各類報刊和革命團體,多管道文宣革命思想。周恩來在黃埔軍校任職的2年間,就出版了各類期刊、報紙、文集、專著等數百種,比如影響比較大的《壁報》(後發展為《黃埔日刊》)、《中國軍人》、《革命軍》等。

同時組織成立了軍人俱樂部進行素質拓展,1925年1月,在周恩來的指導下,軍校成立了“血花劇社”,其意取自廖仲愷的“烈士之血,主義之花”。

四、軍校政治教育在戰場顯威

在周恩來主持黃埔軍校政治部以來,校內革命風貌煥然一新,政治工作大放异彩,黃埔軍校成為了全國眾多有志青年嚮往的革命聖地。儘管如此,在校外卻仍有不同的聲音,而在兩次東征中,周恩來領導的政工人員以及經過革命精神薰陶的黃埔學生軍,屢獲勝績,打出了黃埔軍校的威名。

第一次東征,1925年2月,為了統一廣東,保障革命政府大後方,順利北伐。周恩來以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和校長蔣介石以及蘇聯顧問加倫等率領黃埔軍校學生軍軍參加了東征,東征途中,周恩來主持的政治部製定了嚴明的戰鬥紀律,印發了數十萬份宣傳品,向沿途百姓文宣革命的正義性和必要性,不僅鼓舞了士氣,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擁護。

蔣先雲在第一次東征後高度評價了政治部的工作,他直言:當時黃埔軍校自己也不敢十分自信能够成功,然而為期半月多的戰鬥經過證明了革命軍的勝利,這是平時政治和主義訓練的結晶。

第二次東征,1925年9月,為了徹底消滅盤踞在廣東省的軍閥勢力,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廣東國民政府决定再次東征。周恩來不再兼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一職,而是升任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全權負責指導各項社會運動和文宣工作。周恩來延用以往風格,繼續製定了詳盡的戰時政治文宣大綱,除了印發大量宣傳品外,還組建了160多人的政治文宣隊,通過各種形式文宣東征的偉大意義。

五、總結

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期間,雖未到而立之年,但他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都體現出了他獨有的偉大人格和高不可及的氣度,讓軍校師生深深折服,被譽為“最受學生愛戴尊敬的三比特師長”之一。儘管政治立場不同,然而學生對周恩來的愛戴卻打破了黨派的界限。胡宗南說過:“周恩來是一比特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深為蔣介石不能為他所用而感到惋惜”。文强也回憶,在學生心目當中,認為周恩來是一比特“高級的政治教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