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學比特員會關於下達2020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比特予單比特其學比特權點名單的通知》(學位〔2021〕13號)正式下發,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準予,廣州美術學院正式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組織;美術學和設計學獲批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自準予之日起,可開展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
作為華南地區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美術學府,廣州美術學院博士學位授予組織的成功獲批,填補了粵港澳大灣區乃至華南地區美術學和設計學科博士點空白。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表示,此舉是廣美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廣美改革發展篇章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必將為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美術、設計領域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廣州美術學院
廣美美術學、設計學開風氣之先
廣州美術學院本次獲批為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兩個一級學科——美術學、設計學,秉承嶺南地區傳統,自開設以來名家大師輩出,為新中國的文化建設、美術教育作出了廣美貢獻。
自前身中南美專開始,廣州美術學院就湧現出胡一川、關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高永堅、遲軻、陳少豐、潘鶴、楊之光等許多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名家大師。他們用自己豐厚的學養、寬博的視野和獨具的人格魅力,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極大地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力。
中南美專時期四比特校領導(左起:陽太陽、楊秋人、胡一川、關山月)合影
近年來,在全國大型主題性美術創作中,廣州美術學院也屢創佳績,每次入選作品都名列全國八大美院前列。在近期公佈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中,廣美共有《長江之歌》《創辦經濟特區》《北伐北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總書記在深圳蓮花山公園》《一定要把淮河修好》6件作品入選。廣州美院近年完成的延安新城公共藝術項目、廣東公安英雄廣場公共藝術項目,也成為了雕塑和公共藝術服務社會、展現時代精神的範本。
《長江之歌》入選“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
廣美還是全國最早探索“產學研”現代設計教育模式的高校。上世紀80年代,借著改革開放的風氣之先,依託著南方經濟的勃興之勢,廣美在瞭解現代設計的發展上占得先機,率先開啟了內地現代設計教育教學改革。1985年,“廣州美術學院集美設計工程公司”正式成立,為設計教育與實踐的結合提供了最佳契合點,也為藝術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1995年,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成果展在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其中大量來自實踐的設計成果以及緊密聯系實踐的設計教學經驗在全國引起轟動,被中國設計教育界稱為“廣美現象”。
廣州美術學院集美設計工程公司
廣州美術學院依託集美公司產生了第16届亞運會城市形象景觀、吉祥物、獎牌、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設計項目等一大批具有標誌性的產學研合作成果。
2010年,廣美設計學院教授陳小清團隊設計的廣州亞運會吉祥物
2019年,廣美師生團隊設計的作品“冰墩墩”被確定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廣州美術學院被永久載入奧林匹克史册。今年,廣州美術學院依託集美公司高品質完成了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基本陳列“友好往來命運與共——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禮品展”,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圓滿完成了海軍博物館展陳及雕塑設計與施工,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
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
“冰墩墩”被確定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
申博推動廣美突破性發展
現時,廣州美術學院的生師比、專任教師隊伍中擁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均居全國美術院校前列。廣美雕塑專業教師團隊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藝術類院校中唯一的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在“2021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廣美全部一級學科均榜上有名,“美術學”蟬聯全國第4名,進入全國一流學科方陣。國家級和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共計18個,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占比達到全校專業的50%,另有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
廣美雕塑專業教師團隊獲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科研創作水准也實現了質的飛躍。2020年,廣美縱向科研專案立項經費為2543萬元,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專案124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9項。在國家重大主題性創作工程方面,先後承擔近80項國家、省部級委託重大藝術創作項目。創作成果獲國家級和全國一級協會獎233項。
2020年,廣州美術學院還第一次邁出了异地辦學的步伐。廣東省教育廳、佛山市人民政府、廣州美術學院、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廣州美術學院佛山校區協定,廣美將通過科教融合、產教融合、藝科融合、跨界創新等新時代辦學特色,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更加厚重的創新性藝術教育支撐。
省市區校四方共建廣州美術學院佛山校區協定簽約儀式舉行
廣州美術學院佛山校區
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表示,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廣州美術學院將進一步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力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創新的前沿陣地、美育覈心,建成“特色鮮明、國際一流的高水准藝術大學”。
★對話:助推廣美打造灣區“文化名片”
南方+:廣美經歷數次申博,是否遇到困難和挑戰?如何克服?
謝昌晶(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確實遇到了不小的挑戰和考驗。一方面是申博名額覈心數據必須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尤其是在師資、學科團隊、科研專案、成果等方面。近幾年,學校集中全部人力、財力、物力,加强內涵發展、學科建設,積極引進學科帶頭人、骨幹和青年博士人才,不僅相關資料完全符合申報博士授權組織的名額數據要求,有些數據還遠遠超過名額,彰顯了廣美上下團結一心衝刺博士點的意志和力量。
另一方面,學校根據區域需求,綜合自己的資源,凝練學科特色,形成獨特優勢。如廣美雕塑專業教師團隊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藝術類院校中唯一的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他們出色完成了廣東公安英雄廣場公共藝術項目、粵北“坪石先生”公共雕塑項目等多個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項目;又如學校自建特色文獻資料庫11個,突出嶺南美術文獻特色資源建設,收藏了嶺南美術圖書文獻與廣美文庫特色資源,構建了嶺南美術文獻數位共亯平臺。
南方+:現時,在博士研究生培養方面,廣美如何進行頂層設計和具體規劃?在培養模式上會突出哪些特色特點?
李勁堃(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培養,是廣美高品質人才培養的關鍵一環。從頂層設計上看,我們有後發優勢,可以綜合借鑒國內乃至國際優秀的培養經驗,製定出一個最新、最好、最切合廣州美術學院的博士生培養方案。具體而言,在美術學方面,我們確立了三個研究方向:一是當代美術創作研究,以中國當代美術創新性發展為目標,聚焦當代美術語言呈現、跨媒介藝術實驗、當代美術創作與交流等方面開展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為當代美術發展提供新方案;二是區域美術研究,聚焦嶺南美術、粵港澳與東南亞美術、“海上絲路”美術創作與交流等重大命題,開展系統性研究;三是美術歷史與理論研究,以中外美術史論重大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依託影像與歷史高等研究院等省部級科研平臺,聚焦中國古代美術史、美術考古、全球美術史等領域開展深度研究。
設計學也確立了三個研究方向:一是設計歷史與理論研究,以現代設計教育引進與發展、設計理論的前沿問題為研究目標,開展設計文化史、設計方法論、設計管理、設計策劃等理論研究;二是文化創意綜合設計研究,圍繞“人文灣區”建設,在人居環境設計、手工藝設計、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文化展示與傳播等領域開展文化驅動的藝科融合、應用集成的設計創新研究;三是產業系統服務設計研究,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全球領先產業集群優勢,在先進製造、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數字媒體、動漫影視、娛樂衍生設計等領域開展應用實踐研究。
南方+:博士研究生培養對廣美教學提出了哪些新挑戰、新目標、新要求?
李勁堃:我們將全力建設卓越本科教育,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積極提升留學生教育,形成涵蓋大學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培養的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美術教育和科研創作的“廣美風格”,顯著提升學科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為應對新挑戰、新要求,現時,學校在師資、空間、支撐設備等方面都做好了前期規劃和有序陞級。近幾年,學校通過人才强校戰畧,引培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尤其是引進4位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擔任我校影像與歷史高等研究院院長、新美術館學研究中心、美術學研究中心、視覺文化研究中心負責人,為推進人才培養和科研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此前,學校鼓勵和推動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在國內外高校,單獨或聯合培養博士生,也積累了寶貴的博士培養經驗。
接下來,學校將持續引進更廣泛的優質教學資源,包括國內外的知名教授等擔任博士生導師。現時,我們拿出了昌崗校區一個非常好的地方來構建博士教育基地,此外,配套的圖書館、互聯網設備、資源庫、資料庫等,現時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升級改造中,力求營造一個最時尚、最人文、最具有含金量的授課模式和空間環境,同時,做好軟件、軟知識的儲備。
南方+: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高等美術院校,此次申博成功如何進一步推動“人文灣區”建設?
謝昌晶: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根同源,我們在跟港澳地區相關方面的交流中也瞭解到,如果廣美有了博士點,兩地的許多學子都會積極報考,這對於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合作共進,增强區域文化向心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助力人文灣區建設上,廣美近年來主導促成了多個文化交流合作項目。如聯合三地院校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美術與設計教育發展聯盟”,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構築起“人才培養—藝術聚合—設計再造—成果轉化”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美術與設計教育發展聯盟”在廣州美術學院成立
博士點的設立將有利於在更高平臺上增强廣美的科研能力、學術實力,有助於我們深化美育綜合改革,綜合美育資源,健全美育工作機制,推進美術、設計專業教育和美育的融合發展,凸顯造型藝術和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美育功能,形成艺文特色鮮明、育人效果顯著的現代美育體系。廣美將以高品質發展進一步融入和服務大灣區建設,推動粵港澳地區的文化交流合作,打造世界級灣區的文化名片。
【記者】楊逸
【通訊員】江粵軍
【圖片】受訪者供圖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