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海爾37年,72歲張瑞敏淡出舞臺,選擇了做“消失的恐龍”

山东 63℃ 0
摘要:如今,張瑞敏自己選擇了做“消失的恐龍”,11月5日,海爾集團第八届職代會換屆時,張瑞敏主動提請不再參與新董事的提名,僅受邀擔任名譽董事長。海爾集團,1984年成立於青島,張瑞敏是海爾的主要創始人,也有“中國家電之父”之稱。

文:喻義

不久前,第五届人單合一模式引領論壇上,海爾集團董事局領導人兼CEO張瑞敏在演講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傳統企業的權力掌握在CEO的手中,他是這家企業的恐龍,這只恐龍應該消失,每個人都可以發展起來,活力也可以釋放出來。”

如今,張瑞敏自己選擇了做“消失的恐龍”,11月5日,海爾集團第八届職代會換屆時,張瑞敏主動提請不再參與新董事的提名,僅受邀擔任名譽董事長。其實早在2018年,張瑞敏在央視《對話》談及退休問題時,就曾強調希望自己交出的不是一個帝國,不是一個有圍牆的花園,而是一個生態系統。“讓這個企業可以像一個熱帶雨林一樣,可能會每天都有生死,但是總的來說一定是生生不息的。”

據公開資料顯示,“接班人”周雲傑1988年7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之後,就加入了青島冰柜總廠,歷任銷售處處長、質量部長、總經理、集團總裁等。而梁海山則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同樣於1988年7月加入青島冰柜總廠,也是一名從基層逐漸培養出來的管理者。

海爾集團,1984年成立於青島,張瑞敏是海爾的主要創始人,也有“中國家電之父”之稱。他執掌海爾已37年,把海爾集團從一家瀕臨破產倒閉的集體所有制小廠,發展成為一家全球營業額超過3000億元,利稅總額超過400億元的全球化企業。

1984年,海爾還是青島電冰箱總廠,它的名字看起來挺有派頭,但當時這家工廠沒有科技和設備,欠下147萬外債,甚至連廠裡800人的薪水都發不起。後來,相繼更換了三任廠長,但都覺得這家工廠救不活了:廠區環境破敗,員工無組織無紀律,上班時間喝酒,甚至在車間大小便。

張瑞敏臨危受命捕手了瀕臨倒閉的青島電冰箱總廠,他也覺得這個企業爛到底了,但當時已經和德國簽了引進設備的契约,第三任廠長辭職不幹了,如果沒有人負責,這些設備就會被扔露天地裏。捕手後,他便提出了“十三條軍規”,次年“砸”冰柜。

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是中國企業家元年,33歲的王石創建了萬科,40歲的柳傳志創建了聯想。經濟學家管清友將這批企業家歸納為“84派”。在中國經濟相對落後的特殊歷史時期,這些企業家“摸著石頭過河”,從無到有、敢想敢做,通過強勢擴張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前21年的探索從眾所周知的“砸冰柜”開始——當著全員的面砸76臺不合格冰柜時,這並不是一種“破壞力”,而是反向的創造力。多年以後,張瑞敏談起這件事時表示,冰柜供不應求的時候,貼了紙糊的冰柜也能賣,但使他感觸更深、並致力於解决的是另一個更現實的問題,當時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質量上不去。

囙此,在海爾集團近40年的發展歷程中,“砸冰柜”、“打造中國品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甚至海爾模式的形成,都是外界耳熟能詳的故事。1988年12月,海爾在全國同行業質量評比中榮獲金獎,確立了海爾冰柜在中國電冰箱行業的領先地位。

到了1995年7月,青島市政府决定將紅星電器公司整體劃歸海爾集團旗下。和海爾一樣,紅星電器原是青島市的重點企業,後來由於經營不善,當海爾成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時,紅星電器虧損過億元,資不抵債,與海爾合併後只用3個月就使其扭虧為盈。

1997年,張瑞敏前往德國出席了科隆世界家電博覽會並為國際經銷商授牌,加快海爾出口創牌的步伐,也是中國企業首次給外國經銷商品牌經營授權。

1999年,張瑞敏做出了更大膽的決策,投資3000萬美元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建立海爾美國工業園,生產家用電器,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很多人都認為海爾是盲目擴張的,對此感到擔憂,甚至很多人也明確對此持責備態度。

當然,敢於冒險並不代表沒有風險防範措施,對此海爾做了充足的預算。在市場方面,海爾的理念是“先有市場,再建工廠”。當時海爾向美國出口達到50萬臺冰柜,但實際達到了29萬臺,就可以達到建廠的盈虧平衡點。如今在美國,年輕一代都知道海爾是一個不錯的家電品牌,但並不知道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品牌,海爾品牌正在成為美國本土品牌。

2005年後,張瑞敏提出了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將數萬名的海爾人聚集在一起,對企業進行一次“顛覆性”的變革。在人單合一的雙贏模式下,海爾從一家傳統企業轉變為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臺。根據海爾集團自己官方的解釋,人們很難將海爾定義為傳統製造企業,相反它已經成為一個生態企業或生態組織,其背後是2000多家生態小微公司,海爾的作用是作為一個資源平臺為所有小微公司提供各項資源和支持。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風暴開始,但在中國市場,當時並未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至少在家電市場看不出這種迹象。儘管如此,在張瑞敏的帶領下,當時的海爾正經歷著從以企業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非常重要的轉型。

經過16年的不斷探索和完善,人單合一已經成為物聯網時代引領的管理範式。2021年9月17日,張瑞敏與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負責人埃裡克·科尼埃爾共同簽署了首張人單合一管理創新體系國際認證證書,標誌著中國企業開創了管理模式的第一個國際標準,開創了新的管理模式,並開創了中國企業從接受國際標準認證到輸出國際標準認證的新時代。

首創的人單合一模式如今正在對全球商業領域74個國家的30多萬家企業產生深遠的影響。一個典型的例子是GEA,它於2016年6月6日被海爾收購,過去五年在員工規模不變的情况下,銷售收入和利潤大幅增長,在美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作為創始人,張瑞敏最大的榮幸也莫過於此,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張瑞敏已成功創立一個“世界一流品牌”,現在海爾已經連續12年成為歐睿國際世界白電第一品牌。在此基礎上,海爾打造了物聯網生態品牌,並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百强品牌中唯一的生態品牌。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歷盡苦難癡心不改,少年壯志不言愁……”劉歡的這首歌或是中國家電企業歷任掌門人的心路寫照。執掌37年海爾的張瑞敏“悄然”交棒,正如他一如既往的低調。海爾從1984年營業額348萬元增長到2020年底的3000億元,張瑞敏厥功至偉,無可替代。

回首張瑞敏所處的中國家電業,這曾是藝員企業家誕生最多的地方,也是藝員隕落最多的地方。無論是塵封在歷史之中的春蘭陶建新、科龍潘寧,還是依舊活躍在檯面上的TCL李東生、創維黃宏生,無不印證了張瑞敏的這句話,“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成功的企業家領袖總是有辦法跳下神壇,把自己當作“過客”,而不是“首席”。柳傳志如此,張瑞敏亦是如此。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