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火車站,到底是應該保留原來的名字,還是應該隨波逐流改成以方位命名呢?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不少人建議,把武漢所有的車站都改為以都市名+方位命名。目前來看,武漢幾個火車站的命名正採用兩種方式的組合,光穀站已改成了“武漢東站”,規劃中的漢陽站有可能會改成“武漢西站”。我個人支持堅持武漢特色,保留原有名稱。
武漢“五主二輔”客站佈局
根據規劃,武漢力爭到2025年,全市鐵路總里程超過1000公里,建設全國鐵路路網中心!力爭到2025年達到7座客站(不含普通城際站),將打造3小時通達全國各主要城市的“超米字”型高鐵網。
那麼這7座火車站名稱分別是什麼呢,分別是武漢站、漢口站、武昌站、漢陽站、武漢天河站以及武漢東站、長江新區站。其中武漢站、漢口站、武昌站、漢陽站、武漢天河站為“五主”,都是特等站。今天只討論名稱,不討論線路和車站的功能定位。
關於幾個車站的名稱,除了現時已運營的武漢站、武昌站和漢口站以外,到2025年將會有四個站投入使用。現時,武漢東站已經掛牌待運營,漢陽站在不同的官方檔案中出現的名稱不一樣,有的採用“武漢西站”,有的採用“漢陽站”,有的乾脆直接標注“新漢陽站”。另外兩個站武漢天河站和長江新區站也只是暫定名稱。
下文我將對幾個站名提下自己的看法。
漢口站:一個比“武漢”歷史還悠久的車站
“漢口站”始建於1903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原名叫“大智門火車站”,新中國成立之後,“大智門火車站”則被改名為“漢口火車站”。“漢口站”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漢口”這個地名實際上已經是歷史地名,現在的正式行政區劃裏已經沒有“漢口”了,應該算是國內唯一仍在使用歷史地名的火車站。
“漢口站”是現時中國最大的歐式火車站,是我國最美的火車站之一。
漢口已經不再是行政區劃,現時除了“漢口站”之外,“漢口”這兩個字只留在歷史和武漢人的心中。漢口站自建立以來便與武漢同擔風雨,在這100多年間,它一直默默地守護著武漢,於武漢而言,它不僅是一座紀念碑,記載了武漢的歷史,也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一個見證。它還是京漢鐵路最有特徵、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建築。
從這個角度來講,“漢口站”第一個不能改名!武昌站雖然歷史不及漢口站,但獨特的人文地理標識非常突出,改名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東南西北定位武漢方位並不合適
在武漢,想通過座標尋找東南西北,是根本行不通的。在武漢穿城而過的水系太多,且又蜿蜒曲折,使得武漢人迷失了東西南北的方向感。武漢的市域擁有三分之一的水域面積,在武漢只有三個方向:武昌方向、漢口方向和漢陽方向。
在武漢,雖然分了13個區,除了幾個遠城區好識別外,其他區之間的區別度很低。漢口三個區反正都叫漢口,武漢站其實在洪山區,但漢口的人會說在武昌,武昌這邊的人都習慣說在青山,光穀的人可以說自己的洪山區的,不知道自己是哪個區的,就說是大武昌的。漢陽也是一樣,對於住在沌口的人,其他區的人肯定都說他是漢陽人,可實際上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漢陽區的、還是蔡甸區的還是武漢經開區的。
建議武漢火車站改成方位名的理由幾乎都是同一個:外地遊客摸不清方向,容易坐錯車!我可以負責任告訴你,即使改成了武漢北、武漢南、武漢西和武漢東,照樣該錯的還會錯。
坐錯車的理由很多,車站名稱可不背這個黑鍋,根本原因是你太粗心了。如果你對一個都市很熟,車站名稱再複雜你也錯不了;如果你太粗心,車站名稱設定得再簡單你也會出錯。就拿捷運出站口來說,上海徐匯站,20多個出口,都用數位1-20都給編號了,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或者記錯了照樣會迷路。作為遊客,至少先做好基本功課的,至少要弄清楚自己要去哪,要在哪轉乘,火車站名再怎麼複雜也不會有地鐵站複雜吧?
獨特的火車站名稱是未來趨勢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對於大城市來說,隨著高鐵、城際、市域捷運等建設,四個車站數量已經不能滿足都市立體交通的需求。就拿武漢來說,到2025年7個車站,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已經覆蓋不了,除非用上“中發白”。如果算上城際鐵路的車站,武漢擁有近20個火車站,小車站的名稱該怎麼取呢?
另外,不以”都市名稱+方位“命名已不再是武漢獨有,如重慶的沙坪壩站、上海的虹橋站。漢口、武昌和漢陽作為三座歷史名城,都擁有輝煌的歷史,如果貿然改名,可以預計在未來若干年還是會改回來。
武漢東站是原來的光穀火車站,去年改名武漢東站,現時已經掛牌。我認為這是武漢車站最失敗的一次改名。光穀火車站的定位和路線主要面向鄂東的城際鐵路,光穀對於鄂東人來說,識別度和認可度都非常高。而且光穀被譽為武漢“第四鎮”,光穀火車站更合適。
但願“漢陽站”名稱能保留,不支持武漢西站。武漢天河站和長江新區站名稱也很不錯,武漢天河站借用國際知名度較高的“天河”,與天河機場協同共振,加上武漢兩字也不錯,其他站名前加“武漢”兩字就不妥了。長江新區要定為國家級開發區,就打這個名,就像浦東新區一樣!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