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格鄉:蹚出綠色振興路——走進三江源⑦
合作社剛剛引進的犛牛。鹹文靜攝
金秋時節,濛濛細雨,皮膚黝黑的鬧布才讓忙得脚不沾地。合作社引進的犛牛一個小時前剛剛運來,吆喝聲此起彼伏,原本空曠的畜棚一下子熱鬧起來。
今年40歲的鬧布才讓是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葉格鄉紅旗村黨支部書記。除了剛剛任命的這個身份,他還是村上的致富帶頭人。四五年前,鬧布才讓在村上辦起了畜牧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入股牧民從15戶新增到了35戶。一年忙到頭能有30多萬元的收入。
新的身份讓鬧布才讓有了新的責任,也有了新的思考:一個家好當,全村567戶1635人的家怎麼當?
距離曲麻萊縣城100公里外的葉格鄉,是一個純牧業鄉。多年來,在全縣5鄉1鎮中,發展排名始終居中。相比其他鄉鎮,葉格鄉蟲草資源匱乏,收入來源單一。但也正因如此,羣衆對於發展生態畜牧業態度更加堅決,理念也更為開放,就拿畜牧業合作社來說,村上大大小小有16個。幾年前,按照一村一特色的發展思路,包括紅旗村在內的幾個村子形成了各自的主導產業。
“萊陽村主要是養羊,龍麻村的酥油小有名氣,紅旗村是靠養牛。”葉格鄉黨委書記白瑪松毛把紅旗村的定位劃定地更為清晰——養殖黑犛牛。
就在鬧布才讓琢磨著如何把村上的黑犛牛養殖業做大做强的時候,一個好消息從省上傳來,紅旗村被確定為全省鄉村振興的試點村。
“就像是一針強心劑。”產業興旺四個字讓白瑪松毛眼前一亮。
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經過多次開會研討後,鬧布才讓對紅旗村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調整。
“之前是想專門養殖黑犛牛。受到鄉村振興啟發,我們决定在紅旗村打造一個野血犛牛畜種繁育基地。一來這個村原本就有很好的發展基礎,二來是瞅准了市場空白。”及時調整思路之後,紅旗村結合本村位於在215國道旁的地理優勢和生態畜牧業發展實際,提出四位一體的發展思路。“除了良種繁育基地,我們還想建設特色藏寨,打造高原生態旅遊極地體驗區,發展紅色旅遊。”
就這樣,在去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後,今年上半年,鬧布才讓和幾個村幹部一起籌備成立了葉格鄉紅旗村生態畜牧專業合作社。經過多方考察,先從相鄰的幾個鄉鎮引進了30多頭野血犛牛。
“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村集體產業,還寄託了我們建設家鄉的心願。”
三社的尼夏今年53歲,原本是村上的貧困戶。一家三口,靠放牧維持生計,孩子在上學。今年合作社成立後,尼夏找到了一份工作,幹的還是放牧的老本行,但一年下來能有2萬多元的薪水。雖然合作社剛剛起步,但跟尼夏一樣,已經有4比特村民在合作社找到了合適的工作。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我們希望通過產業的發展,將紅旗村打造成全省的野血犛牛畜種繁育基地。”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場面,白瑪松毛說出了自己的期望:“把我們的野血犛牛打出品牌,同時推出乳製品、肉製品等多種產品。當然,最終的目標,就是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推動鄉村振興。”(鹹文靜張鵬李慶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