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洛陽,為何廣受歷代帝王的寵愛?當然不只是地形原因

陕西 99℃ 0
摘要:在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中,總有那麼幾個都市貫穿始終,這些都市之所以能被許多人記住,靠的是出鏡率極高,就拿洛陽來說,它被史學家稱為:“十三朝古都”。從先秦到宋朝,洛陽一直都是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那麼洛陽為什麼能得到這麼多朝代君王的青睞?它能成為都城的優勢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從宋朝開始,洛陽不再是歷朝歷代建都的首選?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總的說來,洛陽之所以被放弃作為首都,更多是和大環境改變有關。

在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中,總有那麼幾個都市貫穿始終,這些都市之所以能被許多人記住,靠的是出鏡率極高,就拿洛陽來說,它被史學家稱為:“十三朝古都”。

從先秦到宋朝,洛陽一直都是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那麼洛陽為什麼能得到這麼多朝代君王的青睞?它能成為都城的優勢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從宋朝開始,洛陽不再是歷朝歷代建都的首選?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一、始於先秦,洛陽的逆襲都城之路

相比較北京和西安,洛陽的都城歷史可以說是非常久遠了。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夏朝時期,洛陽就已經成為都城,這個狀態一直延續到周朝建立。

周朝建立後一度將都城定在鎬京,因為鎬京所在地區,正是周朝龍興之地,但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西周都城被犬戎攻陷,周幽王也被亂軍殺死,不得已之下,周朝皇族只得東遷避禍,來到洛邑也就是現在的洛陽定都。也是從這時開始,洛陽從替補走上前臺,成為政治中心。

經歷了200多年春秋戰國動盪和短命的秦朝,洛陽因為屢遭戰火破壞,不得已劉邦只得將都城定在長安(也就是西安),靠著關中平原的富庶,長安在西漢時期可謂風光無限。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西漢末年赤眉、綠林起義推翻王莽新朝,長安也被起義軍一把大火燒為灰燼。劉秀不得已只得效仿當年周平王,再度定都洛陽,而這次定都一定就是920餘年!中間只有東晉這個偏安政權例外,而中國歷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唐朝,也將洛陽作為都城。

由此可見,在這900多年中,洛陽已經成為帝王眼中的“神都”,那麼為什麼,洛陽會在這段時期成為許多朝代建都的首選呢?

二、四關環繞,東接平原,扼守洛陽一爭天下

在古代由於交通工具不發達,生產力的低下,當時很多軍事學家都將地利看得非常重要,甚至比天時還重要。就比如三國諸葛亮就曾對劉備說過四川的重要性,三面環山一面挨著邊境。這樣一個地方非常適合關起門來自我發展,而洛陽就和四川非常類似。

從地圖上看,洛陽和長安在一條線上,兩個都市一個在西一個在東,被函谷關隔開。事實上歷史上的洛陽,周邊也有四個關隘將其包圍起來,四關中的虎牢關和孟津關,想必很多歷史迷都不陌生,尤其是虎牢關,比如三英戰呂布就是發生在這裡。

也是因為虎牢關的存在,使得洛陽和東部中原之間多了一把大鎖。只要派一支軍隊把守住虎牢關,那麼洛陽就會非常安全。

也是因為虎牢關的存在,使得佔據洛陽的勢力,可以從虎牢關發兵直搗中原!因為虎牢關以東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如果敵對勢力在這裡建都,在冷兵器時代很難守得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洛陽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相比較西安,洛陽距離中原更近,用兵更方便,部隊行軍也能朝發夕至。所以從東漢到唐朝這段時間裏,但凡亂世,北方割據勢力就會想辦法搶佔洛陽。就好像下圍棋搶佔龍眼一樣,而當割據勢力完成一統天下偉業後,又會將洛陽作為首都,而這裡面的原因並非是因為這裡是龍興之地。

大一統王朝在沒有敵人的情况下,之所以還會將洛陽作為首都,更多是因為這裡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就比如隋唐兩朝,都將洛陽稱為東都。

兩朝皇帝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從長安出發前往洛陽居住,最初可能是幾年一次,但到了唐朝中期,這樣事情就變得非常頻繁,比如武則天就很喜歡住在洛陽,不喜歡住在長安。除了氣候原因外,主要就是洛陽物產充足,周邊都是糧食產區,在這裡不用擔心糧食斷供。

之所以武則天有這樣擔心,是因為中國歷史到了隋唐時期,關中平原土地已經不再肥沃,糧食產量逐年下降,加之周邊少數民族騷擾。皇帝再居住長安不僅要挨餓還有被擄走的風險,所以搬到更東面的洛陽,顯然是更好選擇。

一旦西面有敵人打來,皇帝在洛陽各鎮將軍也好救駕。這或許就是隋唐時期,為什麼會將洛陽作為兩京中一京的根本原因。

不過從歷朝歷代將洛陽作為“陪都”這件事中,我們也能看出君王們對洛陽始終有些不放心。雖然洛陽四通八達,東面又有廣袤平原可以耕種,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洛陽以東防禦始終是一個巨大隱患。如果敵人從東面來,洛陽以東根本無險可守,敵兵很快就會殺到洛陽城下。相比較長安西面環山,洛陽始終在軍事地利方面始終要差點意思。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安史之亂,安祿山從河北起兵渡過黃河,唐軍沒能在洛陽及時完成佈防,導致安祿山軍隊很快就攻陷唐朝東都。隨著洛陽城的遺失,唐軍不得不退守關中,這樣一來,半個唐朝疆土就全部失陷。

安祿山擁有了洛陽後,也就有了一個西進基地。它可以調動中原人口、糧食為自己打仗,而唐軍只能寄希望於四川和關中地區。要不是後來叛軍自己內部內訌,唐朝很可能永遠無法平定叛亂。無法平定叛亂的根本原因,就是洛陽的失陷。所以戰畧位置極其重要的洛陽,通常也是戰火最容易波及的地方。正所謂有利有弊,說的就是洛陽。

三、洛陽的沒落,和北宋滅亡有關?

中國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奇怪,曾經作為定都首選近千年之久的洛陽,在宋朝建立之後卻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也是在宋朝之後,再也沒有君王將洛陽作為首都,北京則成為新的定都寵兒。而這背後的原因和北宋滅亡有關。

在宋代之前,歷代王朝的最大威脅大多來自西面。而從宋代開始,歷代王朝的威脅大多來自北面。因為燕雲十六州的遺失,導致北宋定都只能在黃河以南定都。但無論洛陽還是開封,面對北面敵人攻擊基本都毫無還手之力。

雖然洛陽相對開封有山河之險,但考慮到洛陽東接中原。無論遼還是金的騎兵都能迅速到達洛陽城下,所以從宋太祖時期開始,北宋歷代君王就在烦乱到底遷不遷都洛陽。在這種猶豫中,北宋失去最後的機會。

隨著金人攻破汴梁,洛陽也跟隨宋朝一起滅亡。當明朝建立之後,朱棣天子守國門,將都城定在北京,至此洛陽徹底從首都名單中被抹去直到今天。

總的說來,洛陽之所以被放弃作為首都,更多是和大環境改變有關。當外部威脅改變後,洛陽的地理位置就不再那麼重要,似乎也沒看上去那麼優秀了。而歸根到底,這都是歷史的選擇。能在中國5000年歷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記,洛陽已經超越了許多都市,如果它是一個人,也應該知足了吧。

文/斜杠青年

參考資料:

1、《長安和洛陽》,史念海、史先智

2、《古都建設與自然變遷—從長安洛陽興衰看中國古都曆史和未來》,王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